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浏览器中输入URL并回车后都发生了什么?

1.解析UR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URL:

URL(Universal 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定位符。俗称网页地址或者网址。

URL用来表示某个资源的地址。(通过俗称就能看出来)

URL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a.传输协议

b.服务器

c.域名

d.端口

e.虚拟目录

f.文件名

g.锚

h.参数

也就是说,通常一个URL是像下面这样

连起来就是:http://www.aspxfans.com:8080/news/index.asp?boardID=5&ID=24618&page=1#name

上面的链接有几个要注意的地方:“;” 和“/”的使用,80端口默认不显示,“?” 到“#”之间跟着参数,多个参数使用“&”连接,“#”后面跟着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来讨论URL解析,当在浏览器中输入URL后,浏览器首先对拿到的URL进行识别,抽取出域名字段。

2. DNS解析

DNS解析(域名解析),DNS实际上是一个域名和IP对应的数据库。

IP地址往都难以记住,但机器间互相只认IP地址,于是人们发明了域名,让域名与IP地址之间一一对应,它们之间的转换工作称为域名解析,域名解析需要由专门的域名解析服务器来完成,整个过程是自动进行的。

可以在浏览器中输入IP地址浏览网站,也可以输入域名查询网站,虽然得出的内容是一样的但是调用的过程不一样,输入IP地址是直接从主机上调用内容,输入域名是通过域名解析服务器指向对应的主机的IP地址,再从主机调用网站的内容。

在进行DNS解析时,会经历以下步骤:

查询浏览器缓存(浏览器会缓存之前拿到的DNS 2-30分钟时间),如果没有找到,

检查系统缓存,检查hosts文件,这个文件保存了一些以前访问过的网站的域名和IP的数据。它就像是一个本地的数据库。如果找到就可以直接获取目标主机的IP地址了。没有找到的话,需要

检查路由器缓存,路由器有自己的DNS缓存,可能就包括了这在查询的内容;如果没有,要

查询ISP DNS 缓存:ISP服务商DNS缓存(本地服务器缓存)那里可能有相关的内容,如果还不行的话,需要,

递归查询:从根域名服务器到顶级域名服务器再到极限域名服务器依次搜索哦对应目标域名的IP。

通过以上的查找,就可以获取到域名对应的IP了。接下来就是向该IP地址定位的HTTP服务器发起TCP连接。

3. 浏览器与网站建立TCP连接(三次握手)

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向服务器端发送请求(SYN=1) 等待服务器确认;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请求并确认,回复一个指令(SYN=1,ACK=1);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回复指令并返回确认(ACK=1)。

通过三次握手,建立了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连接,现在可以请求和传输数据了。

4.请求和传输数据

比如要通过get请求访问“http://www.dydh.org/”,通过抓包可以看到:

请求网址(url):http://www.dydh.org/

请求方法:GET

远程地址:IP

状态码:200 OK

Http版本: HTTP/1.1

请求头: ...

响应头: ...

注意响应头中有一个:Set-Cookie:"PHPSESSID=c882giens9f7d3oglcakhrl994; path=/",说明浏览器中没有关于这个网站的cookie信息。

当我们下一次访问相同的网站时:

可以看到,请求头中包含了这个cookie信息,

Cookie:"PHPSESSID=c882giens9f7d3oglcakhrl994; CNZZDATA1253283365=1870471808-1473694656-%7C1473694656"

cookie可以用来保存一些有用的信息:Cookies如果是首次访问,会提示服务器建立用户缓存信息,如果不是,可以利用Cookies对应键值,找到相应缓存,缓存里面存放着用户名,密码和一些用户设置项。

