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摸象的故事人人皆知。说的是个人经验局限性带来的认识偏差。很多人相信眼见为实。但是,过分相信眼见为实,往往会以偏概全,犯盲人摸象的错误。健康科学进展日新月异,信息更新速度很快。如果不能与时俱进,面对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我们很容易被一些经验性的片面认识所迷惑。下面这些似曾正确的“健康”信息,哪些健康信息你不懂?
哪些健康信息你不懂? 千金难买老来瘦
在我国,有句广为流传的俗语,就是“千金难买老来瘦”。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指人到老年,如果不发胖,就不容易生病,也更长寿。如果这样理解,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是并不全面。
近几十年来,人们对胖瘦和疾病、长寿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总的说来,研究显示,对老年人来说,体重适宜、不胖不瘦的人,更可能健康长寿。
什么是“体重适宜”,不胖不瘦?就是男人体重(以公斤计算)等于身高(厘米)减去105。女人体重(以公斤计算)等于身高(厘米)减去100。
太胖的人,容易得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等,也更容易得老化性关节疾病。太瘦的人,很可能是由于得了某种慢性疾病引起的消瘦。
有趣的是,很多研究者发现,对老年人而言,体型偏胖一些,往往意味着更健康一些。当然,如果一个人自小到老,身体一直比较瘦,而且体力充沛,没有什么慢性疾病,那就真是可喜可贺、千金难买了。
也有研究发现,活到百岁以上高寿的人,大都是天生偏瘦的人。如果一个向来较胖的人,到了老年突然或逐渐消瘦了下来,就不一定是好事。很可能是得了比较严重的疾病。这种情况,就不是千金难买,倒是“千金求免”了。
因此,“千金难买老来瘦”,不一定都对,不能一概而论。
似曾正确的“健康”信息 失眠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失眠是指上床后至少半小时以上都睡不着,很早就醒来,之后就再也睡不着。或者睡眠中反复醒来。而且,自己感觉没睡够。比如“头脑不清醒”,精力不足,白天打瞌睡等。
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偶尔失眠的经历。这是环境改变、生理疾病、情绪变化、饮酒、喝咖啡、喝浓茶、吸烟、噪声等引起的。医学上说的失眠,通常是没有上面这些原因,但是连续1个月以上睡不好的情况。
失眠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睡不好对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但是,也有不少人一辈子失眠,对工作学习和生活影响并不大,也能健康地活到高寿。文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就有长年失眠的毛病,照样活了98岁。
为什么?
首先,每个人所需的睡眠时间差异很大。有些人每天只要睡4~5个小时,就能保持精力充沛。有些人每天要睡10个小时或更多。据说,俄国的彼得一世每天只睡5小时。爱迪生只要睡2~3小时就能恢复精力。爱因斯坦每天却要睡10个小时。有研究表明,睡眠时间和遗传有关。
另外,多数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睡眠时间会逐步减少。比如,青年人一般为每天7~8小时。中年人为6~7小时。老年人为4~6小时。因此,判断是否失眠,要根据个人的习惯和自我感觉。睡眠时间虽短,但是,并没有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也就不必过于担心。
而且,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摸索帮助自己睡好的方法。比如睡前不喝咖啡和茶,睡前听音乐,散步等。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短期使用一些安眠药。
因此,“失眠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不一定对,因人而异。
似曾正确的“健康”信息 有病一定要吃药打针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生老病死。战国时的齐桓公,讳疾忌医,拒绝了扁鹊的治疗。结果很快死于非命。很多人喜欢用这个典故,劝病人赶快去吃药打针。但是,这种出于关心的劝告,不见得总是对病人有好处。
