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跨学科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率,上海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首设“原创探索类” 资助金额是一般项目的两倍半...

上海市科委在2020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中设立了“原创探索”类别,旨在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进行原创性、颠覆性的科学研究,特别是那些“从0到1”的项目。此类别资助力度大,每个项目可获得50万元,约为一般项目的2.5倍。入选项目的科研人员平均年龄仅36.7岁,体现了对年轻人才的重视。此举旨在促进基础研究领域的原始创新,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拟资助项目清单日前公布。在700多个拟资助项目中,一个数量较少但资助力度更大的“小类别”引起了不少圈内人的关注。这个名为“原创探索”的类别只有37个项目入围,每个项目资助金额达50万元,是一般资助项目的2.5倍。

这是上海首次在基础科研领域为“从0到1”的项目开辟单独“赛道”。市科委基础研究处处长宋扬表示,此举是为了进一步鼓励原创导向,激励更多科研人员开辟新领域、提出新理论、发展新方法,取得重大开创性的原始创新成果。上海希望通过发掘并资助一批“开脑洞”的项目,在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实现“从无到有”的创新,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不怕“脑洞”太大,只看想法是否足够“颠覆”

原创性重大技术突破需要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但“前瞻”的另一层意思,意味着在科学界尚未形成共识,这类项目在经费申请中往往难度更大,尤其在说服项目评审人方面。

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发展研究院计划项目办公室主任王斌在项目申请与课题申报方面有着多年经验。他坦言,当下原创课题大多是跨学科,但评审人往往来自单一学科,太前沿的课题专家也不一定能听懂,而且方向越是前沿,难度也就越大,失败的概率就越高。

王斌说,如果把创新之路量化成“1至100”,大家会更倾向于选择那些“90至95”的创新,风险系数小,但也很可能错过那些“从0到1”的创新。今年,市科委在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首次推出“原创探索”类别,相当于为“从0到1”的前沿课题开辟了一条专门“赛道”,不必去和“90至95”的项目同台“竞技”,命中率大为提高。

从评审结果看,入选“原创探索”类别的项目不怕“脑洞”太大,而是看想法有没有足够的颠覆性。比如,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刘珈泉试图在DNA错配修复领域提出一种全新的蛋白质行为模式:传统观念中认为错配修复蛋白是由能量驱动的,但刘珈泉却认为它们是一类分子开关。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轨副教授钱小石希望向聪明的植物学习,让生硬的材料变得智能起来。他解释说,向日葵无需复杂的电路就能跟着太阳转,若能据此设计出一种自反馈材料,根据不同场景变换软硬,将节省大量能耗。

开辟一条新“赛道”,培养一批新“选手”

开辟一条新“赛道”,必然会引来一批新“选手”。在“原创探索类”这条赛道上,37位入选者的平均年龄仅36.7岁,最年轻的只有29岁。

凭借“仿生向日葵”的突发奇想入围上海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5后钱小石有些意外,因为“它太前沿了,全球范围内做这个方向的人也非常少”。此前在发表论文时,因为方向太过前沿,即便是见多识广的国际期刊审稿人也犹豫不决,他为此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说服审稿人,论文才最终得以发表。50万元的资助经费是钱小石在校外申领到的“第一桶金”,有了这笔启动资金,他不仅能组建实验室,还能聘用一位研究员,让这个想法走得更远。

根据规定,每个单位只能推荐一个项目申报原创探索类别,但它在上海科研圈掀起的涟漪绝不只是“一张门票”,从中可以看到基础研究的蓬勃发展势头。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科研处处长胡光晶表示,当看到“原创探索”这个项目类别时,他们就觉得应该把更多机会给予年轻人。事实上,从单位内的申报情况来看,报名者大多是80后、90后。刘珈泉的项目就是从五六个项目中遴选出来的。之所以选择他,除了理念先进外,还因为该研究结合了生物学、物理学和成像技术,不仅对研究本身很有意义,还能与其他项目布局有机结合。而钱小石的“突围”之路更加不易,他是从30多位报名者中“优中选优”挑选出来的。

顺应导向,促进基础研究“破题”

今年3月,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印发《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多方面鼓励和支持科学家啃硬骨头,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促进一批“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涌现。《方案》提出,在经费支持上,强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原创导向,着重关注研究的原始创新性。市科委在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新设“原创探索类”项目,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和导向。

无法量化、没有参照物,一直是原创项目评选的难题。如何能保证科研经费既“用在刀刃上”,又“选出好苗子”,还需多方探索。为此,市科委开启了两轮评审模式——第一轮由申报人参与答辩,第二轮则把申报单位请到了评审现场。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高绍荣是此次生物医学组的评委,他发现上海的科研“后浪”们思维活跃、基础扎实,这让他对上海创新的未来颇为看好。“有一两个项目非常令人惊喜,从来没有人这样想过。”他坚信,只要往这个领域深挖下去,会有大的突破。他同时建议,对于原创类项目的资助可以更集中一些,资助力度可以更大一些。

宋扬表示,为了促进更多原创成果涌现,市科委会长期跟踪入围项目,进一步优化申报流程,让更多“领跑”创意在“破土”的那一刻就被捕捉到。

【来源:文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举报/反馈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