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

德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德语是一门语言,是西方德意志语言的一种,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德语共同标准语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马丁.路德的圣经翻译。德语是1亿多人使用的母语。它最初在德国奥地利瑞士北部、列支敦士登卢森堡意大利南提洛尔,比利时的一小部分地区,部分波兰地区和部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内使用。另外,在这些国家的殖民地内,例如纳米比亚拥有大量的说德语的人口,在东欧的一些国家中,仍有少量的说德语的少数民族

目录 [显示隐藏]
[ 编辑]

历史

中世纪初期德语(Deutsch)这个词首次出现。其词根来于日耳曼语中的人民thiodisk)一词,意思是这是一种被老百姓使用的语言。当时法兰克人的高级阶层一般使用拉丁语,后来法语。德语当时并不是一种统一的语言,它是许多地方方言的总称。

中世纪德国境内诸侯割据,加上交通不便,各个德语方言的发展相差很大。虽然有建立一个共同语言的试图,但一般它们都只局限于一个地区,而且只在一定的阶层中被利用。比如北德的低地德语汉萨同盟最兴盛的时候在北海波罗的海沿海地带成为当地经商的通用语言。

马丁·路德圣经翻译成德语,为德语的统一起了非常大的作用。通过宗教改革路德圣经所使用的德语方言得到了非常广泛的普及,成为后来标准德语的基础。

1781年约翰·克里斯托弗·阿德隆出版了第一部德语字典1852年雅科布·格林威廉·格林兄弟开始编辑他们的最广泛的德语字典。这部著作一直到1960年才完工。1880年康拉德·杜登出版了他的德语全正体书写字典1901年经过小的更改后这部字典成为标准德语的唯一的规则作品。其中的规则一直到1998年才被得到新的修改。1998年的修改主要改进了一些非常不规则的语法,另外简化了一些规则。此外一些在民间通用的,按过去的正体法错误的写法被认可为正确的了。修改施行后老的写法算做“过时的,但并非错误的”。

[ 编辑]

德语的使用范围

在下面这些国家德语是唯一的官方语言:

在下面这些国家德语是官方语言之一:

在下面这些国家德语是少数民族语言(按说的人的多少排列):

德语是世界上最常被学的外语(在欧洲第二常被学),在日本德语而不是拉丁语是医学的术语。

[ 编辑]

德语的字母表

除了拉丁字母的26个字母外德语还有其他四个字母:

AÄBCDEFGHIJKLMNOÖPQRSTUÜVWXYZ
aäbcdefghijklmnoöpqrsßtuüvwxyz


[ 编辑]

德语的发音

德语的发音并不统一。以下主要是在德国使用的标准德语。

[ 编辑]

重音

德语词的重音不非常规则。大部分情况下词干音节为重音(如'Spra-che,语言),但有时也有前缀前缀)(如'Aus-spra-che,发音)或后缀后缀)(如Bä-cke-'rei,面包坊)为重音的。假如一个词是由多个词合成组成的那么第一个组成部分词得重音。外来词的重音一般按该词在其原语言来标重。得到重音的音节一般发音比较响一些。假如该音节是长音的话,这个音节往往被故意更加拖长一些。

[ 编辑]

声调

德语的语句有降调,升调和平调。降调一般用在肯定句中。升调一般用在问句中。平调一般用在主句副句之间。

[ 编辑]

元音(元音)

德语有15个元音(元音):[aː]、[a]、[iː]、[ɪ]、[oː]、[ɒ]、[uː]、[ʊ]、[ ɛː]、[ ɛ]、[øː]、[œ]、[yː]、[ʏ]和[eː],[eː]没有短音。

[ 编辑]

语法

德语的语法变化非常复杂,但就语言本身而言,德语的整个语法体系还是比较逻辑的。

[ 编辑]

名词

德语的名词分阴性,中性和阳性,而且除了直接对人的名词的性比较规则外其它的词的性往往没有规律。比如在德语中太阳是阴性,月亮是阳性。大多数河流的名称是阴性,但少数河流(如莱茵河)的名称是阳性。