通过这种GET请求,和服务器的响应。可以将服务器上的目标文件传输到浏览器进行渲染。

5.浏览器渲染页面

客户端拿到服务器端传输来的文件,找到HTML和MIME文件,通过MIME文件,浏览器知道要用页面渲染引擎来处理HTML文件。

a.浏览器会解析html源码,然后创建一个 DOM树。

在DOM树中,每一个HTML标签都有一个对应的节点,并且每一个文本也都会有一个对应的文本节点。

b.浏览器解析CSS代码,计算出最终的样式数据,形成css对象模型CSSOM。

首先会忽略非法的CSS代码,之后按照浏览器默认设置——用户设置——外链样式——内联样式——HTML中的style样式顺序进行渲染。

c.利用DOM和CSSOM构建一个渲染树(rendering tree)。
渲染树和DOM树有点像,但是是有区别的。

DOM树完全和html标签一一对应,但是渲染树会忽略掉不需要渲染的元素,比如head、display:none的元素等。

而且一大段文本中的每一个行在渲染树中都是独立的一个节点。
渲染树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存储有对应的css属性。

d.浏览器就根据渲染树直接把页面绘制到屏幕上。

———————————————————————————————————————————————————

 

参考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873227

http://blog.csdn.net/qq991029781/article/details/50938475

http://blog.csdn.net/lihongxun945/article/details/37830667

http://www.myexception.cn/go/1860953.html

http://www.nowcoder.com/discuss/3853?pos=264&type=1&order=0

http://www.cnblogs.com/xiaohuochai/p/4750444.html

http://baike.so.com/doc/1578352-1668460.html

http://www.cnblogs.com/simonbaker/p/4253832.html

 

https://www.cnblogs.com/tisikcci/p/5866753.html

 

原文:http://igoro.com/archive/what-really-happens-when-you-navigate-to-a-url/  

作为一个软件开发者,你一定会对网络应用如何工作有一个完整的层次化的认知,同样这里也包括这些应用所用到的技术:像浏览器,HTTP,HTML,网络服务器,需求处理等等。

本文将更深入的研究当你输入一个网址的时候,后台到底发生了一件件什么样的事~

1. 首先嘛,你得在浏览器里输入要网址:

image

 

2. 浏览器查找域名的IP地址

image

导航的第一步是通过访问的域名找出其IP地址。DNS查找过程如下:

  • 浏览器缓存 – 浏览器会缓存DNS记录一段时间。 有趣的是,操作系统没有告诉浏览器储存DNS记录的时间,这样不同浏览器会储存个自固定的一个时间(2分钟到30分钟不等)。
  • 系统缓存 – 如果在浏览器缓存里没有找到需要的记录,浏览器会做一个系统调用(windows里是gethostbyname)。这样便可获得系统缓存中的记录。
  • 路由器缓存 – 接着,前面的查询请求发向路由器,它一般会有自己的DNS缓存。
  • ISP DNS 缓存 – 接下来要check的就是ISP缓存DNS的服务器。在这一般都能找到相应的缓存记录。
  • 递归搜索 – 你的ISP的DNS服务器从跟域名服务器开始进行递归搜索,从.com顶级域名服务器到Facebook的域名服务器。一般DNS服务器的缓存中会有.com域名服务器中的域名,所以到顶级服务器的匹配过程不是那么必要了。

DNS递归查找如下图所示:

500px-An_example_of_theoretical_DNS_recursion_svg

DNS有一点令人担忧,这就是像wikipedia.org 或者 facebook.com这样的整个域名看上去只是对应一个单独的IP地址。还好,有几种方法可以消除这个瓶颈:

  • 循环 DNS 是DNS查找时返回多个IP时的解决方案。举例来说,Facebook.com实际上就对应了四个IP地址。
  • 负载平衡器 是以一个特定IP地址进行侦听并将网络请求转发到集群服务器上的硬件设备。 一些大型的站点一般都会使用这种昂贵的高性能负载平衡器。
  • 地理 DNS 根据用户所处的地理位置,通过把域名映射到多个不同的IP地址提高可扩展性。这样不同的服务器不能够更新同步状态,但映射静态内容的话非常好。
  • Anycast 是一个IP地址映射多个物理主机的路由技术。 美中不足,Anycast与TCP协议适应的不是很好,所以很少应用在那些方案中。

