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m在linux中的作用大家都众所周知,它主要解决了安装软件包时各种进程之间的依赖关系。那么,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它的命令手册,还有最为功能强大的yum仓库的创建。
yum 命令:
yum
list all 显示所有软件包
installeed 显示已安装过的软件包
available 显示未安装的软件包
updates 显示更新过的软件包
extras 显示额外的软件包
recent 新添加进yum仓库的包
显示@符号: 表示来自于yum仓库,且已经安装
显示bash: 表示还没有安装
显示installde:表示不是通过yum安装的
注:list可以使用文件名通配: 如 yum list bind* 显示已bind开头的软件包
repolist: 显示有多少个yum仓库
all:显示所有的yum仓库
enabled; 显示启用的yum仓库,默认的
info: 显示yum仓库中软件包的信息
yum info package_name (包名)
grouplist: 显示yum的包组
groupinfo "包组名称"--如果包组之间有空格,必须用“”引起来:显示安装此包组时要安装的软件包
clean : 清除原有的yum仓库缓存进来的配置文件、包组、或源数据
[ packages | metadata | expire-cache | rpmdb | plugins | all ]
packages: 包名
metadata: 源数据,一般而言,只清理源数据就行了
all : 所有的全部清楚
makecache:手动建立yum仓库的缓存到本地中
install packages:安装软件包的时候,yum会自动安装和此软件包相关联的软件,选择y,安装:n和回车键为不安装
-y packages:默认回答为yes的安装。
reinstall package_name:当软件包安装之后,重新要求再安装一遍
check-update:检查到有哪些可升级的包
update package_name:升级到最新版本
update package_name 版本号 ;指定升级版本
remove package_name:卸载包;注意,当要卸载的包有其他依赖关系时,默认会将其依赖关系的包卸载掉
provides | whatprovides : 显示某个文件是由哪个软件包生成的
search :模糊匹配查询命令
groupinstall group1 group2 ... :安装包组
groupupdate group1 group2 :更新包组
groupremove group1 group2 :删除包租
注:安装包时,包文件有空格,要将包或包组用“”引起来
history:查看上一次做了哪些命令
version:查看版本。
--nogpgcheck:避免在互联网上下载的软件包,yum进行自动检测。 因为与rpm不同,在互联网上下载软件包
注; 安装时,rpm可以不进行gpg检测,但yum默认的要进行gpg检测
制作yum仓库;
createrepo 一般情况下,createrpeo命令可能没有安装,我们先手动安装一下
yum -y install createrepo
制作: mkdir /shao 创建一个目录 (随便一个目录)
mv 下载的软件包 /shao 复制下载的软件包到/shao目录下
createrepo /shao/软件包目录
最后生成一个repodata目录
制作完成yum的仓库后,会生成一个repodata目录,里面存放着四种文件,如下:
filelists. :当前所有rmp包所的的文件列表
primary. :主配置文件,当前仓库内所有rmp包有哪些,和rpm包的依赖关系
other :包含rpm包的其他部分,如rpm包的改变部分
repomd.xml :保留了前面文件的时间戳,更新和服务器中仓库中的缓存文件
制作完成后,就要开始远程或者本地连接到yum库了:
访问yum软件包仓库的配置文件,放在/etc/yum.repos.d/文件夹下,命名为:*.repo文件
文件格式
[repository-ID]
name= ... 对文件内容的描述
baseurl= .. 三种软件包仓库路径 ftp:// http:// file://
enabled={0|1} 0为禁用此文件,1为启用此文件,默认为1
gpgcheck={1|0} 是否禁用自动检查软件包的来源合法性
gpgkey= /path/ 如果gpgcheck选择启动,那么本行中填写gpgkey的文件路径
cost=# 当有两个仓库的时候,每个仓库定义一个cost,最小的cost最优先使用
如图,下面是一个.repo的文件
保存之后,就好了。
最后,清理一下yum的缓存:yum clean all
然后,重新创建一个缓存: yum makecache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xiguatailang/1259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