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肠   乾卦,象天,数1,属金。
大肠位于腹腔,上接小肠,下端终于肛门。主要功能是,接受小肠下注的内容物,吸收其中剩余的水分后,使之变化成为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
大肠有病,传导失常的种种病变:如大肠虚,不能吸收水分则有肠鸣、大便溏泻等症;大肠实热,热灼津亏而见大便秘结之症。在象数疗法中, 大肠虚便溏泻,以振肺气,温通肾阳为主,其象数配方为 20·650
2、    兑卦,象泽,数2,属金。主一身之气;又肺与大肠相表里,故 20 以促大肠气化。650 振肾阳,温大肠,使其功能正常。 大肠实热津亏而致大便秘结者,一般可配方为 80·160·40。8为坤卦,为腹,取之以调腹部气机,160中,1为乾金,为大肠,6为坎水,为肾,160为金生水,泻其大肠热邪;4为震木肝,可通畅气机,故80·160·40泻其大肠实热,以畅气机而通便。
肺主气的功能正常,则呼吸均匀和调。如若 肺气不足,则呼吸无力,少气不足以息,语言低微,身倦无力等 气虚不足之症状。这种症状在象数疗法中,以补肺气为主,象数配方为 820。方中8为坤卦,主脾,属土;2.为兑卦,主肺,属金,故820为脾土生肺金,母之气补子之虚。
肺主宣发,外合皮毛,宣发是布散的意思。由于肺气的推动,使气血津液得以散布全身,内而脏腑经络,外而肌肉皮毛,无处不到。若 肺气不得宣发而壅滞,则可见到胸满、鼻塞、咳喘等症状。在象数疗法中一般振奋本脏宣发之能,佐以健脾,可配方为 2000·80。方中2为兑卦,主肺,属金,2后加三个0,可强化振奋本脏的功能;8为坤卦,主脾,属土,可振×××佐以肺气。
肺主皮毛位于体表,是人体抗御外邪的屏障。肺通过它的宣发作用,把水谷精微输布予皮毛,以温养皮毛,抗御外邪的侵袭。而皮肤之汗孔也有散气以调节呼吸的作用。 肺气虚,则皮肤腠理不固,易受风寒,感冒,易汗等,如临床常见的 风疹,即皮肤腠理不固不能抵御风寒(热)之邪所为。此症象数疗法常可配方为 2000,以振奋本脏之气。又“肺主皮毛”故取本脏之象数2,以宣散外邪,助其卫外功能。
肺主肃降 通调水道肃降,就是清肃下降。肺气的不断下降,导致上焦的水液亦不断下输,直至膀胱,而使小便通利,故有“肺为水之上源”之说。如果 肺气不得清肃,便有碍于下降,可出现胸闷、咳嗽、气喘等肺气上逆之症;同时还会使水液不能下输于膀胱,而出现痰饮、小便不利、尿少、水肿等水液输布不利的病症。
宣发与肃降,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宣降正常,则肺气出入通畅,呼吸调匀。功能失去协调,就会发生咳嗽、喘息、胸闷胁胀等“肺气不宣”或“肺失肃降”的病症。其病症象数配方亦可同上述 2000·80
通调水道,是指肺气有促进和维持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是由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来完成的。宣肺气而能发汗,降肺气而能利尿,都是肺气通调水道的具体体现。所谓气行水行,气止水止,正是说明了通调水道是由肺气的宣发与肃降来完成的;如 肺失肃降宣发而致小便不利,水肿等,象数疗法可用振奋本脏之气,以利肃降,并佐以温通肾阳,以利水液代谢。可配方为 2000·60。方中2为兑卦,主肺,属金,故2000可振奋本脏之气,以促肃降。6为坎卦,主肾,属水,60以鼓肾阳,以利水液代谢。又2与6为金生水之关系,两脏相合以促水液代谢。
肺气通于鼻,肺气和,呼吸顺利,鼻的嗅觉才能正常,所以说:“鼻为肺之窍”。鼻是 外邪犯肺的通路,肺受外邪侵犯,肺气不宣,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嗅觉不灵等,如若风寒引起,一般可配象数 7007。7为艮卦,主胃,属阳土,又属阳明经,其经夹鼻上行,故为循经取数,温经散寒等。
