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基本概念
1、  数据库(管理)系统(DBS、DBMS)——是一种软件,在文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理想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克服了文件系统的不足。它具有数据共享、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结构和应用程序相互独立)、数据结构化、数据冗余度(重复性)小、处理效率高、数据安全性和完整性好等特点。
2、  文件系统的缺点:数据冗余度大、数据和应用程序过分相互依赖、对数据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对数据的正确性、安全性、保密性缺乏有效的统一控制等。
3、  数据——是一种物理符号序列,是用来记录事物情况和状态的文字、符号、图像和声音的组合,不仅包括表示量值概念的数值数据,也包括表示“陈述”意义的数据。
4、  信息——是经过加工并对人类社会生活、工作、学习、生产及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有意义的数据,它是经过加工的、有用的数据。信息是数据的有意义的表示,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示形式。
5、  数据处理——是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分类、计算、加工、检索和传输的过程。也常称为信息处理。
6、  信息结构的三个世界:现实世界——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客观世界。信息世界——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数据世界——是信息世界的具体表达,信息经加工、编码进入数据世界。
7、  实体——客观事物在信息世界中的称号,它是彼此可以明确识别的对象,分为“对象”与“属性”两大类。实体间的联系常归纳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三种联系。属性是客观事物中性质的抽象描述,它表明实体某一方面的特征。
8、  数据模型——实体模型的数据化,就是数据模型。反映实体之间联系的就是实体模型。常见的数据模型有关系模型(把每一个实体集合看成一张二维表)、层次模型(结构为树型,节点为实体,枝是联系)、网状模型(以记录类型为节点的网络结构)。
9、关键字——能惟一标识记录的一个或多个字段就称为关键字。常用来分类和索引。常分为单关键字、候选关键字、组合关键字、外部关键字。
10、 数据文件——记录的类型和各记录值的集合就构成一个数据文件。
11、    逻辑数据——数据项、记录、文件都是数据的重要单位,称为逻辑数据。数据项是数据库的最小存储单位。
12、关系模型(统一用一种结构描述实体间的联系,所以简单、易学、易用,但也检索效率低)的三个完整性:实体完整性——指基本关系的主属性不能取空值,它是针对基本关系的:一个基本关系常是现实世界中的一个实体集;现实世界中实体是可区分的,即它们具有某种惟一性标识;关系模型中由主码作惟一性标识;主码不能取空值。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完整性(某一具体应用的数据必须满足该数据库的约束条件,条件由应用环境决定)。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是关系模型必须满足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13、关系系统——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关系数据库,即从用户观点看,数据库是由表构成且只有表这种结构。二是支持选择、投影和自然连接运算,对这些运算不必要求定义任何物理存取路径。两者必须都具备才能成为关系系统。
14、插入异常——在进行插入数据时,无法将数据插入到数据库中,关系数据库无法操作,即为插入异常。
15、删除异常——删除一个关系中不必要的信息时,将不该删除的信息也删除了,即为删除异常。
16、 更新异常——对数据库进行更新时,如有疏漏,某些记录被漏改,造成数据的不一致而出错,这即是更新异常。
17、一个好的关系模式应具备的条件:尽可能少的数据冗余;没有插入异常、没有删除异常、没有更新异常。为此,在设计关系模式时,常要进行关系规范化,规范化原则是:无损原则、独立性原则。其过程是对投影的操作。
18、数据库管理员(DBA)——也称数据库超级用户,负责全面的管理数据库的工作,具最高权限,可建立、分配其他用户权限,决定数据的存储、存取,对数据库的使用、运行进行监督、控制和维护。
19、 数据库三层模式:外模式——对应于用户级数据库,是从用户角度看到和使用的数据库的局部逻辑结构描述,每个用户必行从自己的观点定义、使用一个子模式,用户根据DBMS提供的语言或应用程序操纵数据库中的数据。  概念模式——简称模式,对应于概念级数据库,是对数据库的整体逻辑描述。  内模式——对应于物理级数据库,又称为存储模式,它包含数据库的全部存储数据,这些数据是用一定的存储组织方法组织起来的一个个物理文件,物理文件的管理、存取访问和控制常由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操作系统共同完成。
 
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介绍
1、  DBASE III定义的5种数据类型(N、C、D、L、M):数字型、字符型、逻辑型、日期型、记忆型。Foxbase+也有上述5种数据类型。
2、  DBASE III和FOXBASE+的操作系统环境为MS-DOS。 Access:Windows; SQL Server:windows NT;
3、  Foxbase+的数据库文件的扩展名是:·DBF, 命令文件的扩展名是:·PRG
 
