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截至 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到5.13亿,全年新增网民5580万。互联网普及率较上年底提升 4个百分点,达到38.3%。但是在这个数据的背后,存在着大量问题,比如钓鱼台事件、人肉搜索第一案、网络欺诈事件、艳照门等等。这些形形×××的网络暴力问题层出不穷,中小学生如何应对将是一个更大的问题。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专门课题研究,制定相关科研活动,开展不同的活动,提出不同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中小学生;应对;网络暴力;策略
 
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充满好奇的中小学生必然会对充满新奇的网络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游戏、唱歌、查找资料、看新闻 ……无论出于何种动机,他们已不可避免地接触了网络,进行着网络时代的探索。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上网人群中90%是聚集在15岁到30岁,其中90%中,学生又占据了30%。面对如此众多的学生上网人数,不管家长对网络保持什么态度,学生还是热衷于对网络的酷爱。(下图是2007-2010年中国各年龄段人群互联网普及率)
网络并不是万能的,它是一个信息的集合,有精华也有糟粕,这就需要我们去引导学生如何形成规范的网络行为,如何对网络中的事物进行判断,如何养成文明的上网习惯。自从2009年的万维网诞生20周年纪念活动中,专家提出了互联网的10大消极影响:虚假消息、网络欺诈、病毒和恶意软件、×××内容、互联网成瘾、数据丢失、网络迷因(网络快速传播现象)、阴谋论(个人或团体秘密策划)、过于暴露(人们网上泄露太多信息)、过于商业化。引起了一部分教育学者对此关注,特别是网络暴力的问题。
学生在网络中存在的行为
1 暴力现象泛滥
网络暴力无时无刻不存在于互联网中,学生喜爱的暴力游戏、暴力言语***、制作恶意病毒***等等。学生乐此不疲于该“娱乐”,这一行为,已经引起当前社会的高度重视。学生可能在网吧通宵就为了玩暴力游戏,可能会通过网络聊天恶意去唾骂别人感觉“好玩”,可能为了自己受到的伤害而特意召集一帮同学去网络发帖去陷害其他人,这种行为已经成为现今学生中的一个泛泛之例。有些学生为了网络游戏,已经达到了痴迷程度。他们可以在网吧中无日无夜的玩暴力游戏,不睡觉、不吃饭,有时甚至上厕所都懒得去。有些甚至为了能有钱上网,小偷小摸、打打杀杀都出现了。比如江西省萍乡中学发生一起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刺杀副校长的事件。该校一名高三学生因为特别迷恋网络暴力游戏,对学校管理不服,在办公室内将副校长钟武慷刺伤后又疯狂自残的事件。网络并非现实世界,有些学生由于过度沉迷于网络世界,把网络中的暴力带到现实生活中,那将会是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2 人肉搜索流行
3 网络欺诈涌现
现今钓鱼网站的层出不穷,导致很多人受骗。特别是我们学生,对于钓鱼网站根本不了解,只知道看到好看的、自己感兴趣的就点击进去,最后发现账号下次无法登录或者是网上购物时发现资金流失等等。钓鱼网站“是一种网络欺诈行为,指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手段,仿冒真实网站的 URL地址以及页面内容,或者利用真实网站服务器程序上的漏洞在站点的某些网页中插入危险的HTML代码,以此来骗取用户银行或信用卡账号、密码等私人资料”。而学生对于如何判断事物的真伪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阶段,所以受骗上当的最多。在现今网络购物流行的年代,有些学生开始喜欢到网上频繁地购买东西。可是就这么简单的事情,受骗的学生大有人在。现在钓鱼网站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上半年,全球共计有数百万钓鱼网址被举报,APWG监测到79753个钓鱼网站的域名中,有10441个域名以中国用户作为***目标。在如此网络中,特别是有些学生还没有学会如何判断事情的真伪,那就很容易上当受骗。
4 网络跟风持续
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很喜欢网络跟风。当发现网络中有最新的新闻出现时候,有些学生就喜欢立马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不管事情发生的真假、对错,一味地凭着自己的感觉发表看法。比如海南的某所中学,有位初三的学生开着摩托车载着两个妹崽,半夜回来的时候和一个摩托司机相撞把人撞死,自己也躺在医院里现在还没醒来。就这样的事情,学校组织捐款,有些学生感觉不满,在网络中发帖。随后跟帖的学生,有些根本不了解情况,就凭斑竹的一言之词,大发言论。“如果败在老师淫威下就当那钱喂狗了”、“捐他妹 有钱买车没钱赔医疗费?”……。这样的行为最终导致事件产生了极恶劣的后果,真是跟风惹的祸。
二 应对网络暴力的策略
据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2012年统计分析,中国互联网用户非工作日媒介消费时间如下:
 
 
 
 
 
 
 