威廉·奥斯勒教授是二十世纪初西方声望最高的医生之一。他有一句名言“医生的首要职责,是教育大众不要服用药物”。
近100年来,医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学影像技术和其他诊断技术飞速发展,使大多数疾病都可以得到正确的诊断。更为重要的是,医生们手上破天荒地真正有了能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药品。比如维生素、抗感染药、抗肿瘤化疗药、降血压药、抗精神病药等。现在,很多疾病确实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
即便如此,现代医药也不能包治百病。比如常见的感冒发烧,病毒性肠炎腹泻。目前的中药西药,都对它们没有明显的效果。滥用药物,倒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
近些年来,媒体报道了很多因为注射中药或西药引起死亡的悲剧。其中很多人,只是因为普通感冒、腹泻而去“输液”,结果遭遇不幸。有时候,让疾病自然痊愈,反而是更好的办法。
因此,“有病一定要吃药打针”,也不一定对。要因病而异。
似曾正确的“健康”信息 垃圾食品不能吃
垃圾食品是近年来很流行的一个名词。人们把那些营养价值很低的,不健康的食品叫做垃圾食品。比如油炸食品、腌制食品、饼干甜点、方便食品、碳酸饮料和烧烤食品等。这个名词的出现和现代人生活习惯、膳食结构的变化有关。
从理论上来讲,没有哪一种食品本身就是垃圾。世界卫生组织等官方组织也没有划分过垃圾食品和非垃圾食品这些概念。对健康产生影响的,关键是饮食习惯。只有坏的饮食习惯,没有坏的食物。只要保持合适的量,食物都能够为我们补充一些营养素和能量。
不过,要注意的是,由于现代社会的食品工业化,生活习惯的改变,人们的饮食中充满了油炸、腌制、烧烤或者甜腻的快餐食品。大量吃这些食品,对健康的危害很大。世界卫生组织和很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来鼓励人们减少这类食品的摄入。
哪些健康信息你不懂? 肉吃得多一定会发胖?
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您吃肉的量到底是多少。还有您吃进去的总热量是不是超过了每天体力活动的需要。因人而异。
人的“肚量”有限。肉吃得太多,其他食物比如蔬菜、谷物和水果,相应就吃得少一些。这样就会造成能量过多,体重增加。此外,肉吃得多,身体活动少,也会造成体重增加。
一副扑克牌大小的肉相当于2两。普通人一天吃肉最好不要超过这个量。
其实,肉类食品含有很多营养素,比如蛋白质,铁,锌等。我们没必要完全拒绝它。吃少量的瘦肉是可以的。这也是体重控制计划的一部分。
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买肉时尽量选择肥肉少的部位。比如,里脊肉、瘦肉排、牛腩、鸡胸肉等。尽量去掉这些肉里的残余脂肪。
哪些健康信息你不懂?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不敢吃水果。因为大部分水果吃起来都很甜。这些很甜的水果,主要成分包括葡萄糖、果糖和蔗糖。一些水果还含有少量淀粉。比如苹果、芒果和香蕉。如果食用不当,会使血糖升高。病情会出现反复。所以,“家人吃瓜我吃皮”就成了很多糖尿病患者的痛苦经历。
但是,水果里面也有“三宝”。它们是维生素、无机盐和膳食纤维。完全不吃水果,也非常可惜。其实,水果不是糖尿病患者的禁果。糖尿病患者只要掌握好几个诀窍,就不必“谈果色变”了。
首先,要掌握“条件”。如果您的空腹血糖能控制在140毫克/分升(7.8毫摩尔/升)以下,饭后两小时血糖控制在200毫克/分升(11.1毫摩尔/升)以下,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5%以下,也没有经常出现高血糖或者低血糖,适当吃一些水果是可以的。
其次,吃水果要掌握“时机”。一般不提倡在餐前或者餐后立即吃水果。最好的时间是两次正餐的中间(比如上午10点或者下午3点)。或者在睡前的1小时吃。
再次,要注意水果的“种类”。应该选择含糖量相对较低或者使血糖上升较慢的水果。比如西瓜、苹果、猕猴桃等。
最后,要注意吃水果的“数量”。
每天吃500克(带皮)的西瓜或者200克的苹果,或者300克的猕猴桃都是合理的数量。吃水果前和吃水果后两小时测一下血糖和尿糖,是糖尿病患者确定自己能不能吃,能吃多少水果最简便的方法。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zhandouwa/53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