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if网络分层从宏观上看的可以分为3层,分别是
1.接入层(access layer):为网络用户接入网络服务。
2.分配层(distribution layer):进行网络路由寻路,包过滤和加密等
3.核心层(core layer):高速的传输数据
从微观上看是osi七层模型(由iso组织制定):
1.应用层:用户实际操作的界面,为用户和计算机的会话提供界面 ,如:IE浏览器,http协议等。
2.表示层:把数据描述成一个相应的程序或人能够看得懂的编码格式,数据加密。
3.会话层:保持不同程序之间数据的独立性,分配系统资源,本机信道的管理和数据在时间上的同步
---------------------------------------------------------------------------------------
4.传输层:建立通讯会话,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不可靠的数据分发,数据错误检测(纠错)。如tcp,udp协议等
5.网络层:逻辑上的(可以根据需要改变的地址)和物理上的(一般不能改变的地址)编址和寻址。如ip、ipx协议等
6.数据链路层:把字节合并成数据帧(frames)再往上传递,检查错误但不纠错,使用mac地址
7.物理层:电线、电压、脉冲等物理信号和实体,传输字节。注意:物理层也有协议
一般把这7层分为2个大层分别是:
上三层的应用层(application(upper) layers)
下面四层:数据流层(data flow layers)
数据拆分过程(从大到小):
数据流-->数据段(segment)(传输层)-->数据包(packet)(网络层)-->数据帧(frames)数据链路层-->字节(byte)(物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