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资料参考

《中医基础》,了解各种基础知识。
《中医诊断学》,了解如何辩证。
《方剂学》,了解常用方剂。这些大致就知道该吃什么药了,如果想进一步提升,就去读读
《黄帝内经》。

建议从看秦伯未老师的《中医入门》开始  简明实用    看樊正伦  郝万山教授的视频

我是学中医的,我们大一的中医专业课是《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

大二是《中药学》和《方剂学》还有《内经选读》

大三是《中医内科学》和《伤寒学》、、呵呵,后面还有、

其实我觉得你要只是为了保健,可以看看中药学和一些中医方面养生的东西,

不用详细的系统的学习,皇帝内经是几千年的经典,里面也有好多养生的学说。很不错。

我觉得其实你可以多看看食疗方面的东西、

呵呵,我要说的就只有这么多了,其实我自己学的也不怎么好,要继续努力努力。

呵呵、、

你好:

我曾经是一名护士,上医学院时也学过中医。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种方法,从经典开始。
1、《神农本草经》
2、《皇帝内经》
3、《伤寒论与金匮要略》
4、《易经》

读书方法和书单——

第一阶段: 从实践入手,初识经方奥妙和应用
1、 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动画 (网络有)
2、 曹颖甫伤寒金匮发微,曹颖甫经方实验录 (曹颖甫著)
3、 伤寒论新义,金匮要略新义 (余无言著)

第二阶段: 初识本草和易理
1、 本草问答 (唐容川著)
2、 医易通说 (唐容川著)

第三阶段: 结识“火神派”
郑钦安医书阐释: 医理真传、医法恒通、伤寒恒论 (郑钦安著)

第四阶段: 本草提高,经方提高
1、 本草思辩录 (周岩著)
2、 陈修圆全集

第五阶段: 继续全面提高
1:黄元御医学全书

最后阶段: 博览医术,精读经典原文,自我提高.。

第二种方法,从基础知识入手。

如《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入门》等这些书都是入门教科书,也不能一下子就全掌握,要持之一恒。中医启蒙读物药性(赋)或药性四百味,汤头歌诀,濒湖脉诀,这是最基本必须掌握的;然后系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古典医著、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生理学,解剖学,诊断学基础和西医学基础。只有根基扎实以后在临证时才能辨证准确.

中医是我国的国粹瑰宝,理论博大精深,要有坚定的信心的浓厚的兴趣和悟性,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才能学有所成。学中医还是从阴阳入手比较直接,讲阴阳最直接了当的莫过郑钦安先生,所以《医理真传》不可不读,五行则宜从黄坤载《四圣心源》入手,《伤寒论》所示为万古不易之法,明其理方能得用,理在《内经》,开合枢为关键。

开合枢为阴阳二气三阴三阳转化之门户,如出入之从门。阳在外主入,阴在内主出:阳注于阴,阴满之外。在外则向内为合为开(阳明太阴,先合后开),在内则向外为合为开(厥阴太阳,先合后开),枢为转动之轴(少阴主降,少阳主升:君火以明,相火以位),枢机不转,则开合不利,升降不调。

民间中医识阴阳,阴阳辩证仔细详,次分六经与脏腑,以证类病无处藏,阴阳体质是根本,疾病是标记心上,颠倒阴阳祸患藏,阴证就用温热药,阳证苦甘寒药商,阴阳错杂寒热药,湿盛还需阳药上。熟读《内经》作参考,《易经》也要知其详,临证就用《伤寒论》,《神农本草》心中藏。寒热温凉记细详,若要临床无闪失,钦安之书不可忘,变通用药有保障,正龙杂病要借鉴,古圣先贤智慧棒。一阴一阳一部书,万病不离阴和阳。

中医本身按照《内经》理论治病很容易。张仲景大师根据《内经》六经结合《易经》创立的《伤寒杂病论》,是很完善的辨证论治体系。但是大多数经典医家抛开易经理论去解释伤寒六经,又编出了大量撇开纯真易经理论的中医阴阳教材,致使从理论到实践错上加错,人民群众得不到纯真的中医治疗逐渐对中医失去了信心。而民间中医学习《内经》、《易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掌握了中医的真髓。可以说是大道至简。

“中医”注重的是养生学,靠的是望,闻、问、切诊法在依照病情滋阴、补阳、调理
中医认为是药三分毒,讲究“中病即止”,“效必更方”,从不主张长期大量用药
建议只看中医的饮食疗法和养身之道 中药或者针灸 太复杂 不适合初学
在看点学中医的书——中基,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
中医四部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 医学的经典《本草纲目》
1先看(中医基础理论)入手2看中医诊断书3看脉诊4中药5看方剂你要是想学中医针灸的话也可以看看针灸。
我天天跑我们的中医科室 感觉 中医很奇妙的!!

这个最好能有一个老师。首先要了解中医的理论,这是中医的基础。其次就要背一些中药,然后学习诊断,方剂,内科,针灸等等。可以先看看皇帝内经,伤寒论。可以买些中医的一些教材,如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可以读读频湖脉学白话解

基础: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进阶:内外儿妇科。选修:五官、皮肤、炮制学。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

我是一位中医自学成才者,初学中医时就知到死记硬背,后来我从阴阳五行学说入手,运用五声五色、五味五方终于敲开了中医的大门,再学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八纲辨证、六经辩证、卫气营血等辩证,再来学《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等,从学习中自己总结一些熟记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信你试试。
是的,初学中医是感到晕的,首先你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常言道;秀才学医,笼里捉鸡,中医书籍有很多,最好选择有一定权威性的书籍,教材、秦伯未的《中医入门》,都可以。上面对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几个辩证法都有详细的阐述。

考证是不可以的!现在卫生部门对医师执业资格证要求非常严格,

中医有几千年的历史,特别是中医的四诊、中药方剂、针灸穴位更是牵扯到世间万物,阴阳等等,那是何其的复杂,我们学5年的中医至今还未明白其中的奥秘,我相信我的老师也未必能晓得其间的精髓,所以我觉得你学点保健的还是可以的,但是真的光靠自学学会治病我觉得这还是非常人所能做到!

保健的话其实比较简单,如中医推拿,中药的简单配置,如降火的,补血的这还是可以的!

中医难学吗,不难学。看看以前的人怎样学就知道了。秀才学医,笼里捉鸡。中医是很易上手的。但这是说,找到正确的门径之下。其实就是一件事,再细分成两三件事而已。即是从阴阳五行学说入手,如何运用阴阳五行,这一件事。再细分为有关药物的阴阳五行,有关人体的阴阳五行。。然后就是实操,实践。看医书。最好的本本是《伤寒论》不用一天,就会治一些轻浅的感冒了。治好了,会大大加强信心的。这一步骤十分重要的。然后看更多的书,更多的实践。。。。。。。

posted on 2010-12-17 16:24 山|月 阅读( ...) 评论( ...) 编辑 收藏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helife/archive/2010/12/17/1909407.html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