大多数DNS服务器使用Anycast来获得高效低延迟的DNS查找。

 

3. 浏览器给web服务器发送一个HTTP请求

image

因为像Facebook主页这样的动态页面,打开后在浏览器缓存中很快甚至马上就会过期,毫无疑问他们不能从中读取。

所以,浏览器将把一下请求发送到Facebook所在的服务器:

GET http://facebook.com/ HTTP/1.1
Accept: application/x-ms-application, image/jpeg, application/xaml+xml, [...]
User-Agent: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8.0; Windows NT 6.1; WOW64; [...]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Connection: Keep-Alive
Host: facebook.com
Cookie: datr=1265876274-[...]; locale=en_US; lsd=WW[...]; c_user=2101[...]

GET 这个请求定义了要读取的URL: “http://facebook.com/”。 浏览器自身定义 (User-Agent 头), 和它希望接受什么类型的相应 (Accept andAccept-Encoding 头). Connection头要求服务器为了后边的请求不要关闭TCP连接。

请求中也包含浏览器存储的该域名的cookies。可能你已经知道,在不同页面请求当中,cookies是与跟踪一个网站状态相匹配的键值。这样cookies会存储登录用户名,服务器分配的密码和一些用户设置等。Cookies会以文本文档形式存储在客户机里,每次请求时发送给服务器。

用来看原始HTTP请求及其相应的工具很多。作者比较喜欢使用fiddler,当然也有像FireBug这样其他的工具。这些软件在网站优化时会帮上很大忙。

除了获取请求,还有一种是发送请求,它常在提交表单用到。发送请求通过URL传递其参数(e.g.: http://robozzle.com/puzzle.aspx?id=85)。发送请求在请求正文头之后发送其参数。

像“http://facebook.com/”中的斜杠是至关重要的。这种情况下,浏览器能安全的添加斜杠。而像“http: //example.com/folderOrFile”这样的地址,因为浏览器不清楚folderOrFile到底是文件夹还是文件,所以不能自动添加 斜杠。这时,浏览器就不加斜杠直接访问地址,服务器会响应一个重定向,结果造成一次不必要的握手。 

4. facebook服务的永久重定向响应

image

图中所示为Facebook服务器发回给浏览器的响应:

HTTP/1.1 301 Moved Permanently
Cache-Control: private, no-store, no-cache, must-revalidate, post-check=0,
pre-check=0
Expires: Sat, 01 Jan 2000 00:00:00 GMT
Location: http://www.facebook.com/
P3P: CP="DSP LAW"
Pragma: no-cache
Set-Cookie: made_write_conn=deleted; expires=Thu, 12-Feb-2009 05:09:50 GMT;
path=/; domain=.facebook.com; httponly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
X-Cnection: close
Date: Fri, 12 Feb 2010 05:09:51 GMT
Content-Length: 0

服务器给浏览器响应一个301永久重定向响应,这样浏览器就会访问“http://www.facebook.com/” 而非“http://facebook.com/”。

为什么服务器一定要重定向而不是直接发会用户想看的网页内容呢?这个问题有好多有意思的答案。

其中一个原因跟搜索引擎排名有 关。你看,如果一个页面有两个地址,就像http://www.igoro.com/ 和http://igoro.com/,搜索引擎会认为它们是两个网站,结果造成每一个的搜索链接都减少从而降低排名。而搜索引擎知道301永久重定向是 什么意思,这样就会把访问带www的和不带www的地址归到同一个网站排名下。

还有一个是用不同的地址会造成缓存友好性变差。当一个页面有好几个名字时,它可能会在缓存里出现好几次。

5. 浏览器跟踪重定向地址

image

现在,浏览器知道了“http://www.facebook.com/”才是要访问的正确地址,所以它会发送另一个获取请求:

GET http://www.facebook.com/ HTTP/1.1
Accept: application/x-ms-application, image/jpeg, application/xaml+xml, [...]
Accept-Language: en-US
User-Agent: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8.0; Windows NT 6.1; WOW64; [...]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Connection: Keep-Alive
Cookie: lsd=XW[...]; c_user=21[...]; x-referer=[...]
Host: www.facebook.com

头信息以之前请求中的意义相同。

6. 服务器“处理”请求

image

服务器接收到获取请求,然后处理并返回一个响应。

这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顺向的任务,但其实这中间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就像作者博客这样简单的网站,何况像facebook那样访问量大的网站呢!

