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书摘来自异步社区《社会调查数据管理——基于Stata 14管理CGSS数据》一书中的第1章,第1.4节,作者 唐丽娜,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异步社区”公众号查看
1.4 数据伦理
社会科学的科学性不同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研究范式常常因过于理想而难以实现。社会调查在社会中进行,可行的社会调查不一定符合人类和社会的道德规范。研究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一定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尊重研究者的知情同意权及其他各种权利,并要感谢参与调查的受访者,感谢他们提供的信息、付出的时间、给予的帮助。
数据管理人员要保护好调查对象,对一项社会调查而言,接受调查的参与者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要保护他们的利益,避免伤害他们或置他们于危险之中。
(1)数据保密。在整个数据管理过程中,要做好数据的保密工作。数据管理人员不得以职务之便将数据以任何形式透漏给任何人,以致把数据提供者暴露于公众之中。
(2)数据匿名化。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整个数据管理工作过程中都不应该包含调查对象的个人真实身份信息,比如姓名、住址、联系方式,甚至所在的社区或区县。如果真的需要,也要征得相关人员的同意之后并签订书面保证后,才能使用。或者,用化名/假名区分数据。
(3)数据隐私。在数据管理的不同阶段,对隐私性/识别性信息的保护措施不同。在数据收集阶段,所有参与社会调查的相关人员都要书面承诺不得将问卷中收集到的任何信息泄露给他人,也不能将其用作他途。如果要发布数据,那么一定要删除数据中所有可能会识别出调查对象的信息。
(4)数据安全。社会调查人员有责任确保收集的信息不会被泄露出去,不会落入不法之徒之手,用于其他目的。一旦开始收集数据,数据管理人员就要树立保密意识,想尽一切办法保证数据的安全。特别是用电脑或其他电子设备保存数据时,既要做好备份,又要保证数据的安全。
现在数据伦理已经不单单是道德问题,很多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数据保护法或信息法,以确保数据安全。
数据不是万能的,好的数据犹如优质土壤,可在其基础上种出好的庄稼,用好的粮食做出可口的饭菜,优质数据能发展出有意义的理论,甚至能转化为生产力,改善人们的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数据需要管理,数据管理是数据时代的一项严肃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