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定理,从功能规模到到人天

陈勇-创业-北京(139107533) 13:40:22
@听说:好,下面就说说这个甚早期估算的用法。
先说说为什么不让资深人员在甚早期做估算?原因是资深人员都是技术专家而非业务专家,所以如果能知道业务是什么并精确描述,这个人估算很准的,可惜做不到业务精确描述。
所以,不得不回到一个现实一点的状态:如果信息很有限,怎么估算?
那么,这个估算可以直接用吗?不行的。刚才说过,有很多问题影响估算。
 

一个是再多一个故事,显然就会更多。
二个是:如果里边的功能比“看上去多”(就是Lastwinner说的),也会影响。
三个是:如果这个产品有很强的质量要求。
四个是……

问题一,解决了(后面还会复活),反正你列出来,我就能数清楚。
问题二:就是Lastwinner的问题,难度问题,很难解决,但是有大数定理在。
 

大数定理,就是说数据多了,个别太难和太容易的故事,就是小误差了。
 

听说-码农-SH<**j90@hotmail.com> 13:43:55
为什么不能培养出 技术和业务都比较熟悉的人? 做应用这边技术专家应该懂业务的,不然很难做, 这里的技术应该是广义的
 

陈勇-创业-北京(**9107533) 13:43:58
早上不留神看了一眼CSDN博客排行榜
这个是周排行:

这个是月排行:

听说-码农-SH<**j90@hotmail.com> 13:44:42
信息一般都不可能100%完善的,在不完善的信息下做出分析和决策是资深人员应该有的一种能力

陈勇-创业-北京(139107533) 13:44:58
发现没有,浏览量中,月排行严重地不等于周排行×4
好像乘以7还差不多。
但是,这个是年排行:

仔细注意 月×12 = 年!

从第一,到第十,几乎都满足,误差可能只有10%。
 


陈勇-创业-北京(**9107533) 13:47:22
这个就是大数定理,如果一个产品包含300个用户故事(比如我们的产品就这么多,才1人年),那么基本上可以不讨论个别问题的难度,而直接上。
三个是:如果这个产品有很强的质量要求。这个怎么办?


听说-码农-SH<**j90@hotmail.com> 13:48:02
我有一些疑问, 有一些项目明显难度比另外一些项目来的高的
例如说 依赖很多外部接口
或者很多研究性项目
 

陈勇-创业-北京(**9107533) 13:48:23
@听说:对,正说你这个话题,就是问题三
还好,人们研究了其他影响的因素,发现有三样东西还影响FP和人天的对应关系
1. 应用类型(比如OA和高铁控制相差很大)
2. 规模(越大越慢或越快,最近世界的统计是:越大越快!)
3. 质量和其他特性要求。
研究这个最彻底的,是韩国。
 

韩国说,3大约会导致不到10%的误差,这里就不提了。
2呢,是个非线性曲线,但拟合程度很烂,大家先按线性计算吧。除了很小或很大,误差不大。
1是重点。
韩国把应用类型分为若干种(大约不到50种),又归了几个大类,大致如下:
陈勇-创业-北京(139107533) 13:51:52
1. 选择 OA / MIS类作为最简单的,可以认为1 FP = 9小时(中国)
2. 简单的科学计算类的 再×1.3~1.4
3. 实时系统监控类的 × 1.7
4. 指挥管控类的 ×2.0~2.2
这个大类是我会议的,具体请参考年底的国标。
 

陈勇-创业-北京(**9107533) 13:54:05
3和4的区别:3基本上是生产线、ATM、ERP这类东西;4则是地铁、武器系统、航空管控。
 

lastwinner(**810932) 13:54:37
啥会议?是某个敏捷大会么?
Tom-Cat(**963589) 13:54:40
这样的估算方法呢:如果1个FP计划需要10 人·日,实际上用了20 人·日,则很可能未来的几个FP也是 20 人·日 的进度。当然要考虑到后期的学习效应。

陈勇-创业-北京(**9107533) 13:55:16
所以火星人刚才那个功能就是:42×1(算MIS) ×9 = 400人小时=10周,两个半月。
当然有人会问:要吗?我怎么看这几个功能,很快就能完成呢?
这就涉及到这个时间算到什么时候为止。
一般咱们敏捷估算,只计算从需求描述好了(用户故事写好了)到集成测试之前,这个只能算大约50%的时间
而FP的统计时间,则从合同签订后,一直忙到上线验收。所以比我们的感觉要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