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  如果你参加同学聚会,十年、十五年、二十年聚会,你就会发现同学之间的差距是如此的大。当年同班、同室、甚至睡在你上铺的兄弟,大家除了可以“回忆”一下过去,就很难找到共同语言:大部分时候你不知道我不知道你在做什么、在想什么、在关注什么。所以有人“恶毒”的说:同学聚会其实是给那些“成功”的同学“得瑟”的机会,曾看到哈佛大学的一个教授建议“千万别去参加同学聚会”,因为他觉得同学聚会只能动摇那些还在奋斗路上的人的决心、意志。

    平心而论,经过十年、十五年甚至二十年,当年差不多的同学之间的差距的确拉开了:无论是水平、能力和收入上。为什么?

    抛开哪些不可控或者随机因素:他进了一个垄断单位、他找了个富婆或者有钱的岳父等,在同样的条件、同样的努力下,人跟人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在你的工作和朋友中,你也会发现,有不少人并非工作不努力,也不是不认真,也上进也学习,但总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成长很慢或者不成长!

    “任正非在一次高层会议上提问:“我的水平为什么比你们高?”,大家回答:不知道。任正非说:“因为我从每一件事情(成功或失败)中,都能比你们多体悟一点点东西,事情做多了,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人跟人之间的差距绝对不是一天晚上拉开的,绝对不是说突然某一天张三就比李四水平高出一大截。而这个差距其实在于每个事情上是否有成长,可能水平高的人还不如水平低的那个人做的事情多、勤奋,但由于他注重了每次做完事情后的总结、提炼,从而同样的做事情,甚至他做事情更少但成长却更大,这样日积月累,就显示出不同。

        在知识工作者的学习过程中:在工作中学习,做完事情后的总结、提炼、提升是最大、最多的学习机会,而且从工作中学习得到的经验和提高要比读书效率高很多。而有的人因为忽视了这一块的学习和长进,就会出现虽然也努力、也“学习”,但很难有大的、快速的提高。这成了人与人水平和能力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

    在工作中学习,如何学习,学习什么?许多时候即便你想总结也不知道总结什么?这就需要你不断地思考,在做不同事情的过程中寻找相似性,找到需要学习的“点”,制定出自己事后学习的模版,这样有意识的按照模版去总结、提炼,进而提高。

 

摘自:《你的知识需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