  • Web 服务器软件
    web服务器软件(像IIS和阿帕奇)接收到HTTP请求,然后确定执行什么请求处理来处理它。请求处理就是一个能够读懂请求并且能生成HTML来进行响应的程序(像ASP.NET,PHP,RUBY...)。

    举 个最简单的例子,需求处理可以以映射网站地址结构的文件层次存储。像http://example.com/folder1/page1.aspx这个地 址会映射/httpdocs/folder1/page1.aspx这个文件。web服务器软件可以设置成为地址人工的对应请求处理,这样 page1.aspx的发布地址就可以是http://example.com/folder1/page1。

  • 请求处理
    请求处理阅读请求及它的参数和cookies。它会读取也可能更新一些数据,并讲数据存储在服务器上。然后,需求处理会生成一个HTML响应。

所 有动态网站都面临一个有意思的难点 -如何存储数据。小网站一半都会有一个SQL数据库来存储数据,存储大量数据和/或访问量大的网站不得不找一些办法把数据库分配到多台机器上。解决方案 有:sharding (基于主键值讲数据表分散到多个数据库中),复制,利用弱语义一致性的简化数据库。

委 托工作给批处理是一个廉价保持数据更新的技术。举例来讲,Fackbook得及时更新新闻feed,但数据支持下的“你可能认识的人”功能只需要每晚更新 (作者猜测是这样的,改功能如何完善不得而知)。批处理作业更新会导致一些不太重要的数据陈旧,但能使数据更新耕作更快更简洁。

7. 服务器发回一个HTML响应

image

图中为服务器生成并返回的响应:

HTTP/1.1 200 OK
Cache-Control: private, no-store, no-cache, must-revalidate, post-check=0,
pre-check=0
Expires: Sat, 01 Jan 2000 00:00:00 GMT
P3P: CP="DSP LAW"
Pragma: no-cache
Content-Encoding: gzip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
X-Cnection: close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Date: Fri, 12 Feb 2010 09:05:55 GMT

2b3Tn@[...]

整个响应大小为35kB,其中大部分在整理后以blob类型传输。

内容编码头告诉浏览器整个响应体用gzip算法进行压缩。解压blob块后,你可以看到如下期望的HTML: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0 Strict//EN"    
"http://www.w3.org/TR/xhtml1/DTD/xhtml1-strict.dtd">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xml:lang="en"
lang="en" id="facebook" class=" no_js">
<head>
<meta http-equiv="Content-type" content="text/html; charset=utf-8" />
<meta http-equiv="Content-language" content="en" />
...

关于压缩,头信息说明了是否缓存这个页面,如果缓存的话如何去做,有什么cookies要去设置(前面这个响应里没有这点)和隐私信息等等。

请注意报头中把Content-type设置为“text/html”。报头让浏览器将该响应内容以HTML形式呈现,而不是以文件形式下载它。浏览器会根据报头信息决定如何解释该响应,不过同时也会考虑像URL扩展内容等其他因素。

8. 浏览器开始显示HTML

在浏览器没有完整接受全部HTML文档时,它就已经开始显示这个页面了:

image

9. 浏览器发送获取嵌入在HTML中的对象

image

在浏览器显示HTML时,它会注意到需要获取其他地址内容的标签。这时,浏览器会发送一个获取请求来重新获得这些文件。

下面是几个我们访问facebook.com时需要重获取的几个URL:

  • 图片
    http://static.ak.fbcdn.net/rsrc.php/z12E0/hash/8q2anwu7.gif
    http://static.ak.fbcdn.net/rsrc.php/zBS5C/hash/7hwy7at6.gif
  • CSS 式样表
    http://static.ak.fbcdn.net/rsrc.php/z448Z/hash/2plh8s4n.css
    http://static.ak.fbcdn.net/rsrc.php/zANE1/hash/cvtutcee.css
  • JavaScript 文件
    http://static.ak.fbcdn.net/rsrc.php/zEMOA/hash/c8yzb6ub.js
    http://static.ak.fbcdn.net/rsrc.php/z6R9L/hash/cq2lgbs8.js

这些地址都要经历一个和HTML读取类似的过程。所以浏览器会在DNS中查找这些域名,发送请求,重定向等等...

但 不像动态页面那样,静态文件会允许浏览器对其进行缓存。有的文件可能会不需要与服务器通讯,而从缓存中直接读取。服务器的响应中包含了静态文件保存的期限 信息,所以浏览器知道要把它们缓存多长时间。还有,每个响应都可能包含像版本号一样工作的ETag头(被请求变量的实体值),如果浏览器观察到文件的版本 ETag信息已经存在,就马上停止这个文件的传输。

试着猜猜看“fbcdn.net”在地址中代表什么?聪明的答案是"Facebook内容分发网络"。Facebook利用内容分发网络(CDN)分发像图片,CSS表和JavaScript文件这些静态文件。所以,这些文件会在全球很多CDN的数据中心中留下备份。

静态内容往往代表站点的带宽大小,也能通过CDN轻松的复制。通常网站会使用第三方的CDN。例如,Facebook的静态文件由最大的CDN提供商Akamai来托管。

举例来讲,当你试着ping static.ak.fbcdn.net的时候,可能会从某个akamai.net服务器上获得响应。有意思的是,当你同样再ping一次的时候,响应的服务器可能就不一样,这说明幕后的负载平衡开始起作用了。

10. 浏览器发送异步(AJAX)请求

image

在Web 2.0伟大精神的指引下,页面显示完成后客户端仍与服务器端保持着联系。

以 Facebook聊天功能为例,它会持续与服务器保持联系来及时更新你那些亮亮灰灰的好友状态。为了更新这些头像亮着的好友状态,在浏览器中执行的 JavaScript代码会给服务器发送异步请求。这个异步请求发送给特定的地址,它是一个按照程式构造的获取或发送请求。还是在Facebook这个例 子中,客户端发送给http://www.facebook.com/ajax/chat/buddy_list.php一个发布请求来获取你好友里哪个 在线的状态信息。

提起这个模式,就必须要讲讲"AJAX"-- “异步JavaScript 和 XML”,虽然服务器为什么用XML格式来进行响应也没有个一清二白的原因。再举个例子吧,对于异步请求,Facebook会返回一些JavaScript的代码片段。

除了其他,fiddler这个工具能够让你看到浏览器发送的异步请求。事实上,你不仅可以被动的做为这些请求的看客,还能主动出击修改和重新发送它们。AJAX请求这么容易被蒙,可着实让那些计分的在线游戏开发者们郁闷的了。(当然,可别那样骗人家~)

Facebook聊天功能提供了关于AJAX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案例:把数据从服务器端推送到客户端。因为HTTP是一个请求-响应协议,所以聊天服务器不能把新消息发给客户。取而代之的是客户端不得不隔几秒就轮询下服务器端看自己有没有新消息。

这些情况发生时长轮询是个减轻服务器负载挺有趣的技术。如果当被轮询时服务器没有新消息,它就不理这个客户端。而当尚未超时的情况下收到了该客户的新消息,服务器就会找到未完成的请求,把新消息做为响应返回给客户端。

总结一下

希望看了本文,你能明白不同的网络模块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https://www.cnblogs.com/qxzy/p/5493012.html

 

当你访问淘宝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导读

 

当你在浏览器上,指尖轻轻输入  www.taobao.com  以后发生了什么?本文从你按下浏览器的确定键开始分析,一直到你如何找到商品结束。适合各类读者了解你仅仅访问一次淘宝的首页,所涉及到的技术和系统规模,本文作者名叫孙放,著于他在淘宝实习期间。

 

你发现快要过节了,于是想给你的男/女朋友买点儿礼物,你打开了淘宝。下面来看看,当你在浏览器轻轻www.taobao.com 以后发生了什么?

