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海客电影俱乐部论坛。[url]www.hiekclub.cn[/url] 

    青鸟(Nivana)在佛学中的意思是“涅槃和重生”。电影对我精神世界的影响就象是佛家所说的“青鸟”。我 们这些生于六十年代人对电影有着特殊的感情。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当中的很多人都能够背诵出电影《列宁在十月》的一些经典台词,比如:“面包会有的,牛奶也 会有的”、“。。。快去救列宁,布哈林是叛徒!”,更主要的是电影在我们那个精神荒漠的年代几乎成为一种生活上的奢侈品,“八个样板戏”、《地雷战》、 《地道战》、《草原英雄×××妹》里面的“英雄人物”也就成为了我们那个时代的精神符号。我喜欢电影,成为一个痴迷的电影发烧友不仅是因为童年少年时期的精 神贫血,更主要的是因为电影带给我的在精神上超乎寻常的快乐,电影几乎是我生活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好电影像一本书,可以让人的精神活的更长久。电影中有很多让人精神愉快的元素,豪华的明 星阵容、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眼花缭乱的是电影特辑都给我们的视觉听觉带来的巨大的精神上的享受。但是真正能够给我带来巨大精神的快感的,还是那些关于普 通人的主题。《卡拉是条狗》中的工人老二(葛优饰)揭示了中国最底层的老百姓在生活的重压之下的精神世界,看到是在冷酷的物质生活下的人性光茫,留给我们 的是一种长久的静静的思考!《鹿鼎记》中的韦小宝(周星驰饰)活脱脱就是一个打情骂俏的泼皮小混混。但是他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智慧和阿Q式的幽默,在皇 帝面前力保陈近南(天地会总舵主),在陈近南面前一句“大清朝没有什么不好,为什么非要反清复明?”道出一个“一仆二主”在夹缝中生存的小人物的英雄观。 韦小宝是我们这个社会中的一类人的生存价值的代表和体验,体现的是对现实社会复杂环境下的一种妥协和生存之道,确切的说是中国社会普通小人物的生存之道。 《芙蓉镇》秦癫子(姜文饰)那句最具震撼力的台词: “活着,象猪象狗那样活着!”表达了一个普通老百姓对于生存状态的最底线的认识,那是一种真正对生命的理解和震撼!看到以普通人为主线的电影就像翻开了一 部人生百态的生活教科书,这些书告诉了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些普通人的精神观、价值观、生存观更能够让我们产生共鸣、联想和效仿,因为我们就是这些普 通人中一员。好电影就是一本好书,让人百看不厌。
 
    看好电影就像是读历史,读历史可以让人智慧和明鉴。1899年法国电影导演梅里埃拍摄了他的第一部影片,以当时1899年法国司法丑闻为背景的《德莱弗斯案件》(Die Affare Dreyfus)。因为影片是以倾向无辜的德莱弗斯上校的角度拍摄的,这部电影随着德莱弗斯案件本身在法国内外引起了轰动和反响, 1906年德莱弗斯上校恢复了名誉,这部电影在电影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不同反响的一页。今年由美国明星乔治-克鲁尼(George Clooney)导演和自演的的《晚安!好运》(Good Night and Good Luck)在法国嘎纳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都收到了热烈的关注。这部影片描写了1950年代美国麦卡锡主义的白色恐怕之下,一个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的新闻评论节目支持人爱德华-莫洛(Edward R. Murrow) 不屈不挠地揭露麦卡锡白色恐怖真相的真实的历史事件。1953 年导致麦卡锡下台的广播节目“See It Now”(现在收看!)不但使得新闻成为揭露黑暗势力的阵地,爱德华-莫洛也成为世界新闻工作者的正义感、责任感的形象代言人。《辛德勒的名单》让我们全 面回顾了二战时期犹太民族经历的血腥的悲惨的历史,你会对导致今天巴以冲突的原因有更多的了解。长大成人后我才知道,原来《列宁在十月》、《列宁在 1918》和苏联早期三大战役的影片都是斯大林为了抬高自己歪曲历史事实的电影作品。你看到了一部错误的电影,也可能会读到错误的历史。这恰恰是历史体裁 电影的一种风险。但是正像历史学家汤恩比先生说的那样,历史总会按照它的本来面目出现和演绎。好的历史电影就像是在阅读一部历史著作,让人荡气回肠回味无 穷。
 
   电影是精神的青鸟。是人摆脱孤独感,寻求精神解放的自由之路。曾经有一个国内的知名导演 说:“我的电影是给一小部分人看的。” 我觉得无论是所谓的商业电影还是艺术电影,电影的核心都是要娱乐大众的。离开这一条电影只能够成为一小部分的人自我欣赏家庭聚会的客厅节目。从卢米埃尔兄 弟1895年发明电影至今的100多年的历史中,电影的娱乐性一直是电影最基本的特征。世界电影票房排行榜中从全球票房收入第一位的泰 坦尼克号(Titanic,1997年派拉蒙公司出品,全球票房收入18.5亿美元)到全球票房收入第100位的《变相怪杰》(Mask,新线公 司,1994年出品,全球票房收入3.5亿美元),从好莱坞奥斯卡到威尼斯电影节,从圣丹斯电影节(Sundance)到嘎纳的金棕榈,从上海电影节到东 京国际影展,在成百上千部获奖电影中我们不难找到一些通行的词汇代表着是任何一个国度的普通 老百姓生存的精神基础和人类排解自身孤独感的精神良药。这些词汇成为电影中的主线、故事情节、获奖理由和票房收入,这些词汇包括“爱情”、“友谊”、“正 义”、“良知”、“关爱”、“勇敢”、“同情”、“尊重”、“平等”、“和谐”等等。
 
   上大学期间每个星期我都要骑车到北京新街口电影院,花五毛钱看一场电影。在美国留学期间(1999年-2002年)我曾经有一次从早上十一点进电影院,走出来的时候是晚上十二点,过足了电影瘾。 Sun公司马君海老师创办海客电影俱乐部 ([url]www.hikeclub.cn[/url]) 两年来吸引了三百多位会员。我发现当人们生活过好了以后对于精神的追求就成为人的另一个基本需求。让我们一起来看电影吧!在电影中找到自己精神的青鸟!



全文文字:2148
完稿地点:北京草庐
全文文字:2005年12月15日下午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