SQL 语言基础
1、  SQL——是英文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的缩写,中文意思是结构化查询语言,其功能强大,可查询数据库,还能定义、修改、插入、管理数据库及规定数据库的安全性能等,已逐步成为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
2、  SQL语言的特点: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能定义、检索、操纵、存取、共享、完整性);一体化的特点(DDL和DML 、DCL为一体);两种使用方式(交互、嵌套,非宿主语言);非过程化的语言;简洁,易学易用。
3、  SQL语言的数据处理功能有:数据定义——定义数据存放的结构及数据项之间的关系;数据检索——使用户或应用程序可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并分析应用这些数据;数据操纵——可增加、修改、删除数据库中的数据;存取控制——可设置用户检索、增加、修改、删除的权限;数据共享——保证各个用户共同访问且不受干扰;数据完整性——保证数据存放的正确性和一致性(数据库的完整性、用户自定义的完整性)
4、  SQL语言不是宿主语言,用户可对表、视图进行操作。当在一个表中增加一个新列时,其值为“NULL”(空值)
5、  SQL Server有两种索引:一是聚集索引(关键值的逻辑顺序和表的物理顺序相同),只能有一个,二是非聚集索引(关键值的逻辑顺序和表的物理顺序不同),最多可达249个。
6、  用算术运算符可将基本的表达式组合成复杂表达式,表达式中只要有一个为空值,则整个表达式的值为空值。
7、  单记录插入句法:INSERT INTO <表名> (列名1[,列名2,……]  VALUES (值表达式1[,值表达式2,……]    VALUES 后的值表达式必须与列对应,若列多,则多出的被赋予空值,若值表达式多,多的则被删除;若没有列名,则须提供所有列的值,表定义中说明不能为空值的,插入时不能取空值;VALUES中的值必须的常量,不能为表达式,若是字符型,则须加引号“”。
8、  删除数据句法:DELETE  FROM <表名>[Where <条件>]  DELETE 的作用是删除表或视图中的元组(记录)
9、  SQL语言的核心是数据查询语句:SELECT(select)其基本句法是:
Select [all /distinct] <目标列> from <表/视图> where <条件>[ group by <列名> having <条件>] [order by <列名>[asc/desc]  说明:SELECT 后的列名用逗号“,”隔开,允许重复,也可用通配符“*”表示查询全部列,其数据项可是普通列名、包含多个列的表达式,SELECT 后选项ALL表示输出所有含重复记录的结果,DISTINCT表示输出没有重复的记录;在GROUP BY 后出现的列名必须在SELECT 后的目标列中出现;ORDER  BY必须在所有句子的最后;选项ASC表示升序排列,DESC表示降序;
10、              LIKE谓词的一般形式为:<列名>LIKE<字符串常数>  通配符“%”代表一个或一串任意字符;“-”代表任意一个字符。
11、              注意书第40-44页:例3-14、16、17、19、22、23、24。
12、              库函数:AVG(<列名>)求列平均值;COUNT(*)统计行数;MIN(<列名>)求最小值;MAX(<列名>)求最大值(其列不限类型)SUM(<列名>)求和(其列只能为数字型)
13、              视图——是从一个基本表或几个基本表导出的一个虚表,不能在一个视图上定义新的基本表。优点:不占存储空间;只存储视图定义;可进行插入、删除、更新等操纵。其方便之处是:聚焦(方便用户查看感兴趣的数据内容,并可产生新的视图);简化数据操作;制定数据显示方式;安全性好(只能查询、修改能看到的视图数据)。
14、              视图与基本表的区别:基本表:实际存在的物理表,视图为虚表,逻辑表;基本表在数据字典中存在表的结构,视图只存在视图的定义;基本表占存储空间,视图不占;视图中不能建立基本表,基本表中则可新建一张基本表(聚集索引)。
15、              视图建立的语句:CREATE VIEW <   视图名>[(列1[,列名2……])] AS <子查询> [with check option]  说明:CREATE VIEW把视图的定义存入数据字典;WITH CHECK OPTION 表示对视图进行更新或插入的行要满足视定义中的谓词条件。
16、              视图的更新必须遵守的四个条件:视图的定义只来自一个表;定义视图的SELECT语句无GROUP BY子句、DISTINCT选项及库函数;要更新的列不是由列表达式定义;表中的所有NOT NULL(非空值)列(关键字列)均属于该视图。删除操作必须满足前两个;修改操作必须满足前三个,插入则须满足全部条件。
17、              在SELECT 查询语句中,对数据的筛选显示,对列起作用的是:对行起作用的是:
 
