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gis行业的不断发展,加上电子地图的日益普及,使得如今市场上与电子地图相关的产品越来越多,从事电子地图开发的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既有像百度、谷歌、超图等这些行业巨头,也有像上海为卓、广州哈图、深圳玖图等中小型企业。但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电子地图产品,也不管是哪家公司开发,都离不开支撑地图信息展示的数据和地图的底图。那这些数据是从哪里来的呢?根据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和对行业的了解,这里来给大家说一下。

要明白地图的数据分类,必须先理解一个概念,就是地图图层的概念:

 

                                 wKioL1UHkd-Qet4GAAG0uR0Hn4M344.jpg  

 

       如上图,电子地图对我们实际空间的表达,事实上是通过不同的图层去描述,然后通过图层叠加显示来进行表达的过程。对于我们地图应用目标的不同,叠加的图层也是不同的,用以展示我们针对目标所需要信息内容。

 

        目前在互联网公开服务中,或者绝大多数手机APP里看到的,都是基于栅格(瓦片)模型的地图服务,并通过10多层乃是20多层不同分辨率的图片所组成。当用户进行缩放时,根据缩放的级数,选择不同分辨率的瓦片图拼接成一幅完整的地图(当网速慢的时候,用户其实能够亲眼看到这种不同分辨率图片的切换和拼接的过程)

  

       除了栅格模型的电子地图之外,还有一种叫做矢量模型的电子地图。那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对于矢量模型(将点线面用xyz表达)的电子地图来说,由于所有的数据以矢量的方式存放管理,事实上图层是一个比较淡薄的概念,因为任何地图元素和数据都可以根据需要自由分类组成,或者划分成不同的图层。各种图层之间关系可以很复杂,例如可以将所有的道路数据做成一个图层,也可以将主干道做成一个图层,支路做成另外一个图层。图层中数据归类和组合比较自由。

                                 wKioL1UHkijzXwtVAABRrUzkaCM906.jpg

 

       而对于栅格模型(用方格来模拟实体,又叫瓦片模型)来看,图层的概念就很重要的,由于图层是生成制作出来,每个图层内包含的元素相对是固化的,因此要引入一个底图的概念。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包含了最基本,最常用的地图数据元素的图层,例如:道路,河流,桥梁,绿地,甚至有些底图会包含建筑物或者其他地物的轮廓。在底图的基础上,可以叠加各种我们需要的图层,以满足应用的需要,例如:道路堵车状况的图层,卫星图,POI图层等等。

                            wKioL1UHklGAGDbkAAC9xWN3N5c442.jpg

 

       现在在开发中所使用到的底图,通常都是通过选取必要地图矢量数据项,然后通过地图美工的工作,设定颜色,字体,显示方式,显示规则等等,最后渲染得到的(通常会渲染出一整套不同分辨率的瓦片地图)

 

       最后,附一张矢量地图的效果图,如果大家还有什么疑问,欢迎向我提问。                  wKiom1UHkVGy639EAAPGw3Vch_g33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