3、    离卦,数3,象火, 属火。与小肠相表里。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心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以营养全身。血液运行于脉道之中,主要靠心气的推动,故有“气行血行”。“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之说。心与血脉相互关联,而面部血脉又较为充盈,所以心气的盛衰,血脉的盈亏变化,可以从脉象和面部的色泽反映出来。如血气旺盛,血脉充盈,则脉象和缓有力,面色红润; 心气不足,则脉象空虚,可出现脉象细弱,或节律不整,面色晄白等。若遇此类病症,在象数配方时,应以补益心气为主。常可配方为 650。以补肾阳助心气。(650虽为水生木,然肝肾同源,又5为阳木,故实为振奋肾阳。) 因脏腑之气源于肾,故肾阳振奋,可助心气。如此配方,往往优于直接补益心脏之气。
心藏神,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中医认为都与五脏有关,主要是心的生理功能。心功能正常,则神志清楚,精神正常。心的功能发生障碍,就会出现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状,甚或出现精神失常等。上述病症,在一般情况下以 健脾安神为主,象数配方为 30·80。方中3为离卦,主心;8为坤卦,主脾,又30 ·80分别为二元中,故30·80可振心、脾之脏,健脾安神。    
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开窍是指机体同内脏器官与其外部器官或组织的联系。心的疾病常反映在舌上。如 心血不足,则舌质淡白,伴有心慌心悸等症,振奋肝脏补心血,可取象数配方为 430。方中4为震卦,主肝,肝主藏血,属木,3为离卦,主心,属火,故430为震木生离火3,以补心血。 心火上炎或心阴虚时,则舌质红,甚则舌体糜烂等。   
汗为心之液,是津液化生,津液又是血液的组成部分,所以有“血汗同源”之说。发汗过多,容易伤筋耗血;反之津亏血少的病人,汗源不足,便不宜发汗。所以古人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之说。  
心包   心包,离卦,象火,数3,属火。是心脏的外围组织,有保护心脏的作用。与 三焦相表里.
三焦   离卦,象火,数3,属火。
三焦是上、中、下三焦的总称。上焦指胸膈以上,中焦指膈下到脐上的一段,脐部以下都是下焦。从内脏来说,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等。  
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运行原气的通路。有总司人体的气化作用。原气包括元阴之气和元阳之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发源于肾,藏于脐下,借三焦的通路敷布周身。推动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的活动。为此三焦关系着水谷精微以及水液代谢的消化吸收、输布与排泄的全过程。
4、 小肠   离卦,象火,数3,属火。 小肠位于腹腔,上接胃,下通大肠。
小肠的功能是分清浊。小肠上接于胃,接受胃中传化来的水谷,作进一步消化,并分清浊两部分。清者为水谷精微,浊者为糟粕。清者由脾转输到周身,浊者通过阑门下注于大肠,无用的水液渗入膀胱。《素问》称“受盛化物”。小肠有病,除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外,还有出现小便的异常。如 小肠热盛,小便短、赤、涩、痛等,象数配方一般可为: 0002·03,方中2为兑卦,主肺,肺主肃降,通调水道,同时尿道口之疾为兑卦,三个0强化其效,位于2前偏阴以防利水之过而伤阴。3为离卦,主心,心与小肠互为表里,03可泻心火,以清小肠之热。
脑    脑为奇恒之腑,位于颅内,由髓汇集而成,故古人有“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之说。脑是一切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古人对脑的生理、病理学功能有一定的认识,但在中医脏腑学说中,把有关脑的生理病理多分别归属五脏,如心藏神,主喜;肺藏魄,主悲;脾藏意,主思;肝藏魂,主怒;肾藏志,主恐等。
