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难点总结: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计算机部分:
1.       什么是文件分配表?
文件分配表(FAT)是软盘或硬盘上的一个隐含表。FAT记录如何将文件存储在特定的(不一定是连续的)簇上。文件分配表采用一种简单的方法不停地跟踪数据。在FAT,第一簇的入口是用于存储文件的第二簇的地址。在第二个簇入口处则是第三个簇的地址,等等,直到包含文件结束码的最终簇入口。 很明显,如果FAT表数据因为某种原因遭到破坏,就会导致硬盘数据的逻辑连续性发生紊乱,从而发生硬盘空间丢失的问题。这种空间丢失的故障用一般的磁盘修复工具都可以解决,但数据往往无法修复。 由于传统FAT格式的缺陷,若某个簇没有在任何文件分配链中出现,而且该簇在相应的文件分配表中又被标记为非零时,这时该簇既没有被任何文件使用,又不可以再为其他文件所用,这样就发生了"簇丢失"现象。簇的丢失必然导致硬盘空间的丢失。这种"丢失"空间的现象通常是由于程序在运行中非正常终止、在Win98环境中非正常关机等原因造成的。

 

2.       什么是文件系统?
磁盘上的所有数据都用文件的形式来表示。
文件系统是不同操作系统支持的对文件的管理、访问的一种方法,也就是不同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的
对文件进行管理的一种接口。原理类似于在书架上排列书本:书架相当于磁盘,而书本相当于文件,不管我们在书架上横排或者竖排,但目的都是为了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快速找到并且取用需要的书。那么文件系统也一样,磁盘针对各种操作系统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操作系统会采用不同的文件管理和访问方法,目的也是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快速找到并访问文件。

 

3.       什么是磁盘主引导记录(MBR?
MBR(Main Boot Record 主引导记录区)位于整个硬盘的0磁道0柱面1扇区。不过,在总共512字节

的主引导扇区中,MBR只占用了其中的446个字节,另外的64个字节交给了DPT(Disk Partition Table硬盘分区表),最后两个字节“55AA”是分区的结束标志。这个整体构成了硬盘的主引导扇区。

主引导记录中包含了硬盘的一系列参数和一段引导程序。其中的硬盘引导程序的主要作用是检查分区表是否正确并且在系统硬件完成自检以后引导具有激活标志的分区上的操作系统,并将控制权交给启动程序。MBR是由分区程序(Fdiskexe)所产生的,它不依赖任何操作系统,而且硬盘引导程序也是可以改变的,从而实现多系统共存。

       我认为,所谓的MBR里面记录了包含启动引导信息的分区位置,记录了操作系统所在分区位置。

 

4.       什么是簇?
所谓的簇是磁盘的一个基本逻辑存储单元。磁盘上每个磁道都划分300-3000个扇区,但是每个扇区只
512字节的容量。按道理说,磁头应该在每个扇区之间进行寻址,但是由于512字节的容量过小,导致磁头在各个扇区之间移动寻址定位相当不易,因此我们规定了一个逻辑存储单元——簇。簇可以看作是多个扇区合成的一个更大的区域。磁头在簇之间寻址就相对容易。
       这种原理类似于,如果人站在一个盘子上跳舞,基本上无法想象;但是如果将8个盘子摆成一个形状,人在这八个盘子上跳舞,就会相对容易得多。

 

5.       什么是总线?
所有主机中的设备都要受到CPU的管理和控制。这就意味着所有设备都要连通一条去往CPU的通道,
通过这条通道来传送数据或者是控制信号。这就像人的大脑实际上会生长出多条去往人体各部分的神经。但是如果每个设备都建立这么一条通道势必会造成主板上的电路过于复杂。因此在计算机里面,人们尽量统一各种设备传输数据的格式以及方法,从而设计出一条公共的通道可以供所有的或者大部分的设备使用和向CPU传输数据。
       这就类似于一条高速公路上面可以跑轿车,也可以跑货车或者客车。

 

