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7日,在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22天的时候,IT界的另一场竞技赛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2008“IBM杯”中国大学生SOA业务流程建模竞赛在这一天正式进入复赛阶段。
 
这已经是在高校中举办的第二届SOA大赛了,纵观这两届的竞赛,无论是从参赛题目设置还是从参赛人员规模,都让SOA在中国的实施变得更有信心。负责本次大赛选手辅导工作的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郁莲教授谈到:“不同于第一届的情景式命题方式,今年采用了全开放式的命题,要求参赛大学生进入政府、金融、电信等行业的企业进行实习,选手必须从企业的实际状况出发考虑,选取其中典型的业务流程进行建模分析,并在SOA架构的基础上实现IT与业务的对齐,最大限度的令SOA满足业务的灵活性。”
 
之前一直有专家对于SOA产业的中国本土化发展和实施前途显得疑虑重重,他们认为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中国企业似乎都集中在中下游,众多厂商提出的SOA并不能成为满足国内企业独特需求的解决方案。然而本次SOA业务流程建模竞赛直接打破了产品、解决方案和企业用户之间的隔阂。
 
从选手深入企业调研,到从企业实际出发实现业务流程建模,这样的方式不再需要将已有的SOA产品逐一对号入座,而是真正的从SOA架构设计的理念出发最终实现适合于不同企业的模型设计。 “这是一场突破传统的SOA推广”IBM软件集团大中华区市场总监刘秋美女士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特别谈到:“竞赛的过程也是完善整个SOA生态体系的过程。在这个体系中,你可以接收IBM最新、最专业的技术和工具;可以参加IBM金牌合作伙伴ISV系统的技能培训;可以到一线的企业中获取第一手的业务调研资料;可以获得高校权威教授的亲自指导。计算机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也是各高校正在推崇的,而这次SOA大赛营造出的多方参与,互动实现的过程,正是这种理念的最佳实践。”
 
SOA并不是将各个异构的系统集成在一起就实现了,它是一种富有弹性的,敏捷的对业务流程的抽象。中国企业的信息化过程曾经走过两个极端:第一个是企业将所需要的IT系统全部由自己立项来开发实现,这种方式的信息化失败率很高;第二个是大规模引入套装软件,结果又导致购买的系统与企业的个性化业务不匹配。“所以SOA要成功,必须与业务进行紧密的结合”刘秋美女士谈到:“SOA并不是一种跳跃式出现的技术,而是随着企业信息化、商业需求和IT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自然产生的。所以从企业的战略决策到底层的业务建模,都需要让参与者深刻的体会到IT与业务的紧密结合,融入SOA组件、架构以及方法论的一整套SOA体系中去。”
 
我们已经从科学影响软件进入到了管理影响软件的时代,业务创新被重新定义为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的组合。企业不仅需要优秀的IT架构来满足快速响应个性化的系统定制和可复用模块的集成,也需要既懂得IT又懂得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刘秋美女士说:“大学生群体是未来信息化人才的宝库,及早的引导他们对SOA这种先进理念的跟踪和认知,并将着力点放在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培养上,将成为中国IT人才战略的重要环节。”
 
不仅如此,从这次大赛的影响力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它同样为中国企业更深入了解SOA提供了绝佳的机会。企业在SOA中的角色从被动的接受者转换成了主动的参与者和施教者,并且参赛团队在资深教授专家的指导下,进入企业进行沟通调研的过程中,可以帮助企业发现自身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突破企业的管理极限。刘秋美也向记者表示:“在这次大赛中,企业相当于接受了一次免费的基于SOA的业务流程管理咨询,最终还能够得到一份由专家和参赛大学生共同设计的业务流程优化模型,这也为中国企业落地SOA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