5、 膀胱   坎卦,象水,数6,属水。
膀胱是人体主持水液代谢的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蒸化水津,贮尿排尿的作用。在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津液必须通过下焦阳气的气化作用,才能变为尿液而排出体外。若 膀胱气化不利,就会出现尿闭、尿潴留等小便不利之症。以振奋肾阳,促膀胱气化,象数配方一般可为 2000·650。2为肺金,司全身气机,650温通肾阳以利膀胱气化。若膀胱失其约束,则可出现尿多、小便不禁等,象数配方一般可为60,以振肾气,利膀胱气化之效。
6、 肾   坎卦,象水,数6,属水。
肾位于腹腔腰部,左右各一,与膀胱相表里。
肾藏精,主发育与生殖,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各种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先天之精藏于肾,但必须有后天水谷之精的充养。精化气,即为肾气。
肾的精气包含着肾阴与肾阳两个方面。 肾阴又叫“元阴”“真阴”,是人体阴液的根本, 对各脏腑组织起着濡润、滋养的作用肾阳又叫“元阳”、“真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 对脏腑组织起着温煦、生化的作用,但由于从阴阳属性来说,精属阴,气属阳,所以有时也称肾精为“肾阴”,肾气为“肾阳”;肾中之命门火,与肾阳基本相同。
如见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潮热盗汗,头晕目眩,遗精等,则为阴虚阳亢之证;是 肾阴虚,不足以制阳之故,其配方一般可为 640。6为坎水,为肾,4为震木,为肝;又“肝肾同源”,古640滋阴潜阳。又如出现精神疲惫,腰膝冷痛,形寒肢冷、小便不利或小便频数,男子阳萎、女子宫冷不孕等,则属 肾阳虚,温煦和生化功能不足所致;常以振奋肾阳为主,配方,一般可为 20.650。方中6为坎卦,主肾;5为巽卦,属阳木,临床可见650善振肾阳,20为兑金生肾水,助肾气。
肾主水 机体不断代谢的水液,主要靠肾中阳气的作用完成的。水液自胃的受纳、脾的传输、肺的通调而下归于肾以后,通过肾阳的气化而分清浊,清者复归于肺,输布于各个脏器,浊者注入膀胱而输出体外。如此反复循环,维持全身水液代谢的平衡。如 肾阳不足,气化失常,就会引起 水液代谢障碍而导致疾病,如小便短少,全身浮肿等;在易医疗法中,常以补益肾阳,健脾化湿为主,其配方一般可为 650.3820等。方中650其意同前,3820为火生土,土生金,其火生土可振脾,土生金,可助一身之气,3820可健脾益气,又机体的水液代谢虽责于肺脾肾,但与其它之脏也有密切关系,故650.3820中五脏数俱全,但以肺、脾、肾为主 。
肾主纳气 人体呼吸虽然是肺所主,但吸入之气,必须下纳于肾脏,所以有“肺主呼吸,肾主纳气”之说。这种肾主纳气的功能,对人体呼吸有重要意义。只有肾气充沛,摄纳正常,才能使肺的气道通畅,呼吸均匀。如果肾虚根本不固,吸入之气不能归纳于肾,就会出现呼多吸少,呼吸困难的喘息病症。临床常以 补肾纳气,配方一般为 260.50。为兑金生肾水,加5以佐肾气。
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主骨生髓,肾藏精,精生髓。肾精充足,则骨髓的生化有源,骨骼得到髓的充分滋养而坚固有力。如果 骨髓虚少、骨髓的化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骼,便会出现骨骼脆弱无力,甚至发育不良。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常是由于肾的先天之精不足所致,又如骨髓空虚亦会出现腰膝酸软,甚至脚痿不能行动等。肾即能生髓主骨,而“齿为骨之余”,所以牙齿亦赖于肾精的充养,若肾精不足则牙齿松动甚至脱落等。
