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标准化加速 需应对测试场景复杂性

原计划2020年正式商用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有望比设想更早到来。在3月初召开的3GPP RAN第75次全体大会上,正式通过了5G加速的提案,这意味着5G标准化时间点将前移,一些领先运营商们已宣布将在今年推出预商用5G服务。不过,5G产业链的发展与成熟,不仅需要芯片厂商、设备厂商与电信运营商的通力合作,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则是来自于测试厂商对5G研发的参与和推动。

5G商用将提至2019年

测试同步跟进

在3GPP RAN第75次全体大会上,3GPP正式通过了5G加速的提案。3GPP将在R15版本内,加速5G新空口(NR)标准进程,将5G NR非独立组网(选项3)特性提前至2017年12月完成,相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大会还确定了分别于2018年6月完成、2018年9月冻结独立5G新空口标准。

5G标准化加速 需应对测试场景复杂性

5G标准加速提案得到了产业链多方的支持,包括AT&T、NTT DoCoMo、SK电讯等运营商,爱立信、华为、中兴通讯等设备商及高通、英特尔等终端芯片厂商。“我们非常支持3GPP做出的5G标准化的加速计划,该加速计划让整个产业有了一个十分清晰的时间表,也让全球运营商和5G生态系统内的设备和终端芯片厂商能朝着2019年实现5G商用的目标共同努力。” 高通公司工程技术高级副总裁马德嘉表示。

由于5G网络带来极致的吞吐量,速率可达数千兆比特每秒。相比4G网络有着几十倍甚至数百倍的提升,除了吞吐量大之外,5G网络还能带来超低的延时以及一致性体验,即使在极具挑战性环境中或小区边缘,仍具有可靠的性能表现,降低时延,互动内容时延可低至1毫秒,同时减少缓冲需求和延迟。

不过,5G产业链的发展与成熟,不仅需要芯片厂商、设备厂商与电信运营商,测试厂商对5G研发的参与和推动也十分重要。是德科技(Keysight)全球副总裁兼无线终端与运营商事业部总经理Satish Dhanasekaran表示,目前全球5G测试主要面临着四大挑战。首先是对新空口和MIMO技术的仿真和可视化;其次是更高的毫米波频段带来校准挑战,未来OTA测试将会越来越重要;再次还有端到端真实场景的实时模拟和仿真;最后在测试中必须从芯片到运营商,从研究到开发串联起来,根据标准进行演进,加速5G商用。

罗德与施瓦茨副总裁Lifang Kirchgessner指出,5G技术总的方向是朝着更高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提高系统容量、超密布网络发展的,这符合通信技术的大趋势。针对5G广泛认可的毫米波、大规模天线阵、高带宽等关键技术,罗德与施瓦茨已经可以提供完整的测试解决方案,以帮助设备厂商进行相应5G技术的研究。

进入第二阶段

我国测试实现互通对接

我国针对5G的研发试验也在加速。去年年初我国全面启动了5G技术研发试验,明确了5G试验频率,目前第一阶段测试工作已顺利完成,已经进入第二阶段。我国5G第二阶段测试由IMT-2020(5G)推进组具体组织,测试组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DoCoMo北京研究所组成,参与对接测试的仪表企业包括了罗德与施瓦茨、是德科技、大唐联仪、星河亮点等。

在实测中,华为完成5G-NR下的3.5GHz频段外场性能测试,系统性能满足ITU-R定义指标,并与行业多家仪表、芯片厂商进行了互通对接测试,测试结果达到规范要求。大唐进行了业内首次5G基站覆盖能力测试,采用大规模天线技术,在3.5GHz频段下保持100Mbps下载速率下覆盖距离超过2km,达到与2.6GHz频段4G基站相近的覆盖能力。

针对5G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大唐联仪总工程师李孟喜表示,MassiveMIMO与波束成形技术和载波聚合技术成为5G通信网络的主流技术,这也是5G测试设备的主要挑战。5G时代的Massive MIMO要求天线数量可能多达128根之多。测试仪表需要针对该特性研发支持多天线同时测试,支持更多的射频通道和端口,在射频设计、多端口结构方案等方面均需提升。大唐联仪正在投入力量研究具有高测量频率、宽测量带宽、优异射频性能和收发集成一体等特点的5G测试仪表。

创远总载陈向民也表示,目前公司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大规模天线解决方案上,解决对64通道、128通道进行高效测试的问题。“我们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希望达成完整的系统,并在整个实验室环境中做一些测试方面的探索。总之,大规模天线测试是当前的发展重点,也是目前5G通信测试的难点。我们将采用创新的测试手段解决。”陈向民说。

专家观点

创远总载陈向民

从4G到5G,测试需求是逐步演进的

从4G向5G的演进中,一些测试需求并非革命性的,而是逐步演进的。比如在4G、4.5G/LTE-A中已采用的载波聚合技术了,当然5G无疑会聚合更多的载波。目前公司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大规模天线解决方案上,解决对64通道、128通道进行高效测试的问题。实际上,我们开发了一套针对5G大规模天线测试的解决方案,可以高效、高精度对天线系统的一些性能进行测试。毫米波段将面对更多测试挑战,我们也在做这方面的研究。总之,大规模天线测试是我们公司的发展重点,也是目前5G通信测试的难点。我们可能会采用创新的测试手段去解决。

