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先生是中国最有成就的数学家之一,我在学生时代曾经学习一篇他写的文章《统筹方法》,也许是对我一生影响最深的几篇文章之一。他用非常简单、通俗易懂的文字,为我们讲述了统筹方法,如若在人们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自觉地运用这种方法,就会做到事半功倍,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工作时间;反之,相同的工作,就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工作却不见成效。前几天跟几位年轻的同事提起这篇文章,令我大吃一惊的是,他们都没有听说,因为在他们的中学课本中已没有这篇文章了。所以我想有必要把这篇文章介绍给大家,与大家一起分享大师的思想。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适用范围极广泛,在企业管理和基本建设中,以及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的组织与管理中,都可以应用。
       怎样应用呢?主要是把工序安排好。
       大师为我们举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泡茶的例子来说明统筹方法。
       比如,想泡壶茶喝。当时的情况是:开水没有;水壶要洗,茶壶茶杯要洗;火生了,茶叶也有了。怎么办?
       办法甲:洗好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开的时间里,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乙:先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洗水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一切就绪,灌水烧水;坐待水开了泡茶喝。
       办法丙:洗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坐待水开;水开了之后,急急忙忙找茶叶,洗茶壶茶杯,泡茶喝。
       哪一种办法省时间?我们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
       在这里,大师把复杂的社会实践简化成一个让我们一目了然的例子,便把统筹方法讲述得清清楚楚。如果我们把这种方法自觉应用到日常的工作、生产、管理、生活、学习中,那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水壶不洗,不能烧开水,因而洗水壶是烧开水的前提。没开水、没茶叶、不洗茶壶茶杯,就不能泡茶,因而这些又是泡茶的前提。它们的相互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图形来表示:

201222769247.jpg


       从这个图上可以一眼看出,办法甲总共要16分钟,而办法乙、丙需要20分钟。如果要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应当主要抓烧开水这个环节,而不是抓拿茶叶等环节。同时,洗茶壶茶杯、拿茶叶总共不过4分钟,大可利用“等水开”的时间来做。  
       以上统筹方法看起来简单,大家都可以看得懂并理解它。然而稍有变化,临事而迷的情况,常常是存在的。
       在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面临错综复杂的情况,往往就不是像泡茶喝这么简单了。任务多了,几百几千,甚至有好几万个。关系多了,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往往出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情况。由于一种原料没有订购,耽误了一个批次饲料产品的出厂时间。因为抓的不是关键,连夜三班,急急忙忙,完成这一环节之后,还得等待旁的环节才能交货。
       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或先或后,关系不大,而且同是一个人的活儿,因而可以合并。 然而我们面临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的任务时,又要考虑相互的能力、各自完成的时间、气候条件、市场变化等等主客观因素,因此认真学习华罗庚先生的统筹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当我们接受一项任务的时候认真考虑华罗庚先生交给我们的这种统筹方法,复杂时运用数学模式系统思考,对于工作不无裨益。希望大家学好用好统筹方法,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