髓有骨髓和脊髓之分,脊髓上通于脑,脑为髓聚而成。所以说“脑为髓之海”。脑的功能是主持精神思维活动,故又称元神之俯。因脑髓有赖肾精的不断变化,所以脑主人体的精神活动。若肾精不足,还可出现 头晕、健忘迟钝等。
精与血,互为资生,精足则血旺。而毛发的润养来源于血,故发有“血余”之称,发的营养虽来源于血,其生机根于肾气。故发为肾之外侯,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均与肾的精气盛衰有关。
上述之 肾精亏少所致之病症,配方多以 20.650.30.80为常用。其6为坎水,为肾,5为巽木,善佐阳气,又助肝阴(胆与肝相表里)。3为离火,主心,心主血脉。8为坤土,气血生化之源。2为兑金,以鼓肺气,司一身之气,以利脾肾气化。故虽以补肾精为主,但需要其它脏器的辅佐才能利于滋补肾精,因五脏之间是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的。同时亦可适当配用有关的药物。
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耳的听觉功能,依赖于肾的精气充养。肾主藏精,肾的精气充足,听觉才能灵敏。如果肾精不足,则出现 耳鸣、听力减退等症;其配方亦可取 20.650.30.80
二阴,指前阴外生殖器和后阴肛门。尿液的排泄虽在膀胱,要依赖肾阳的气化,而人体生殖机能又为肾所主,故尿频、阳痿等症多有 肾阳不足所致。大便的排泄也要受到肾阳温煦的影响。故肾阳不足可引起 阳虚火衰而大便秘结,又可因 脾肾阳虚而大便溏泻等。凡由肾阳虚衰所致之二便不畅、阳痿等症,配方多以 650.30.820为主,以补肾阳,益脾气。此方中30单独为一个元,以缓其助脾阳之急所为。
7、 胃  艮卦,象山,数7,属阳土。
胃位于腹腔上部,膈之下,上接食道,下接小肠,其上口为贲门,即上脘,下口为幽门,即下脘,上下脘之间名中脘,三个部位统称“胃脘”。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饮食入口,经过食道,容纳于胃,故胃有“水谷之海”之称。容纳胃中的食物,经过胃气腐食消磨,下传于小肠,其精微物质则由脾运化至全身,以营养各器官组织。由于人体后天营养的充足与否主要取决于脾胃的共同作用,所以合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胃喜润恶燥。胃病易产生 胃火而伤津。伤津则口干,喜饮、舌苔黄厚等。象数疗法中,常可配方为 007·04,以和胃疏肝生津。4为震木,主肝,7为艮土,主胃,4与7配用可疏肝和胃,0位于象数之前,偏阴,有滋阴之效,又,艮土7前有两个0,为偶数,为阴,故007·04不仅和胃疏肝,兼有偏阴之力。
8、 脾   坤卦,象地,数8,属土。
脾位于腹腔内,与六腑中的胃相表里。
脾主运化,包括运化 水谷精微与运化 水湿两个方面。
脾运化水谷精微,主要是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输送营养物质和水液的功能。若脾虚运化失职,水谷就不能很好地运化,则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倦怠以及浮肿等症状,中医称“ 脾失健运”。其象数配方一般为 380。方中3为离卦,主心,属火;8为坤卦,主脾,属土。此方为火生土,即以母之气补子之虚。
脾运化水湿,脾性喜燥恶湿。脾有促进水液代谢的作用,即把人体所需要的水液运输分布于周身各器官组织,以发挥其滋养濡润的作用,代谢后不需要的水液则经肾、膀胱排出。如果脾功能失调,则 脾为湿所困,出现头重、体沉、腹胀满,大便溏泻等症状。故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之说。这种水液输布及其代谢的过程,主要是肺、脾、肾三脏相互协调而完成的,象数疗法中,在健脾利湿之时,常配用肺、肾二脏的象数,可配方为 650·30·820。方中6为坎卦,主肾,属水;5为巽卦主胆,属阳木,又肝胆相表里,“肝肾同源”,故650善振肾阳,力驱阴邪。3为离卦,属火,有温煦之效,故可益脾阳;8为脾土,2为兑卦,肺金,820可泻脾湿,振脾阳,助肺气,利肃降;故650·30·820以温肾,振脾阳,运化水湿。   