ACCESS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
1、  ACCESS 2000数据库的七个基本对象:表(被分成若干字段的记录的集合,是保存实际数据的地方)、查询(查找特定条件的记录组,可分析统计数据)、窗体(数据输入、显示的方式,方便录入、编辑)、报表、WEB页、宏(一组各自执行特定任务的功能组)、模块。窗体的功能:作为录入、编辑、查找数据的显示方式,方便用户快速操作。
2、  窗体与WEB页的区别:WEB页不保存在数据库文件中,窗体则保存在该数据库文件中。
3、  宏只能在表、窗体、查询、报表中使用。
4、  子程序和函数相似,子程序的结构如下:
SUB 子程序名(参数AS 数据类型)AS数据类型 
子程序语句  
END SUB
两种类型的过程都可接收参数,但函数可返回单一的数据值,而子程序不能。
 
SQL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
1、  SQL SERVER 是可缩放的高性能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特点是:关系型数据库;基于NT系统,是网络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C/S 模式;面向对象操作;嵌入SQL语言。功能有:具有存储过程;很高的安全性(4级用户权限);数据复制与网络化功能。
2、  存储过程——存储在SQL SERVER 服务器数据库中的TRANSACT-SQL语句的集合。类似DOS系统中的批处理文件。
3、  触发器——用于保持SQL SERVER数据库表的相关完整性的特殊的存储过程,可在插入、删除、更新时,由触发器定义的操作使相关数据库表中的行自动实现,使具有相同特征的数据库表的某些行或列的数据保持一致。一个表中最多可有三个触发器:更新、插入、删除触发器各一个。
4、  SQL SERVER 的用户分为四类:系统管理员(SA)——设置、维护、分配权限、备份、安全等;数据库管理员(DBA)——对所管理的数据库具有全部权限;数据库对象管理员——只能对他所属的数据库对象具有管理权限(具有管理窗体的权力,则至少拥有对表的权力,若有宏的权力,则至少拥有报表、窗体、查询三者之一的权力,且必须对表有管理权力);数据库用户——只能使用分配给他使用的数据库对象。
5、  SQL SERVER 的核心组件:TRANSACT-SQL, 它包含了关系数据库本身和它的结构,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综合性的关系数据库环境。
6、  设备——SQL SERVER 称存放数据库的文件为设备,它只是逻辑意义上的设备而非物理设备。由此,可说SQL SERVER 具三层结构:设备—数据库—表及数据库对象。
7、  命令行工具ISQL中几个命令的意思:SP-HELP  显示所在数据库的数据库对象;GO 命令结束符;   QUIT 退出ISQL;SHUTDOWN 停止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并显示数据库对象。
8、  登录时:ISQL  -UHXL  -PHXL  -SYF  说明:-UHXL 中,HXL是用户名,-PHXL中,HXL是口令,YF是服务器的名字。
9、  SQL SERVER中DELETE 与TRUNCATE TABLE AUTHORS 的区别:DELETE可删除一行和多行数据,有备份,可恢复;TRUNCATE TABLE AUTHORS 是快速删除表中所有行的非记录,它无法恢复,立即释放数据和索引占据的空间。
10、              SQL SERVER 数据库对象有(多选):表、视图、规则、缺省值、约束、触发器、关键字、索引、存储过程等。
11、              关键字——能惟一标识表中的每一列的一列或多列的组合,这样的列就成为主关键字。每个表都必须有且只能有一个主关键字。外关键字——是其值匹配另一个表的主关键字的一列或多列的组合,其值或是与主关键字相同,或是为空“NULL”,外关键字可有多个。关键字可在建表时在CREATE TABLE 语句后用“CONSTRAINT 关键字 PRIMARY KEY ”语句定义,也可在建表完成后,再用ALTER TABLE 语句添加关键字。
12、              使用视图的方便之处:聚焦——可聚焦用户感兴趣的数据内容和内容组合,方便用户查阅;简化数据操作;制定显示方式;安全性好。
 
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
1、  任何程序都包含两部分:代码和数据。
2、  在面向对象开发工具中,封装的基本单元是类。
3、  对象是具有行为和结构的类的具体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