 

首先你的浏览器查询了DNS服务器(注:能够使人更方便的访问互联网,而不用去记住能够被机器直接读取的IP地址,例如192.168.1.1),现在DNS服务器将www.taobao.com转换成IP地址,机器能直接读取了。

 

不过浏览器发现,在不同的地区或者不同的网络(电信、联通、移动)的情况下,转换后的IP地址很可能是不一样的,这首先涉及到负载均衡(注:相当于几万人的大学,一个食堂不够用,于是学校弄了五个食堂来服务所有的同学,这就叫负载均衡)。第一步,通过DNS解析域名时将你的访问分配到不同的入口,同时尽可能保证你所访问的入口是所有入口中可能较快的一个。

 

好了,现在你通过这个入口成功的访问了www.taobao.com的实际的入口IP地址。这时你产生了一个PV(注: Page View,一次页面访问),每日每个网站的总PV量是形容一个网站规模的重要指标。淘宝网全网在平日非促销期间的PV大概是16-25亿之间。同时作为一个独立的用户,你这次访问淘宝网的所有页面,均算作一个UV(注:Unique Visitor用户访问)。卖火车票的12306.cn的日PV量最高峰在10亿左右,而UV量却远小于淘宝网十余倍,这其中的原因我相信大家都会知道。(注:因为频繁刷新)

 

因为同一时刻访问www.taobao.com的人数过于巨大,所以即便是淘宝首页页面的服务器,也不可能仅有一台。仅用于生成www.taobao.com首页的服务器就可能有成百上千台,那么你的一次访问时生成页面给你看的任务便会被分配给其中一台服务器完成。(注:相当于学校有5个食堂,二食堂3窗口老是爆满,因为打菜的是个萌妹子。)

 

这个过程要保证公正、公平、平均(注:这成百上千台服务器每台负担的用户数要差不多,就像食堂不能颠勺),这一很复杂的过程是由几个系统配合完成,其中最关键的便是LVS(Linux Virtual Server),世界上最流行的负载均衡系统之一,正是由目前在淘宝网供职的章文嵩博士开发的。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逻辑运算和数据处理,用于这次给你看的淘宝网首页的内容便生成成功了。

 

据消息称,在双十一当天高峰,淘宝的访问流量最巅峰达到871GB/S(注:一秒钟871GB,如果你电脑硬盘是500G的话,相当于一秒钟,你的磁盘就被塞满了)。这个数字意味着需要178万个4Mb带宽的家庭宽带才能负担的起,也完全有能力拖垮一个中小城市的全部互联网带宽。那么显然,这些访问流量不可能集中在一起。并且大家都知道,不同地区不同网络(注:电信、联通、教育网等)之间互访会非常缓慢,但是你却发现很少发现淘宝网访问缓慢。这便是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即内容分发网络的作用。淘宝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数十上百个CDN节点,利用一些手段保证你访问的地方是离你最近的CDN节点,这样便保证了大流量分散在各地访问的加速节点上,指不定你们家这块就有一个。

 

这便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假如一个卖家发布了一个新的宝贝,上传了几张新的宝贝图片,那么淘宝网如何保证全国各地的CDN节点中都会同步的存在这几张图片供用户使用呢?这里边就涉及到了大量的内容分发与同步的相关技术。淘宝开发了分布式文件系统TFS(Taobao FileSystem)来处理这类问题。

 