脾主统血统,指脾气有统摄血液,使其不致溢出脉外的作用。脾是气血生化之源,又有统摄血液的作用。脾气主升。因此“脾不统血”的出血症,也即是“气不摄血”的结果。如若脾不统血而见便血、崩漏、紫斑等,应以健脾统血为主,其象数配方为 380·20。方中380健脾益气;2为兑卦,为肺金,20可振肺气以佐脾气,故380·20健脾统血;亦可只取380等。
脾主肌肉,四肢脾胃为“后天之本”。脾的运化和统摄的功能,使全身的肌肉才能得到充分营养,从而维持正常功能。所以×××运化功能是否正常,必然关系到肌肉的壮实与衰萎。
人体四肢的正常功能活动,与脾气密切相关。脾气健旺,清阳之气布流全身;输送营养充足时,则肌肉丰满,四肢轻灵有力。反之如果 脾失健运,清阳不布,营养缺乏,必致肌肉萎软,四肢倦怠无力等;此种症状常用以缓补脾气的方法治疗。其象数配方为 80·20·650等。方中80可振奋×××,20以鼓动肺气,650善振肾阳以佐助脾运。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气健旺,口唇红润光泽,食欲良好,口味正常。若’脾失健运”“ 脾气不足”,则口唇萎黄.食欲改变或口味异常等。临床常以健脾运化为主,其象数配方一般可为 820。方中8为坤土,为脾;2为兑金,主肺;故820虽为土生金,貌似泻脾,但肺主一身之气;故仍不失健脾运化。
9、 震卦,象雷,数4,属阴木。 肝位于腹腔内,与胆相表里。
肝藏血,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当人体休息时,肌体的血液需要量就减少,多余的血液则藏于肝;当人体活动时,机体的血液需要量就增加,肝脏就排出贮藏的血液,以供应机体活动的需要。肝脏的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与人体脏腑组织各方面的活动关系密切。如 肝血不足常可出现视物昏花,筋肉拘挛,屈伸不利,以及妇女月经量少,甚则闭经等。临床上常以补肝血为主,其象数配方可为 64040。方中640为肾水生肝木,又因肝肾同源,故可为肝肾同补。以滋阴补血为主。40振奋本脏之气,以助肝藏血功能。
肝主疏泄疏泄,即疏通畅达的意思。肝气具有舒展,升发的生理功能。这种功能是和肝气“喜条达”的性质分不开的。肝主疏泄,主要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与调畅。气机,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基本形式的概括。肝主疏泄功能,直接影响于气机的调畅。如 肝气不疏,郁郁不乐,沉闷欲哭,月经不调以及影响脾胃功能等。临床常以调畅肝气之法,象数配方可为 430·20。方中4为肝木,3为离火,430可疏泄肝气以安神;2为兑卦,肺金。可主一身之气,故可佐以肝气的条达。
肝主筋,“其华在爪”筋即筋膜(包括肌腱)。筋膜是一种联络关节、肌肉、主司运动的组织。全身筋膜依赖肝血的滋养;为此人体肢节的运动,虽是筋的作用,但都关系于肝血的盛衰。若 肝血不足,不能养筋,即可出现手足震颤,肢体麻木或屈伸不利等;若邪热劫津,伤津耗血,血不荣筋,可见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等。其肝血不足之症,一般情况下,其象数配方为 64040。   
肝血的盛衰,能影响筋的运动,“爪为筋之余”,所以也可影响到爪甲的荣枯变化。肝血足,筋强力壮,爪甲坚韧;肝血虚.筋弱无力,爪甲多薄而软,甚则变形而易脆裂。
肝开窍于目,五脏六腑的精气,通过血脉运注于目,目与五脏六腑均有内在联系,但主要是肝。肝藏血,其经脉又连于目系,有“肝受血而能视”之说。所以肝的功能正常与否,常表现在目的病变上。如肝火上炎则眼红肿,在象数疗法中, 肝火上炎而致眼睛红肿者,一般可配方为 003。其中3为离卦,主眼,属火。00为偶数,为阴;0位于象数前偏阴,故可起水克火之效。 肝血不足,则 眼干涩,视力模糊或夜盲等,在象数配方中,一可配方为 640补肝血,二可取650补肝血。前者一般用于阴虚者,后者一般用于阴阳俱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