前段时间和朋友在微博上讨论产品设计中用户需求和技术实现之间的关系,当时我提出产品是技术实现的,但却应该是需求和灵感的产物。谈及灵感很多朋友望而生畏,技术出身的人谈到灵感总感觉是飘忽不定、神秘莫测的。可是深入下去想一想,真的是这样么?

    我们先来看看灵感是什么,它又是怎样产生的。所谓灵感,一个比较标准的定义是指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某种机缘的启发而突然出现的豁然开朗、精神亢奋、取得突破的一种心理现象。灵感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创造,然而它的产生却是突然而来、倏然而去,并不为人们的理智所控制,具有突然性、短暂性、亢奋性和突破性等特征。从这个定义来看灵感确实是比较神奇、琢磨不定的东西,不过通过定义也可看出对于科研、技术人员灵感并不是什么天外飞仙。那灵感又是怎样产生的呢?科学的解释是这样的,人类的大脑有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在语言中枢的参与下进行符号化推理,也就是俗称的理性思维;另一种是联想思维法,即直觉思维。灵感是人脑理性思维活动和直觉思维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是那些未经语言中枢符号化解释的直觉思维过程通过语言中枢符号化解释后的产物,直白点讲就是通过理性思维对感性思维的加工。由此可见,虽然灵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并没有那么神秘,甚至是可以通过某种思维训练产生的。众所周知的头脑风暴就是典型的创意人员的思维训练方法。

    回到我们的生活,其实灵光一现的瞬间谁都会有所经历,或是一丝感悟、或是一个想法。落实到产品研发,相信参与产品生命周期的任何人——设计、程序、销售、最终客户等等——都会对产品本身的现状和产品的各种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意见或设想,这些念头很多都是源于灵感的闪光。问题在于技术人员的灵感往往源于技术角度,它根植于我们个人或团队的技术能力。一旦我们或别人的想法超出我们现有的能力范畴大多情况下我们会回避问题,认为是不可实现的幻想,而灵感本身的神秘性和不定性也成为支持我们这种回避策略的强大理由。可是如果我们专注于想法本身,不惜一切代价去实现,大多情况下那些看似神奇的想法都会一一变成现实,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技术能力甚至技术本身都在发展和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模式就是让想法带着技术前进,回顾技术史,技术的发展之路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或许我们不能为技术的革新做出多大的贡献,不过我们可以在自己的产品研发过程中践行这个套路,让我们的产品充满生命力。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灵感的来源和其重要性及面对灵感的态度,接下来我们就应该讨论一下应该怎样使灵感离自己更近一些。可以通过一些相关的思维训练方式为自己培养创意思维,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意识的捕捉灵感之光。我们知道交流和沟通可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良好的讨论氛围更利于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其实灵感的来源就是我们的知识和经历,而灵感的产生则源于我们的不经意的思考。因此,作为技术工作者,在专注于技术钻研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各种知识,跟包括我们的客户在内的各种形形×××的人交流和沟通,这样我们一定会经常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想法和念头,那些都可能影响到我们的产品或项目。在面对那些看似光怪陆离的想法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回避退让,我们要勇于探索和实践,这样我们才能在改善产品体验的同时提高我们的技术能力。
    让我们用精湛的技艺去凝固那些灵光一现的瞬间,让那些思维的火花绽放出永恒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