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网络管理的人都知道,双绞线有其100米的长度限制,超过这个长度,网络信号在线路中的传输就会衰减,造成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笔者今天就遇到了一例。


还原场景:

单位两栋建筑(姑且用建筑A、建筑B来表示)都需要上网,建筑B本身由于建造年代较久远,起初没有布网,上网是通过建筑A的交换机,拉一根普通的五类双绞线接到建筑B的交换机,来实现上网的。目测两个楼之间的直线距离最多30米,两个楼的交换机都在底楼,加上网线埋入地下和返出地面的部分,最多60米,之前上网一切正常。从建筑B的客户端电脑ping网关,延时都在5ms以下,说明网络传输还说得过去,所以一直就这么用着。


假期建筑A搞装修土建工程,工人不小心将这根唯一的双绞线砸断,由于没有敷设备用线缆,且地下无再穿线的条件,只得找电工师傅将这根被砸断的网线手工一根根地接上,用绝缘胶布裹缠保护,8根线搞了半天很是费事,终于接上,用测线器一测,8根线的灯全亮,线序也都接对了。


今日开学,建筑B的老师来找,反映上不去网,过去找台电脑ping网关,全是time out,换台电脑再试,结果还是一样,都上不去网,看来问题不在客户端计算机上。顺着计算机一路往上找,有一台交换机,进线就是建筑A过来的这根网线,然后通过这台交换机进行数据收发,看着交换机的灯闪烁地还算正常,但是运行年岁不少了,怀疑是交换机的性能问题导致的,遂决定更换一台全新交换机。再试,故障依旧。至此,有点小困惑。


取来笔记本电脑,单独将接入交换机的跳线连到笔记本上,网卡灯竟然不亮,更不用说ping得通了。但是用测线器测这根跳线,8个灯全亮。将跳线重新插入交换机,偶然发现客户端电脑竟能ping通1到2个数据包,也仅仅是这些,然后又是一长串的time out,太打击人了!交换机是新的,怀疑是跳线接触的问题?将这根跳线的两端水晶头剪掉重做,保证跳线畅通,插入交换机再试,故障依旧!然后跳线接从建筑A过来的进线,测线器测网线信号依然正常,心里有千万至草泥马在奔腾!


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了。将跳线重新插建筑B的交换机,跑到建筑A的交换机面前看这根网线的这头是不是出现接触问题?是不是碰巧这边交换机的网口坏掉?换插一个网口试试,没解决问题,再折腾换一个水晶头,还是那样,又用测线器测了这端网线,信号灯亮地非常正常。问题似乎找不到出口了。


将这头的网线再重新插入建筑A的交换机,突然发现网卡灯在“规律”地闪烁着,基本上是闪两秒,灭一秒。而其他网口的灯在数据交换时闪烁得都是非常快的。换哪个网口,哪个网口就开始非常“规律”地、“慢悠悠”地进行闪两秒、灭一秒的奇葩式闪烁。怀疑问题在这里。


跑回建筑B,将笔记本电脑单独接在这根进线上,绕开交换机和跳线,竟然ping包正常!跳线接进线,然后笔记本接跳线,网卡灯不亮,ping包无反应。目测这根跳线有10米长,盘在橱顶上也有碍观瞻,遂决定将跳线截断,做成4米左右的样子,使其刚刚够长够用就好。这时,“奇迹”出现了,客户端电脑全都齐刷刷地出现了一行行的ping包回应,没有丢包,至此问题解决,原来是网线长度的问题,截断了跳线的长度,问题就消失了。


总结:

1、五类双绞线有其长度限制,这个在学习网络时学过,但是理论应用到实战还是第一次,说明理论要扎实学好,不然工作中出现问题不能很好地分析原因,找不到问题的突破口,自然就很难解决问题。五类双绞线理论长度有100米的限制,但是最好不要超过85米左右,突破这个长度,最好中间加交换机,起到放大数据信号的作用,不然数据衰减的厉害,造成误码率增加,废包增加,迫使交换机冗余校验失败,只得丢弃数据包,增加了数据重传的比重,无形中加大了交换机的工作负担。


2、以后要积累看交换机网口灯闪烁的经验,像这种“闪两秒、灭一秒”的奇葩式,肯定不是正常状态,说明数据传输有问题,就得往网线长度这方面想了。如果闪烁地异常厉害,说明交换机有环路或者病毒原因;如果不亮,那肯定是线路不通了。


3、这根网线,充其量也就60米,没有达到100米的理论限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事后分析,可能是砸断网线的接头造成的影响:网线接头接得再好,毕竟不是“原装”了,接头部分会出现电阻增大、时间一长由于水汽影响甚至还可能出现铜锈等原因造成的接触不良,所以网线断了最好不要接,重新拉一根就是了。现在图省事,等于为以后的麻烦埋单。所以,手工“接骨”的这根网线,由于有了这个接头,肯定要影响数据的传输,原来100米的限制,给人为地缩减至了60米左右,再加上建筑B内的跳线原来有10米长,总长度自然超出了限制,数据过不来或者说电压达不到标准,结果连普通电脑的网口灯都点亮不起来,但是测线器能亮,见到这个现象也是要往网线长度上考虑的,毕竟测线器的电压值要求的低,要把电脑的网口灯点亮起来,电压肯定要在规定值之内。


4、排除网络通信故障,还是要按照OSI模型分层原则来找,即先物理层、再找数据链路和网络层的问题。笔者目前工作中遇到的80%的网络通信故障,都是处在物理层阶段的。只有遵循按照OSI从低层到高层的顺序,这样在查找和解决掉问题起来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