在德语中,尤其是名词,两个或甚至两个以上词可以拚到一起组成一个复合词。这个做法有点象汉语中的词组。比如:Programmier|sprache(编程-语言),Pflanzen|schutz|mittel(植物-保护-剂,即农药)等等。

名词在句内可以有四个不同的格:主格属格与格宾格(许多语法教科书中也称第一、二、三、四格)。下面这句话中四种格都用到了:

Der Lehrerder Klasseschreibtden Elterneinen Brief
教师班级的家长们一封信
主格属格动词与格宾格
班主任给家长们写了一封信


德语中的名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这个规则也是从马丁·路德开始的。尤其在使用动名词时这个规则往往导致错误,因此1990年代时讨论修改正字法时有人提出废除这个规则。虽然这个建议得到一些知名的语言学家和一些有权威的报纸和电视节目的支持,它受到大多数人反对,因此没有被采纳。

[ 编辑]

动词

所有的动词在原形时都以 en 或 n 结尾。根据主语的不同德语中的动词在每个时态下有七个不同的变位,加上许多动词的变态不规则(尤其常用的动词非常不规则),使得德语的难学度更加增加了。以下是几个常用动词在现在时态的变位:

规则动词例不规则动词例
中文意义建造
原形bauenseinlesen
我、ichbauebinlese
你、dubaustbistliest
他、她、它、er,sie,esbautistliest
我们、wirbauensindlesen
你们、ihrbautseidlest
他、她、它们、siebauensindlesen
您、Siebauensindlesen


德语中一共有六个时态: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将来完成时。下面是一个规则动词六个时态的例子:

时态德语汉语
现在时Ich baue我建造
过去时Ich baute我曾建造
将来时Ich werde bauen我将建造
现在完成时Ich habe gebaut我建造过
过去完成时Ich hatte gebaut我曾建造过
将来完成时Ich werde gebaut haben我将曾建造过


除命令式和一般疑问句外一般动词在一个句子里被放在第二位。假如一句话里有助动词,那么这个助动词放在第二位,真正的动词要放在句尾。下面的一句话里动词被标重:

Ich baue ein Haus Ich will ein Haus bauen
一幢房 想要盖一幢房

在副句中动词一律被放在句子的最后(以als为连词的非现实比较句除外)。

[ 编辑]

介词

介词是学德语的难关之一。德语中有的介词要求其后的名词用与格,有的要求宾格,有的根据语句中的不同情况有时要求与格,有时要求宾格。一般来说表示某个状态的介词要求与格,表示向某个状态发展的介词要求宾格,但这里也有例外。以下是一个介词(auf)的例子:

要求与格:auf dem Tisch在桌子上要求宾格:auf den Tisch往桌子上(去或放)


[ 编辑]

语序

因为德语中名词的变格和动词的变位非常分明,因此德语中没有主谓宾的语序规格。为了强调宾语,就可以将宾语放到谓语前去,只有谓语的位置是固定的(在主句中第一个动词在第二位,在副句中所有动词在句尾)。下面三句话都是一个意思,只是强调不同:

我给他一本书Ich gebe ihm ein Buch
一本书我给了他Ein Buch gebe ich ihm
他,我给了一本书Ihm gebe ich ein Buch

这个就是俗称的人三物四。

[ 编辑]

德语方言

德语德国和周围国家使用的一些方言的统称。 德国方言一般分为低地德语高地德语两种。(某些语言学家认为,不宜把低地德语作为德语的一部分。)

现代德语方言分为中部德语和上德语两部分,标准德语以中部德语为基础。奥地利和瑞士的方言属于上德语。德语语言区南部有比较多的方言如奥地利方言、施瓦本方言、巴伐利亚方言、黑森方言、科隆方言、柏林方言等。一般来说越向南方方言的发音越强硬,多短音,多a音。

[ 编辑]

高地德语

高地德语(Hochdeutsch)是西日尔曼语,主要通用于德国、奥地利、列支敦士登、瑞士和卢森堡,也用于一些临近的地区,是现代德语的主体。高地阿尔卑斯山和临近的德国南部山区, 在瑞士和卢森堡,“高地德语”一词特指标准德语

[ 编辑]