6.       什么是中断?
所谓中断是计算机通讯过程中会应用到的一种重要技术。
由于计算机在同一个时刻只能处理一个信号,如果在这个时候有其他的处理请求到达,计算机会中止
当前的处理工作,转而处理其他的请求;等到处理完成之后,再回去继续处理原先的工作。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
       如果我们在执行打印操作的时候,突然打印机没有纸,那么设备会发出一个中断信号来中止当前的打印工作并向用户报警,用户在向打印机添加纸张之后打印机又会自动开始工作,直到全部打印作业完成。

 

7.       什么是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
同步传输:可以在同一个时间发送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
异步传输: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分开发送

 

网络部分:
1.       什么是存储转发和分组?
存储转发:设备的接口在发送数据之前首先完整地接收数据,并且缓存进行校验。
分组:设备将一个大的数据进行拆分,拆分成若干小的数据之后,在每个数据上加上足够的地址等方
面的信息,使他们可以被正确发送到相应的设备上。

 

2.       为什么存储转发和分组能够改善网络性能?
存储转发的用途针对以往第一代网络采用电路交换的特性来改善网络性能。
在第一代网络中,连接的建立采用电路交换机制,连接一旦建立则会占用全部的带宽,类似于以往通
过电话拨号上网的时候,则其他人就无法拨通该电话;但是存储转发机制的出现,可以在处理第一个用户发送过来数据的同时可将第二个、第三个以及更多用户的请求缓存到端口中,而不会直接拒绝用户连接。这样的话,多用户同时使用网络即成为可能。
       而分组的原理也是针对以往电路交换网络性能差的特性提出的改进方法。
       为了减少第一代网络的主机负载,我们只需要将原本去往一台主机的数据分流到其他的主机,但是如何使相应的数据去往相应的主机,那么每个经过分组拆分的数据都带有足够的地址信息。这样就可以将原本由一台主机处理的数据进行分流处理。

 

3.       为什么要采用分层的协议设计方法?
协议分层是一种协议的开发和设计方法。通过协议分层,可以相对独立地解决网络通讯中存在和需要
考虑的各种问题,从而简化了网络的开发和学习。
       要实现计算机网络通讯其实要考虑很多问题:
       首先:数据由什么产生;(应用程序——应用层)
第二:数据怎样发送?(确认还是不确认——TCP或者UDP——传输层)
第三:数据向哪里发送?如何在网络中标识自己和标识对方(IP地址——网络层)
第四:使用什么设备实现数据通信?(各种连接介质和网络设备——物理层)
。。。。。。。。。。。。
       我们所分的层实际上就是这些在网络通讯中产生的问题,为什么要分层解决?
       比如,如果某天回家,开灯发现不亮,那么如何判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
       其他电器可以使用————灯的问题————检查灯泡、电路、开关等
       其他电器不可以使用————去问问其他人家——情况一样——停电
                                                只有自己家电器不能使用——检查自己的电路
       。。。。。。。。。。。。。
       通过上面的排查,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锁定不同的问题所在;
       但在任何情况下,我们不可能不经过基本的判断,而将整个灯的电路挖出来去检查和判断问题。

 

4.       什么是服务类型?
服务类型是下层向上层提供操作的一个过程和步骤,在这个步骤中,实现的实际上是上下层数据相互
封装和解封装的一个过程。

 

5.       什么是吞吐量和带宽?
吞吐量是在一个时间段之内线路所传输的数据总量,类似于一个水管十分钟能够流出的水量;
但这个水流量在每分钟都不是一个恒定不变的值
因此我们取每分钟的一个平均水流量的值来确定线路传输的数据量,这个概念就是带宽

 

6.       为什么要进行综合布线?
最早的以太网使用总线结构来进行构建,虽然构建方法简单但是一旦网络在出现问题的话会造成排查
以及网络升级改造十分困难。因为任何一个节点出现的问题和变动都可能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引入了综合布线的概念:
综合布线将整个网络分为六个子系统,每个系统的变化都不会影响其他子系统。并且对于网络问题的排查会相对容易。
因此综合布线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利于管理。

 

7.       数据链路层和以太网的自动协商方法
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实现连接设备之间的自动协商:设备在接入到网络的时候,会相互通告所有支持的
通讯方式以及通讯格式。
       然后彼此选择一种支持的通讯方式进行通讯。

 