好了,这时你终于加载完了淘宝首页,那么你习惯性的在首页搜索框中输入了 ’月饼’ 二字并敲回车,这时你又产生了一个PV,然后,淘宝网的主搜索系统便开始为你服务了。它首先对你输入的内容基于一个分词库进行分词操作。众所周知,英文是以词为单位的,词和词之间是靠空格隔开,而中文是以字为单位,句子中所有的字连起来才能描述一个意思。例如,英文句子I am a student,用中文则为:“我是一个学生”。计算机可以很简单通过空格知道student是一个单词,但是不能很容易明白“学”、“生”两个字合起来才表示一个词。把中文的汉字序列切分成有意义的词,就是中文分词,有些人也称为切词。我是一个学生,分词的结果是:我是一个学生。

 

进行分词之后,还需要根据你输入的搜索词进行你的购物意图分析。用户进行搜索时常常有如下几类意图:

 

(1)浏览型:没有明确的购物对象和意图,边看边买,用户比较随意和感性。查询例如:”2013年10大香水排行”,”2013年流行雪纺衫”, “iPhone有哪个牌子好?”;

 

(2)查询型:有一定的购物意图,体现在对属性的要求上。查询例如:”适合老人用的手机”,”500元手表”;

 

(3)对比型:已经缩小了购物意图,具体到了某几个产品。查询例如:”iPhone 5 三星盖世三″,”三星 i9300 i9400″;

 

(4)确定型:已经做了基本决定,重点考察某个对象。查询例如:”iPhone5″,”盖世三″。通过对你的购物意图的分析,主搜索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结果来。

 

之后的数个步骤后,主搜索系统便根据上述以及更多复杂的条件列出了搜索结果,这一切是由一千多台搜索服务器完成。然后你开始逐一点击浏览搜索出的宝贝。你开始查看宝贝详情页面。经常网购的亲们会发现,当你买过了一个宝贝之后,即便是商家多次修改了宝贝详情页,你仍然能够通过‘已买到的宝贝’查看当时的快照。那么显然,对于每年数十上百亿比交易的商品详情快照进行保存和快速调用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这其中又涉及到数套系统的共同协作,其中较为重要的是Tair(注:淘宝自行研发的分布式KV存储方案)。

 

然后无论你是否真正进行了交易,你的这些访问行为便忠实的被系统记录下来,用于后续的业务逻辑和数据分析。这些记录中访问日志记录便是最重要的记录之一,但是前边我们得知,这些访问是分布在各个地区很多不同的服务器上的,并且由于用户众多,这些日志记录都非常庞大,达到TB(注:1TB=1024GB)级别非常正常。那么为了快速及时传输同步这些日志数据,淘宝研发了TimeTunnel,用于进行实时的数据传输,交给后端系统进行计算报表等操作。

 

你的浏览数据、交易数据以及其它很多很多的数据记录均会被保留下来。使得淘宝存储的历史数据轻而易举的便达到了十数甚至更多个 PB(注:1PB=1024TB=1048576GB)。如此巨大的数据量经过淘宝系统1:120的极限压缩存储在淘宝的数据仓库中。并且通过一个叫做云梯的,由数万台服务器组成的超大规模数据系统不断的进行分析和挖掘。

 

从这些数据中淘宝能够知道小到你是谁,你喜欢什么,你的孩子几岁了,你是否在谈恋爱,喜欢玩魔兽世界的人喜欢什么样的饮料等,大到各行各业的零售情况、各类商品的兴衰消亡等等海量的信息。

 

你刚访问了淘宝首页,而淘宝却做了这么多事情。

 

说了这么多,其实也只是叙述了淘宝上正在运行的成千上万个系统中的寥寥几个。即便是你仅仅访问一次淘宝的首页,所涉及到的技术和系统规模都是你完全无法想象的,是淘宝3000多名顶级的工程师们的心血结晶,其中甚至包括长江学者、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得主等众多大牛。同样,百度、腾讯等的业务系统也绝不比淘宝简单。你需要知道的是,你每天使用的互联网产品,看似简单易用,背后却凝聚着难以想象的智慧与劳动。

 

总体分为这么几个过程:

  • DNS解析
  • TCP连接
  • 发送HTTp请求
  • 服务器处理并返回HTTP报文
  • 浏览器解析渲染页面
  • 连接结束

具体过程
1、DNS解析
DNS解析的过程就是寻找哪台机器上有你需要资源的过程。当输入www.baidu.com的时候,其实是要找对应的ip地址,DNS充当了翻译的角色,实现了网址到IP地址的转换。因为互联网上的每一台计算机的唯一标识是它的IP地址。

解析过程:

DNS解析是一个递归查询的过程。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首先在本地域名服务器中查询IP地址,如果没有找到的情况下,本地域名服务器会向根域名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如果根域名服务器也不存在该域名时,本地域名会向com顶级域名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依次类推下去。直到最后本地域名服务器得到baidu的IP地址并把它缓存到本地,供下次查询使用。从上述过程中,可以看出网址的解析是一个从右向左的过程: com -> baidu.com -> www.baidu.com。但是你是否发现少了点什么,根域名服务器的解析过程呢?事实上,真正的网址是www.baidu.com.,并不是我多打了一个.,这个.对应的就是根域名服务器,默认情况下所有的网址的最后一位都是.,既然是默认情况下,为了方便用户,通常都会省略,浏览器在请求DNS的时候会自动加上,所有网址真正的解析过程为: . -> .com -> baidu.com. -> www.baidu.com.。

2、TCP连接
3、 HTTP请求
其实这部分又可以称为前端工程师眼中的HTTP,它主要发生在客户端。发送HTTP请求的过程就是构建HTTP请求报文并通过TCP协议中发送到服务器指定端口(HTTP协议80/8080, HTTPS协议443)。HTTP请求报文是由三部分组成: 请求行, 请求报头和请求正文。
请求行

格式如下:

Method Request-URL HTTP-Version CRLF

eg: GET index.html HTTP/1.1
常用的方法有: GET, POST, PUT, DELETE, OPTIONS, HEAD。

TODO:

GET和POST有什么区别?
请求报头

请求报头允许客户端向服务器传递请求的附加信息和客户端自身的信息。
PS: 客户端不一定特指浏览器,有时候也可使用Linux下的CURL命令以及HTTP客户端测试工具等。
常见的请求报头有: Accept, Accept-Charset, Accept-Encoding, Accept-Language, Content-Type, Authorization, Cookie, User-Agent等。

请求正文

当使用POST, PUT等方法时,通常需要客户端向服务器传递数据。这些数据就储存在请求正文中。在请求包头中有一些与请求正文相关的信息,例如: 现在的Web应用通常采用Rest架构,请求的数据格式一般为json。这时就需要设置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4、服务器处理并返回HTTP报文
自然而然这部分对应的就是后端工程师眼中的HTTP。后端从在固定的端口接收到TCP报文开始,这一部分对应于编程语言中的socket。它会对TCP连接进行处理,对HTTP协议进行解析,并按照报文格式进一步封装成HTTP Request对象,供上层使用。这一部分工作一般是由Web服务器去进行,我使用过的Web服务器有Tomcat, Jetty和Netty等等。

HTTP响应报文也是由三部分组成: 状态码, 响应报头和响应报文。

状态码

状态码是由3位数组成,第一个数字定义了响应的类别,且有五种可能取值:

1xx:指示信息–表示请求已接收,继续处理。
2xx:成功–表示请求已被成功接收、理解、接受。
3xx:重定向–要完成请求必须进行更进一步的操作。
4xx:客户端错误–请求有语法错误或请求无法实现。
5xx:服务器端错误–服务器未能实现合法的请求。平时遇到比较常见的状态码有:200, 204, 301, 302, 304, 400, 401, 403, 404, 422, 500(分别表示什么请自行查找)。
TODO:

301和302有什么区别?
HTTP缓存
响应报头

常见的响应报头字段有: Server, Connection...。

响应报文

服务器返回给浏览器的文本信息,通常HTML, CSS, JS, 图片等文件就放在这一部分。

5、浏览器解析渲染页面

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11564089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