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国学生的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是这样度过的<?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李开复

2005 2

今天,我回复了“开复学生网”开通以来的第 1000 个问题。关掉电脑后,

始终有一封学生来信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开复老师:

就要毕业了。

回头看自己所谓的大学生活,

我想哭,不是因为离别,而是因为什么都没学到。

我不知,简历该怎么写,若是以往我会让它空白。

最大的收获也许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

这封来信道出了不少大三、大四学生的心声。大学期间,有许多学生放任

自己、虚度光阴,还有许多学生始终也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当他们被第一次

补考通知唤醒时,当他们收到第一封来自应聘企业的婉拒信时,这些学生才惊讶

地发现,自己的前途是那么渺茫,一切努力似乎都为时已晚……

这“第四封信”是写给那些希望早些从懵懂中清醒过来的大学生,那些从未贪睡

并希望把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的大学生以及那些即将迈进大学门槛的未来大学

生们的。在这封信中,我想对所有同学说 :

大学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阶段。从入学的第一天起,你就应当对大学四

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为了在学习中享受到最大的快乐,为了在毕业时找

到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每一个刚进入大学校园的人都应当掌握七项学习:学习自

修之道、基础知识、实践贯通、兴趣培养、积极主动、掌控时间、为人处事。只

要做好了这七点,大学生临到毕业时的最大收获就绝不会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

耐和适应”,而应当是“对什么都可以有的自信和渴望”。只要做好了这七点,你

就能成为一个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的快乐的毕业生。

大学:人生的关键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进入大学是你终于放下高考的重担,第

一次开始追逐自己的理想、兴趣。这是你离开家庭生活,第一次独立参与团体和

社会生活。这是你不再单纯地学习或背诵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第一次有机会在学

习理论的同时亲身实践。这是你第一次不再由父母安排生活和学习中的一切,而

是有足够的自由处置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支配所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

接受教育。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

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

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

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把握每一个

“第一次”,让它们成为未来人生道路的基石;在这个阶段里,所有大学生也要

珍惜每一个“最后一次”,不要让自己在不远的将来追悔莫及。在大学四年里,

大家应该努力为自己编织生活梦想,明确奋斗方向,奠定事业基础。

大学四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大学四年应这样度过……

自修之道:从举一反三到无师自通

记得我在哥伦比亚大学任助教时,曾有位中国学生的家长向我抱怨说:“你们

大学里到底在教些什么?我孩子读完了大二计算机系,居然连 VisiCalc[1] 都不

会用。”

我当时回答道:“电脑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不能保证大学里所教的任何一项

技术在五年以后仍然管用,我们也不能保证学生可以学会每一种技术和工具。我

们能保证的是,你的孩子将学会思考,并掌握学习的方法,这样,无论五年以后

出现什么样的新技术或新工具,你的孩子都能游刃有余。”

她接着问:“学最新的软件不是教育,那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我回答说:“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

教育的本质了。

我当时说的这句话来自教育家 B. F. Skinner 的名言。所谓“剩下来的东西”,

其实就是自学的能力,也就是举一反三或无师自通的能力。大学不是“职业培训

班”,而是一个让学生适应社会,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平台。在大学期间,学习

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习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

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我认识的不少在中国

读完大学来美国念研究生的朋友。他们认为来美国后,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

活他们最缺乏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在国内时他们很少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

上中学时,老师会一次又一次重复每一课里的关键内容。但进了大学以后,

老师只会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学生必须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实践。走上工作岗位

后,自学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微软公司曾做过一个统计:在每一名微软员工

所掌握的知识内容里,只有大约 10% 是员工在过去的学习和工作中积累得到的,

其他知识都是在加入微软后重新学习的。这一数据充分表明,一个缺乏自学能力

的人是难以在微软这样的现代企业中立足的。

自学能力必须在大学期间开始培养。许多同学总是抱怨老师教得不好,懂得

不多,学校的课程安排也不合理。我通常会劝这些学生说:“与其诅咒黑暗,不

如点亮蜡烛”。大学生不应该只会跟在老师的身后亦步亦趋,而应当主动走在老

师的前面。例如,大学老师在一个课时里通常要涵盖课本中几十页的信息内容,

仅仅通过课堂听讲是无法把所有知识学通、学透的。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老师讲

课之前就把课本中的相关问题琢磨清楚,然后在课堂上对照老师的讲解弥补自己

在理解和认识上的不足之处。

中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更多地是追求“记住”知识,而大学生就应当要求自己

“理解”知识并善于提出问题。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

一旦真正理解了理论或方法的来龙去脉,大家就能举一反三地学习其他知识,解

决其他问题,甚至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

事实上,很多问题都有不同的思路或观察角度。在学习知识或解决问题时,

不要总是死守一种思维模式,不要让自己成为课本或经验的奴隶。只有在学习中

敢于创新,善于从全新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学生潜在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

