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算法比较

排序算法比较

比较排序和非比较排序

​ 常见的排序算法都是比较排序,非比较排序包括计数排序、桶排序和基数排序,非比较排序对数据有要求,因为数据本身包含了定位特征,所有才能不通过比较来确定元素的位置。

​ 比较排序的时间复杂度通常为O(n2)或者O(nlogn),比较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下界就是O(nlogn),而非比较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可以达到O(n),但是都需要额外的空间开销。

​ 比较排序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的证明:

​ a1,a2,a3……an序列的所有排序有n!种,所以满足要求的排序a1',a2',a3'……an'(其中a1'<=a2'<=a3'……<=an')的概率为1/n!。基于输入元素的比较排序,每一次比较的返回不是0就是1,这恰好可以作为决策树的一个决策将一个事件分成两个分支。比如冒泡排序时通过比较a1和a2两个数的大小可以把序列分成a1,a2……an与a2,a1……an(气泡a2上升一个身位)两种不同的结果,因此比较排序也可以构造决策树。根节点代表原始序列a1,a2,a3……an,所有叶子节点都是这个序列的重排(共有n!个,其中有一个就是我们排序的结果a1',a2',a3'……an')。如果每次比较的结果都是等概率的话(恰好划分为概率空间相等的两个事件),那么二叉树就是高度平衡的,深度至少是log(n!)。

​ 又因为

  1. n! < nn ,两边取对数就得到log(n!)<nlog(n),所以log(n!) = O(nlogn).

  2. n!=n(n-1)(n-2)(n-3)…1 > (n/2)^(n/2) 两边取对数得到 log(n!) > (n/2)log(n/2) = Ω(nlogn),所以 log(n!) = Ω(nlogn)。

​ 因此log(n!)的增长速度与 nlogn 相同,即 log(n!)=Θ(nlogn),这就是通用排序算法的最低时间复杂度O(nlogn)的依据。


  1. 稳定排序和非稳定排序

    简单地说就是所有相等的数经过某种排序方法后,仍能保持它们在排序之前的相对次序,我们就
    说这种排序方法是稳定的。反之,就是非稳定的。
    比如:一组数排序前是a1,a2,a3,a4,a5,其中a2=a4,经过某种排序后为a1,a2,a4,a3,a5,
    则我们说这种排序是稳定的,因为a2排序前在a4的前面,排序后它还是在a4的前面。假如变成a1,a4,
    a2,a3,a5就不是稳定的了。

  2. 内排序和外排序

    在排序过程中,所有需要排序的数都在内存,并在内存中调整它们的存储顺序,称为内排序;
    在排序过程中,只有部分数被调入内存,并借助内存调整数在外存中的存放顺序排序方法称为外排序。

    平均情况最好情况最坏情况
    归并排序O(nlogn)O(nlogn)O(nlogn)
    基数排序O(n)O(n)O(n)
    快速排序O(nlogn)O(nlogn)O(n2)
    希尔排序O(n1.5)O(n)O(n1.5)
    插入排序O(n2)O(n)O(n2)
    选择排序O(n2)O(n2)O(n2)

排序的稳定性和复杂度

不稳定:

  •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 O(n2)
  • 快速排序(quicksort)— O(nlogn) 平均时间, O(n2) 最坏情况; 对于大的、乱序串列一般认为是最快的已知排序
  • 堆排序 (heapsort)— O(nlogn
  • 希尔排序 (shell sort)— O(nlogn)
  • 基数排序(radix sort)— O(n·k); 需要 O(n) 额外存储空间 (K为特征个数)

稳定:

  • 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 O(n2)
  • 冒泡排序(bubble sort) — O(n2)

  • 归并排序 (merge sort)— O(n log n); 需要 O(n) 额外存储空间

  • 二叉树排序(Binary tree sort) — O(nlogn); 需要 O(n) 额外存储空间

  • 计数排序 (counting sort) — O(n+k); 需要 O(n+k) 额外存储空间,k为序列中Max-Min+1

  • 桶排序 (bucket sort)— O(n); 需要 O(k) 额外存储空间

代码参考

#_*_coding:utf-8_*_

import random
#选择排序递归实现
def sel_sort_rec(list,n):
    if n == 0:
        return
    max_j = n
    for j in range(n):
        if list[j] > list[max_j]:
            max_j = j
    list[n], list[max_j] = list[max_j], list[n]
    sel_sort_rec(list,n-1)

#选择排序循环实现
def sel_sort(list):
    for i in range(len(list)):
        min_j = i
        for j in range(i+1,len(list)):
            if list[min_j] > list[j]:
                min_j = j
        list[min_j], list[j] = list[min_j], list[j]

#插入排序递归实现
def ins_sort_rec(list,n):
    if n == 0:
        return
    ins_sort_rec(list,n-1)
    j = n
    while j > 0 and list[j-1] >list[j]:
        list[j-1], list[j] = list[j], list[j-1]
        j -= 1


#插入排序循环实现
def ins_sort(list):
    for i in range(1,len(list)):
        j = i
        while j > 0 and list[j-1] > list[j]:
            list[j-1], list[j] = list[j], list[j-1]
            j -= 1

#递归的合并排序实现
def merge_sort(A):
    if len(A) <= 1:
        return A
    middle = len(A) // 2
    leftA = A[:middle]
    rightA = A[middle:]
    leftA_sorted = merge_sort(leftA)
    rightA_sorted = merge_sort(rightA)
    return merge(leftA_sorted,rightA_sorted)

#合并两个已经排序的序列
def merge(left, right):
    i, j = 0, 0
    alist = []
    while i < len(left) and j < len(right):
        if left[i] < right[j]:
            alist.append(left[i])
            i += 1
        else:
            alist.append(right[j])
            j += 1
    while i < len(left):   #左边剩余数据处理
        alist.append(left[i])
        i += 1
    while j < len(right):  #右边剩余数据处理
        alist.append(right[j])
        j += 1
    return alist




def main():
    list = [random.randint(1,10) for x in range(10)]
    sel_sort_rec(list,9)
    print("选择排序递归实现:"+str(list))
    sel_sort(list)
    print("选择排序循环实现:"+str(list))
    merge_sort(list)
    print("合并排序实现结果:"+str(list))


if __name__ == '__main__':
    main()

参考链接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tomyyyyy/p/11134288.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好的,我可以为您提供一些关于内部排序算法比较课程设计的建议。 首先,您需要确定该课程设计的目标和学习内容。您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内部排序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如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冒泡排序、归并排序、快速排序等。 2. 掌握算法复杂度分析的方法,如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等。 3. 了解不同排序算法的优缺点,如稳定性、原地排序、递归和非递归等。 4. 实现不同排序算法的代码,并进行性能测试和比较。 5. 分析排序算法的优化方案,如基于算法改进、数据结构设计、并行化等。 接下来,您可以根据以上考虑的内容,制定课程设计的详细计划。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课程设计计划: 1. 第一周:介绍内部排序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讲解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冒泡排序等简单排序算法的实现和性能分析。 2. 第二周:学习归并排序和快速排序等高级排序算法的实现和性能分析,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3. 第三周:实现不同排序算法的代码,并进行性能测试和比较,讨论不同算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 4. 第四周:分析排序算法的优化方案,如基于算法改进、数据结构设计、并行化等,实现优化后的算法并测试性能。 5. 第五周:总结和回顾整个课程设计的过程,讨论可能的改进和未来研究方向。 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