从这个调查中我们可以清楚得看到, 44%的学生周末把时间都是花费在互联网的应用上的。那学生都是在干什么呢?来自天津市实验中学的代表在第五届国际青年暨校际交流决策者论坛大会上,用自己对天津11所中学、2452名学生的调查表明:81.2%的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新的信息。23%的学生是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6%的人上网是为了玩游戏。
那针对学生这一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去应对呢?现提出如下策略方法:
1 互联网法律法规策略
为何现在存在如此多的网络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国家互联网发展不久,还没有一个完善的体制。对于我们现在拥有 5亿网民的中国来说,制定一整套针对互联网管理制度是迫在眉急的。
虽然我国也制定了一些法律规定,比如《 “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实施方案》、《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非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管理办法》等等,但是相对于国外还是存在着欠缺。比如中国人一概用网络暴力来命名的事件,在美国分了cyberbullying(网络欺凌),cyberstalking(网络跟踪),以及cyberharassment(网络骚扰)三类。而且美国还专门针对该现象制定了《反网络欺凌法》、《网络跟踪法》。正因为国外有如此多的网络法律,所以相对于我们中国而言,他们出现的问题就没有现在中国这样强烈。
所以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中需要适当地讲述互联网法律和法规,让学生在进行网上行为的时候,心里存着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想法。这是规范网络行为的必备策略,同时也是应对网络暴力的必备条件。
2 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策略
21世纪将是计算机网络时代,今日的莘莘学子将担任未来社会的栋梁。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就是闯荡未来信息时代的最强有力的武器。个别的同学因为网络而 “变质”,根据政治的内外因原理,网络只能算是外因,而同学自身才是内因。“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和性质,而外因只起“催化剂”作用,只是个条件而已,外因要通过内应起作用。所以我们只有想办法改变内因,找到问题的源头,才可以解决该问题。所以现在重中之重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才是真理。针对这一问题,椒江区教育局专门进行探讨,进行专题研究。在2012年申报了省级课题《中小学生应对网络暴力的深化研究》,制定一系列的研究策略。
①学会判断事情的真伪。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学会用理性的思维去判断事物,而不能以感性的认识去“跟风”。一件事情都要学会从正、反两面去思考,所以在平时的信息技术课程中,特别是上互联网课程的时候,要多举例子,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分析事情,判断事情,不要被事物的表面信息所蒙蔽。比如制作专门的网站去宣传网络中事物的本质现象和表面现象,让学生能从本质中了解事物的根源,对事物能做出真假判断,最终决定做还是不做。
针对这一问题,制作专门的网站,让学生能通过该网站中的信息,了解现实生活中方方面面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的方法。(下图为该网站截图)
②学会适可而止。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一个度,如果超过这个度那就会使好事也变成坏事了。适当地玩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但是如果过度地玩游戏可能就会带来无可估量的恶果。
研究表明,玩游戏所受到的暴力影响与看电视相似,而美国专家安德森指出,网络暴力比电视暴力还要危险,因为它提供了互动的情景,让人有机会亲身体验暴力的 “快感”。正因为这种快感,很容易让学生把感受引导到现实生活中,然后酿出大祸。所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采用正确地方法引导学生对游戏的认识,以及对游戏时间上的控制。比如在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完成任务的前提下给予一定时间的上网时间。对于完成出色的学生,可以适当奖励一些智力游戏,让学生能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结合到游戏中,做到乐在其中。
③学会运用工具抵御暴力。功欲利其器,必先善其器。适当地利用工具可以强制学生达到规范使用互联网的作用。
毕竟学生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有限,有时候必须通过一定的手段来强制规范其行为才行。所以在学生电脑中适当地安装一些绿色软件,来净化一定的网络环境,使他们在自觉和强制下使用网络环境。我们可以通过在计算机中安装2009年5月19日我国信息产业部强制推广绿色上网过滤软件“绿坝-花季护航”。“绿坝-花季护航”是一款绿色上网过滤软件,它由“绿坝”—— 图像过滤软件与“花季护航”——文字过滤软件两款软件集合而成,可以实现在计算机终端设备上封堵和过滤×××等不健康内容,帮助用户阻隔有害信息,净化网络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能有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3 规范网络社区策略
根据 DCCI的统计,2011年至中国的网络社区发展趋势呈现为5大方面:市场集中度提高、专业细化、应用接入社区、开放连接、关系数据。在如此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就必须要求每个学生要具备规范的上网行为,才不能“误入歧途”。
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在引导学生上网的时候,就必须引导学生进一些规范化的网站,从正规网站去排斥非正规网站,从正义内容去排斥非法的内容,从良好的行为去排斥违规的行为。同时通过一定的方式,让学生对今后自己的网络行为做一定的表态,比如《中小学生应对网络暴力的深化研究》课题组专门制定文明上网签名活动,让学生各自在该网站中签署自己对今后如何进行文明上网表态。(下图为制作的网络文明上网签名)
 
 
通过这种行为,让参加 签名的学生都能对网络暴力有所了解,对今后在上网中应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
网络暴力无处不在,对于我们现如今的中小学生而言,必须要高度重视该问题。我们作为教师要尽可能创造出良好的网络环境,同时也应该做好对学生上网行为的引导作用,而学生也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到处理事情之前先考虑好事情真伪、对错,然后在进行相关操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网络暴力问题应付自如。
 
参考文献:
[1]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第 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 [2011] .http://www.dcci.com.cn/

[2] 《互联网改变世界简史》.九州出版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