学习能力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

《礼记·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就是说,大学生应

当充分利用学校里的人才资源,从各种渠道吸收知识和方法。如果遇到好的老师,

你可以主动向他们请教,或者请他们推荐一些课外的参考读物。除了资深的教授

以外,大学中的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乃至自己的同班同学都是最好的知识

来源和学习伙伴。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都不尽相同,只有互帮互学,大家

才能共同进步。

有些同学曾告诉我说,他们很羡慕我在读书时能有一位获得过图灵奖的大师

传道授业。其实,虽然我非常推崇我的老师,但他在大学期间并没有教给我多少

专业知识。他只是给我指明了大方向,让我分享他的经验,给我提供研究的资源,

并教我做人的方法。他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指导我学习具体的专业知识。我在大

学期间积累的专业知识都是通过自学获得的。刚入门时,我曾多次红着脸向我的

师兄请教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开会讨论时我曾问过不少肤浅的问题,课余时间我

还主动与同学探讨、切磋。“三人行必有我师”,大学生的周围到处是良师益友。

只要珍惜这些难得的机会,大胆发问,经常切磋,我们就能学到最有用的知识和

方法。

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培养独立学习和研究的本领,为适应

今后的工作或进一步的深造做准备。首先,除了学习老师规定的课程以外,大学

生一定要学会查找书籍和文献,以便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和研究成果。例如,当我

们在一门课上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就应当积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了

解这个课题的来龙去脉和目前的研究动态。熟练和充分地使用图书馆资源,这是

大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大学生的必备技能之一。读书时,应尽量多

读一些英文原版教材。有些原版教材写得深入浅出,附有大量实例,比中文教材

还适于自学。其次,在书本之外,互联网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大学生们可以

借助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各类信息。“开复学生网”开通半年以来,我发现很多

同学其实并没有很好地掌握互联网的搜索技巧,有时他们提出的问题只要在搜索

引擎中简单检索一下,就能轻易找到答案。还有些同学很容易相信网上的谣言,

而不会利用搜索引擎自己查考、求证。除了搜索引擎以外,网上还有许多网站和

社区也是很好的学习园地。

自学时,不要因为达到了学校的要求就沾沾自喜,也不要认为自己在大学里

功课好就足够了。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才已经变成了一个国际化的概念。当

你对自己的成绩感到满意时,我建议你开始自学一些国际一流大学的课程。例如,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IT )的开放式课程已经在网上无偿发布出来,大家不妨去

看看 MIT 的网上课程,做做 MIT 的网上试题。当你可以自如地掌握 MIT 课程时,

你就可以更加自信地面对国际化的挑战了。

总之,善于举一反三,学会无师自通,这是大学四年中你可以送给自己的最

好的礼物。

基础知识:数学、英语、计算机、互联网

我曾经说过,中国学生的一大优势是扎实的基础知识,如数学、物理等。但

是,最近几年,同学们在目睹了很多速成的例子(如丁磊、陈天桥等)之后,也

迫切希望能驶上成功的快车道。这渐渐形成了一种追求速成的浮躁风气。有许多

大学生梦想在毕业后就立即能做“经理”、“老板”,还有许多大学生入学时直接

选择了“管理”专业,因为他们认为从这样的专业毕业后马上就可以成为企业的

管理者。可不少学生进入了管理专业后,才发现自己对本专业的学习毫无兴趣。

其实,管理专业和其他专业一样,都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地方,没有哪

个专业可以保证学生在毕业时就能走上领导岗位。无论同学们所学的是哪个专

业,大学毕业才是个人事业的真正开始。想做企业领导或想做管理工作的同学也

必须从基层做起,必须首先在人品方面学会做人,在学业方面打好基础。

如果说大学是一个学习和进步的平台,那么,这个平台的地基就是大学里的

基础课程。在大学期间,同学们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其中包括数学、英语、计算

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如商学院的财务、经济等课程)。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应用领域里很多看似高深的技术在几年后就会被新

的技术或工具取代。只有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才可以受用终身。另一方面,如果没

有打下好的基础,大学生们也很难真正理解高深的应用技术。最后,在许多的中

国大学里,教授对基础课程也比对最新技术有更丰富的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