低地德语

低地德语(通常分为三大体系:1.东低地德语,包括柏林、梅伦堡等地区所使用的东、西普鲁士德语都是东低地德语的一种。2低地萨克森语,例如北美宾夕法尼亚州的德裔群体所使用的门诺低地德语Mennonite Plautdietsch,不来梅、杜塞尔多夫等地使用的北莱因-威斯特法伦州、下萨克森州、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州绝大多数城市、以及荷兰东南部很多省的一部分。3.低地法兰克语,包括标准荷兰语、比利时的弗莱芒语(它与荷兰语之间不是方言和标准语的区别,而是相当于台湾的“国语”和大陆普通话之间的区别,例如台湾把“软件”称为“软体”“信息”称为“资讯”“理想”称为“理念”(该词已广泛为大陆所采用)等,亦即弗、荷虽然用词不同,但对应词的发音相同,)、荷兰的西林堡语等),所以实质上荷兰语也是一种低地德语,只不过因为政治因素被独立称为荷兰语。一般语言学家认为低地德语是一些独立的语言,而不是德语的一些方言。低地德语在过去的一个世纪内受到标准德语的冲击很大。今天在德国北部地区仍广泛使用低地德语。低地德语保存了日耳曼语族中一些比较原始的成分,它们与荷兰语和古英语的共同点比同各类高地德语之间更接近。各类低地德语的发音通常比较柔软,e:音和长音比较多。

[ 编辑]

瑞士德语

一般语言学家认为瑞士德语是德语的一个方言,它与施瓦本方言比较接近。但瑞士德语的发音与标准德语的发音相差悬殊,以至于一般德国人听不懂。瑞士德语的正体法与标准德语的完全一致,虽然在瑞士也有人利用瑞士德语的发音来书写,但这种书写方式不被正式承认。

[ 编辑]

官僚德语

官僚德语是德国机关、法庭等等使用的语言。理论上来说它是最标准的标准德语了。但因为官僚德语语句往往非常累赘(副句套副句等等),混有许多机关、法庭用的缩写和引用法律,公报的条例,加上许多官话中的特用词(比如火灾在官僚德语中不用一般人使用的 Brand 一词,而用臃长的 Feuerereignis ,走火事故),许多教育比较低的德国人,或对一个专业不熟悉的人往往也看不懂用官僚德语写的公报或官方信件。官僚德语常被用来讽刺德国庞大死板的官僚机构。

[ 编辑]

其他语言对德语的影响

对德语影响最大的语言是拉丁语。作为中世纪时的学术和高阶层语言今天德语中许多学术概念或表示抽象概念的词依然来自于拉丁语或希腊语。这些词今天一般都已经被德语化了。

德国位于欧洲中心,是东西南北的交通要道,也是中世纪诸侯逐鹿之地。德语中含有许多从其他欧洲语言(如法语、波兰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俄语、犹太语等等)来的外来词。许多这些外来词在其拼写和发音上都未加改变地被吸收了。

[ 编辑]

英语对德语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德语冲击最大的是英语了。英语有时被戏称为“新标准德语”。据曼海姆的德语研究所2004年初统计,在过去10年中德语中共产生了约700个新词,其中40%以上直接来自英语或是英语与德语组成的混合词。英语对德语的冲击来自下面三个方面:

  • 许多新的科技术语被直接由英语输入到德语中来了。有些术语虽然也有相应的德语词,但英语原词被更广泛地应用和接受(如 Computer/Rechner,DNA/DNS 等等)。
  • 许多跨国公司(甚至德国的跨国公司)内部以英语为工作语言。
  • 在德国社会中许多人感到德语土,英语“”。说英语或用英语词汇显得一个人时髦、先进。许多广告完全使用英语。一个经理人员在做报告时不用英语词汇显得他落后、不全球化,因此有可能危及他的发展趋势。

虽然德国政府不像法国那样使用强制措施来维护德语,但德语的英语化在社会上被意识到是一个问题。许多有影响的报刊和电视文化节目抨击这个趋势,但它们往往不能摆脱和忽视这个趋势的要求。

德语也有自己创造的“仿英语”词汇。最有代表性的是Handy(手机)一词,英语中完全没有此词。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