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机的存在,似乎是很长一段时间的事情了。
    一年前,就经常看到身边的朋友,使用着一些不知道牌子的手机,而且很炫很酷,有些眼馋。有时也纳闷,但是又不好意思问,什么牌子,哪里买的,怕被笑话孤陋寡闻。今年才知道,原来这些手机,有一个共同的品牌,那就是“山寨”。
    经济半小时曝光山寨机后,各类媒体关于山寨机的议论,热火朝天。冷眼旁观了一段时间,决定说两句了。在动笔前,先搜索了一下相关报道。初衷是想知道山寨机这个称谓,是何人所创,可是,查不到源头。但是还是由衷钦佩这个词语的创造者,和山寨机的创新精神一样,一语中的,能够切中要害。
    近一段时间,关于山寨机,打压的声音似乎占了上风。有关部门也搞了声势浩大的清理打击行动。打压的声音和打击的行动,似乎是源于品牌手机的呼吁和指责。似乎山寨机抢夺了它们的市场,使得边缘成了主流,主流被边缘化,于是找了很多理由,证明山寨机的危害。
    目前看,山寨机被罗织的罪名,主要有三条:其一,质量没有保证;其二,偷税漏税;其三,侵犯知识产权。三条理由都很冠冕堂皇,三顶帽子一扣,山寨机注定要被痛打了。但是,从相关后续报道看,似乎山寨机并没有被一棒子打晕,还依然顽强的存在着。或许,政府有关部门的打击,也只是响应一下央视的关注,以及主流品牌手机厂家的呼吁,做做样子而已。如果是这样,反倒值得庆幸。现在很多部门喜欢搞形式主义,如果对于山寨机的清理,也是一次雷声大雨点小的形式主义,笔者双手赞成。
     笔者赞成,当然有赞成的理由。先来分析一下山寨机的三条罪名。
    第一条,质量问题。质量问题的确是个大问题,质量不过关,维修没有保障,这对消费者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可是,奇怪的是,消费者似乎并不在乎这个问题,如果在乎,那么山寨机就不会大行其道了。这为什么呢?我想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来手机毕竟不是大件消费品,更新频率快,市场不断有新产品出来,一般来说一款手机用个一年半载也就换了,山寨机价格便宜,没坏之前可能也就被新款淘汰了,扔了也不觉得可惜,如果是几千元的品牌机,一旦出了新款,扔了心疼,不换又心痒,矛盾。二来一些所谓的品牌手机,质量也不见得比山寨机好多少,维修价格又奇贵。笔者用的一款摩托罗拉手机,三千大多买的,用了一年,价格掉了一千多,而且因为外壳磨损,去维修点换了一个外壳,700多块钱,没有办法,独家生意,讹你没商量。
    第二条,偷税问题。这个问题,的确值得重视。但是偷税仅仅存在于山寨机吗?正规品牌手机厂家就不存在偷税?打死我也不信。现在,有几个行业完全没有偷税现象?当然,或许在山寨机领域,这个问题更严重。偷税存在着一个规范管理的问题,可以通过监管来查处,但是,这不应该成为灭掉这个行业的理由。房地产企业也存在偷税,难道还能把全国房地产公司都查封了,从此全国不搞房地产开发?餐饮行业也存在偷税,难道就因此把所有饭店都关了?偷税就查偷税的问题,不要因此就咬牙切齿的呼吁灭这个行业,不厚道。
    第三条,侵权问题。知识产权当然应该保护,侵犯知识产品,就是抢夺别人的财产。所以,山寨机在个方面,的确存在原罪。但是,也不可否认,山寨机在模仿之上的创新。是要查处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但是是否也应该正视和保护山寨机的原创精神呢?
     再来看看山寨机受欢迎的原因,主要也是三条,一是价格便宜,二是功能超强,三是紧跟潮流。三个原因综合,山寨机才有市场。这个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不同的消费群体,不同的经济承受能力,当然有不同的消费需求和趋向。如同服装,白领阶层怎么也要弄两件名牌,装扮一下自己。而广大的收入较低的农民兄弟,下岗职工,自然只能选择集市和跳蚤市场的低廉服装。同样的道理,低廉的服装,质量也不如品牌服装,其生产企业可能也存在偷税现象,在款式上也可能存在模仿名牌服装的问题,难道就因此呼吁灭掉低端服装生产企业?难道就因此逼迫收入较低的群体也咬紧牙关买名牌?显然没有道理。
     笔者不是帮山寨机美言,只是觉得对于山寨机这一顽强的存在,应该更多一些理性的思考,更多一些建设性的意见。现在,山寨机也有一些走上了品牌之路。而一些品牌手机,则早已经没落,如波导手机曾经喊出“白菜价”卖手机,希望颠覆手机市场,一度成功了,大部分机型价格的确也不高,可是后来失败了,为什么?缺乏山寨机的创新精神,无论功能还是外形设计,都因陋就简,所以败北。从这个角度看,山寨机还是值得学习和研究的,而且也有在规范中放一条生路的必要;有问题查问题,而不要一棒子打死,全盘否定,毕竟这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产业链,只要规范管理,是完全能够推动这个产业良性发展的。(作者,陆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