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小细节:互联网产品设计中的微创新思维》——3.6 基于当前场景的前因后果推演...

3.6 基于当前场景的前因后果推演

当用户在特殊的场景中去获取某个网站或App的服务,此时往往是能够预判用户行为的,这种基于使用场景的预判类似于第2章中的用户行为预判,区别在于预判的依据是用户执行了某一项操作,还是当前的使用场景。另外落实到设计上也有所区别,用户行为预判的设计是呈现用户期望的结果,而基于使用场景预判的设计则是提供设计者认为的最优结果,可能是用户都没想到的结果。基于使用场景的预判包括推测前因和推演后果两方面。
依据用户当前使用环境推测前因的设计,第2章中列举的Google Translate 放慢语速朗读的案例就属于此类型,再举一个例子:图片收集整理网站Pinterest(其名字由Pin和Interest组合而成,意思是把自己喜欢的图片像拿大头针钉在白板上一样分享,名字本身就非常有创意)有不少优秀细节设计。当用户反复多次登录Pinterest都输入了错误的密码时,Pinterest判断出用户可能忘记了自己的密码,会直接给用户发送一封找回密码的邮件,为用户省去了主动申请找回密码的操作。无独有偶,当用户登录Facebook却多次无法正确输入密码时,Facebook也会直接发送一封找回密码邮件。
image

image

依据用户当前使用环境推演后果的设计,本章前面介绍的360安全浏览器老板键及nomore.org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小到避免让用户挨老板批评,大到防止家暴受害者受到更严重的伤害,从用户当前使用场景推演出的结果入手,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
另外再讲一个小案例:在手机后台运行的App是会消耗电量的,尤其是需要保持联网的App。当使用Dropbox同步相册照片时,如果出现电量过低现象,Dropbox会自动暂停照片同步,为用户节省电量。
image

一个网站、一个App在向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可能会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打扰、干扰(如各种广告弹框、推送消息、推广信息对正常信息的干扰)。所以网站或App在为用户提供服务时,需要充分考虑在各种使用场景下可能发生的各种后果,避免不必要的打扰、干扰甚至是更严重的伤害。
场景化设计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将自己置于与目标用户相同的操作场景之中,察觉用户在特定环境中的困难、需求,并抽象出相应的功能需求,当目标用户遇到此类问题时,方可获得预先准备好的协助方案。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不仅仅是一条细节创新的心法,也是每位创新者(如产品经理)建立职业荣誉感的基础。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