8.       为什么要在配置交换机的时候配置网关和DNS服务器地址。
网关的指向,可以使交换机将数据转发往其他的网络;而DNS服务器的指向,可以使交换机在tracert
的时候将经过的节点用名称标识出来。

 

9.       什么是共享内存、共享总线和交叉点阵列?
共享内存——交换机的所有端口共用一个内存
缺点:如果某个端口数据流量过大而导致内存占用较大会影响其他所有端口
共享总线——交换机所有端口都拥有自己的内存,但是所有的数据交换还要通过一条共享总线来进行
              缺点:相对于共享内存而言,共享总线效率要高,但是如果总线上出现冲突和拥塞,一样影响网
络性能
交叉点阵列——数据的转发通过临时建立的专用电路来进行,在三种交换机制中效率最高

 

10.   网络层的作用以及子网划分的方法?
按照一个固定思路进行:
数据链路层能够和不能够解决的问题——网络层的作用(路由、寻址、协议转换)——实现的过程(数据封装解封装)——封装的内容(包头格式)——最关键的部分(IP地址)——IP地址的重要原则(4字节32位、N+HN一样的部分为一个网络内的主机,可以实现点对点通信)——怎样标识网络和主机(二进制十进制在IP认识中的作用)——怎样获得IP地址(IP地址的分类)——每种分类的特点(ABC对比)——这种分类出现的问题(广播、浪费)——解决的方法(子网掩码的特点)——子网掩码的作用(划分子网,固定变长子网)——如果对于C类网络实现子网划分(可变长子网掩码)

 

11.   路由器的作用以及静态路由的配置:
强调路由实际上是为数据包的发送指明一条路径
去往的目标是一个网络段,而去往这个区域需要到达一个离自己最近的节点:
例子:           西客站————北太平庄————马甸————安贞桥————天安门
若要从马甸去西客站,虽不知怎样走,但可以到北太平庄再想办法,因为在马甸可以看到北太平庄;
若要从马甸去天安门,虽不知怎样走,但可以到安贞桥再想办法,因为再马甸可以看到安贞桥
所以路由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数据包去往目标地域,发送之前不可能所有的走法都知道,因此可以发往自己知道的一个节点(下一个路由器),通过这个节点想办法,但如果能够发到这个节点,该节点必须是和自己直连的节点,这样数据可以直接到达(这就是下一跳路由器)

 

12.   传输层的作用:
通过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解决了数据向哪里发送,但是还要解决数据以何种方式发送
首先要确定,数据通过传输层发送会选择一种传输方式(分段)
例子:传递一个苹果和传递一箱苹果的不同
并且要确定,数据通过传输层发送会选择一种接收的应用程序(应用程序之间端到端的连接)
例子:传递一个苹果,对方可以用手接或者用筐接
最后要确定,保证传输的效果(面向连接:要求确认;面向无连接:要求效率)
例子:传递一个苹果,如果对方吃了不告诉我怎么办?

 

13.   传输层中的URG位和PSH位的区别:
TCP的缓存空的时候,如果收到数据,那么他肯定是要立刻发送出去了。
当缓存快满的时候,如果他收到了数据,他就会在这个数据上打PSH标志来推送缓存的数据。
协议的实现为了提高效率,往往在应用层传来少量的数据时不马上发送,而是等到数据缓冲区里有了一定量的数据时才一起发送,但有些应用本身数据量并不多,而且需要马上发送,这时,就用紧急指针,这样数据就会马上发送,而不需等待有大量的数据。

 

14.   应用层DNS的实现:
对网络上的资源访问实际仍然是通过IP地址进行——IP地址访问的问题——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案——主机hosts文件——产生的新问题(更新麻烦)——集中主机配置文件于一台服务器——又产生了问题(负载过大)——分散负载的需要(层次化命名)——针对名称层次,设定各层的区域服务器——分布式的DNS名称解析系统

 

15.   DNS的两种解析方法:
递归解析和迭代解析:
递归解析:所有解析过程由DNS服务器×××
迭代解析:在递归解析的过程中,类似于踢皮球

 

16.   关于反向域的理解:
www                 sina                     com                   cn
主机名称        组织名称              组织类型          所属国家
小——————————————————————大
1(主机)            1                     168                   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