对于测试来说,最大挑战就是做好基础平台。这个基础平台要有前瞻性,也就是不能只考虑眼前,不能现在做2G,就考虑2G的平台,做3G就考虑3G的平台。对于创远来说,我们做平台时候,当3G时候规划4G平台,以及4G演进的平台。现在则向5G平台发展。

大唐联仪总工程师李孟喜

载波聚合与Massive,MIMO是重要挑战

5G终端对射频的指标要求越来越高,首先支持高频段,达到60GHz,超大带宽,至少支持500MHz,支持更高阶调制,如256QAM、超低的EVM、-50dBm、优异的相位噪声指标、-120dBc以及更低的邻道泄露比等射频指标。不同于之前移动通信大部分集中于3GHz以下的状况,5G时代的频段除了传统的6GHz以下频段,还新增了28 GHz、38G~40GHz、57G~64GHz、70G~75GHz、81G~89GHz等高频段;带宽至少500MHz,甚至高达3GHz。测试仪表需要针对高频段的支持开展中频、射频的新技术、新方案的研究和开发。

载波聚合与Massive MIMO也是重要挑战。5G时代的Massive MIMO要求天线数量可能多达128根之多。测试仪表需要针对该特性研发支持多天线同时测试,支持更多的射频通道和端口,在射频设计、多端口结构方案等方面均需提升。


本文作者:佚名          

来源:51CTO

目 录 前 言 V 1. 范围 6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6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6 4. 概述 7 4.1. 背景 7 4.2. 测试目的 8 4.3. 测试环境基本要求 9 4.3.1. 网络结构与规模 9 4.3.2. 测试区域 9 4.3.3. 业务模型 9 4.3.4. 设备要求 9 4.3.5. 终端要求 9 4.3.6. 仪表和软件需求 10 4.3.7. 测试网络基本配置 10 4.3.8. 配合测试设备 11 4.4. 加扰方式 11 4.4.1. 干扰级别 11 4.5. 信道条件定义 12 4.6. 测试中的终端移动速度 12 4.7. 测试其他约定 12 5. 测试用例概览 12 6. 测试用例 14 6.1. 覆盖测试 14 6.1.1. 全网底噪普查 14 6.1.1.1. 2.6GHz D3频段 14 6.1.1.2. 3.5GHz 频段 14 6.1.2. 单小区覆盖-4G 14 6.1.2.1. 下行-孤站(2.6GHz) 14 6.1.2.2. 下行-空扰(2.6GHz) 15 6.1.2.3. 下行-加扰(2.6GHz) 15 6.1.2.4. 上行-孤站(2.6GHz) 15 6.1.2.5. 上行-空扰(2.6GHz) 16 6.1.2.6. 上行-加扰(2.6GHz) 16 6.1.2.7. 下行-空扰(1.9GHz) 16 6.1.3. 单小区覆盖-5G(上行单发) 16 6.1.3.1. 下行-孤站 16 6.1.3.2. 下行-空扰 16 6.1.3.3. 下行-加扰 16 6.1.3.4. 上行-孤站 16 6.1.3.5. 上行-空扰 17 6.1.3.6. 上行-加扰 17 6.1.4. 单小区覆盖-5G(上行双发) 17 6.1.4.1. 下行-孤站 17 6.1.4.2. 下行-空扰 17 6.1.4.3. 下行-加扰 17 6.1.4.4. 上行-孤站 17 6.1.4.5. 上行-空扰 17 6.1.4.6. 上行-加扰 17 6.1.5. 全网覆盖 18 6.1.5.1. 下行-空扰 18 6.1.5.2. 下行-加扰 18 6.1.5.3. 上行-加扰(上行双发) 18 6.1.6. 室外覆盖室内 19 6.1.6.1. 4G(2.6GHz) 19 6.1.6.2. 5G-下行 19 6.1.6.3. 5G-上行(上行双发) 20 6.1.7. 3.5GHz穿透能力 20 6.1.7.1. 办公楼宇 20 6.1.7.2. 住宅小区 21 6.2. 吞吐量测试 21 6.2.1. 单用户峰值吞吐量 21 6.2.2. 小区峰值吞吐量 22 6.2.3. 小区平均吞吐量 22 6.3. 移动性测试 24 6.3.1. 切换时延和成功率 24 6.4. 时延测试 25 6.4.1. 用户面时延-空扰 25 6.4.2. 用户面时延-加扰 26 6.4.3. 控制面时延-加扰(Idle到Connected) 26 6.4.4. 控制面时延-加扰(Inactive到Connected) 28 6.5. NR控制信道覆盖方案对比 28 6.5.1. PDCCH覆盖方案对比 28 6.5.1.1. PDCCH覆盖方案对比(空扰) 28 6.5.1.2. PDCCH覆盖方案对比(加扰) 29 6.5.2. PUCCH覆盖方案对比 29 6.5.2.1. PUCCH覆盖方案对比(空扰) 29 6.5.2.2. PUCCH覆盖方案对比(加扰) 30 6.5.3. 同步/广播信道覆盖方案对比 30 6.5.4. 控制信道波束赋形的随机接入时延 31 6.6. NR系统设计实现方案对比测试 32 6.6.1. NR帧结构方案对比 32 6.6.2. NR系统参数方案对比 33 6.7. NR关键技术及创新方案测试 34 6.7.1. 上下行频率解耦方案 34 6.7.1.1. 上下行频率解耦方案(空扰) 34 6.7.1.2. 上下行频率解耦方案(加扰) 35 7. 编制历史 35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