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 读书笔记(二)

第二部分 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How to get)

 一、低水平勤奋陷阱

  该部分的一开始作者提出了一个概念——“低水平勤奋陷阱”(表面勤奋,实际的提升很小。个人认为本质上还是再讲效率)。作者从读书获取知识这个方面来对效率进行了对比。

 

  原始的读书方法:一本书从头到尾,对有启发的句子进行划线或摘抄。实际上是一个不对记录新知识的过程。

  升级版的读书方法: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

 

  文中举出记忆照片的例子,说明大脑的记忆规律是在已有记忆的基础上记录新的记忆

  原始读书方法 = 阅读 + 画线 / 摘抄 = 把书拆分成独立的知识点。与大脑的工作方式不符,所以原始读书方法效率低下,在这个方法上努力,就陷入了“低水平勤奋陷阱”。

  作者推荐在重要的地方放慢读书的速度,重点理解核心的内容,并将这部分内容与已有的知识网络(个人觉得建立这个知识网络也是相当重要的,本书并没有介绍建立知识网络的方法)形成联系的读书方法,这样读书会更加有效。

  作者还认为将新知识与临界知识进行联系会更好。

小节

  该部分介绍了"低水平勤奋陷阱"这个概念,这是我们想要避免的,由此为后文做铺垫。

二、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具备的两个心态

  绿灯思维 and 以慢为快

 (一)绿灯思维

  作者通过亲戚的事例引出,维茨金《学习之道》中的两种观点:

    整体理论:学习成败归结于天赋,是无法改变的。

    渐进理论:通过努力、训练,能够提升学习的能力。

  通过劝说亲戚引出,习惯性防卫(在感觉到自己的观点、尊严可能受到挑战的时候,第一时间进行反击)的概念。以及习惯性防卫产生的原因(基本归因偏差)。

  基本归因偏差:别人好,归因于客观(运气等),不好,归因于主观(努力,人品等)。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则正好相反。

  书中还介绍道习惯性防卫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是会阻碍我们的成长。想要规避这种防卫,需要有绿灯思维(积极思考新观点里有价值的地方)。并介绍了一个方法——区分“我”和“我的观点、行为”。

  这种方法是,明确“我”是好的,而“我的观点、行为”是用来改进和提升的。

(二)以慢为快

  社会时代的快速进步,促使人们也需要跟着快速的进步。这个时候快的需求就很容易被一些“速成”的标题所吸引,“十分钟讲透创业原理”、“21天打造无敌团队”等等。而人们在追求快速的道路上,会掉入一个个“速成”的陷阱(低水平勤奋陷阱)。

  作者说,快是结果,不是原因。想要快速提升,需要有“以慢为快”的心态。以曾国藩的理念来说就是:“结硬寨,打呆仗”。书中也介绍了这个事例,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说一下需要这种心态的原因:

    在快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难免遇到一些理解不透彻的知识点,为了追求快速,我们往往忽略这部分知识点,继续往下学习。这些知识点就造成了学习体系中的“知识阻塞”,从而没有办法让我们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

  这就是作者所诉的关键,我们需要在遇到“知识阻塞”的点慢下来,花费时间打通“知识阻塞”,实现融会贯通。

  注意:这里的“知识阻塞”有可能并不是真正重要的核心知识,所以在遇到“知识阻塞”时需要判断它是否是真正重要的知识,在真正重要的地方花费时间,才是最有效的。

  然后,作者通过“二八理论”再次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要将时间花费在重要的知识上。

小节

  心态、认知要比方法更重要。

三、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

  这一部分的开始,作者提到了学习的本质,提出了一个命题,知识量的积累会导致认知深度的提高?

  作者给出的答案是不会,因为我们所有的决策都是在自己的假设(文中用了假设,个人觉得是认知,这个假设可以理解为认知的一部分)下做出的,知识量(表面知识)的积累不会改变我们的假设,也就无法提高我们的认知深度,所以之前的命题不成立的。

  作者说决策是在我们的假设下做出的,我认为我们的一部分认知构成了这个假设,那么为什么不是全部认知呢?因为有时我们明知道一些道理,但是并没有将这个道理用于我们的决策中,所以我说是部分认知。

  在底层方法中,作者提到了反思,我认为反思的作用就是让我们的假设更加贴合我们的认知。下面就来讲讲反思。

(一)反思

  这是作者认为最重要的方法,大部分的篇幅也都是在介绍这一方法。

    做事的顺序:做出假设 -> 采取行动 -> 产生结果

    反思的顺序:观察结果 -> 研究原先假设 -> 反思矫正假设

  这需要注意反思和总结的区别: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而反思是对结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还要区分假设与现实的区别。

  文中通过高铁新城的例子,引出了反思的三个主要作用:

  (1)发现只是误区(发现假设与认知的差距)

  (2)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联系)

  (3)检验学习的新知识是否用了起来(使假设与认知更加贴合)

  (1)中介绍了跳跃性假设的概念:未经理性思考,面对某种场景立刻得出结论。例如:作者在大学时代,遇到名人的反应是退缩不前,不愿意靠近和接触这样的人。但是事实一般是名人往往更加谦逊,且能更好的处理人际关系。

  跳跃性假设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轻松,但是按照这种方式处理事务并不是最合理的方案。

  通过反思能够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跳跃性假设,避免这种假设出现的方法是,放慢思考的速度,找到更合理的方案。

  (2)中由作者公司的合同条款中的一项说起,引出“损失规避效应”:人们面对损失时的痛苦感要远远大于获得时的满足感。

  (3)中由本杰明·富兰克林引出“对标管理”,从而开始介绍作者反思的方式——反思日记。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keathBlog/p/8004914.html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