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网络口碑营销这行对我来说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每天都有新的观点、新的想法、新的思路、新的心情。一个尚未形成完全清晰业务结构模式和流程模式的业务领域,每每有新的观点和声音出现,都能带给这个行业不小的震动与改变。
一年的时间,从 新奇,到 兴奋,到 迷茫,到 愤怒,到 悲观,到 无奈,我对自己所从事的这个行业的看法不断的变化着。就像大卫·奥格威之余传统广告业,广义的网络营销行业或者狭义的网络口碑营销行业也需要一些领头羊的人物或者公司——还记得当时自己义无反顾的投身这个新兴领域的原因无外乎也是希望在一个行业刚刚开始的时候,成为这个行业身先士卒的一员。
不知道大旗能不能算是这个行业目前的领头公司之一(或许我这么说又有好多人说我是枪稿了^_^),但不论如何,大旗近期的一些举动对这个行业多少都有一些影响的:
举动一:宣布放弃传统口碑营销业务——对于这点,我是举双手双脚赞同的。毕竟,“口碑营销”这四个字已经越来越被等同于论坛发帖,而这个认知不仅仅是乙方的,更多的是来自甲方的。当一种营销手段被量化甚至被比价化,恶性竞争的循环让高人力成本的公司不堪重负,大旗宣布放弃这块业务堪称明智。
举动二:推出“社会化网络营销”概念——其实对于口碑营销名称的重新定义,不仅仅是一个名词那么简单。这点我是非常钦佩周总的,“社会化网络营销”不是什么新名词,但是由一个行业内处于领导地位的公司提出来意义就不太一样。能看出来,让行业里诸多有心人士是非常欢欣鼓舞的,几乎一夜之间,许多人(包括我),都不再喜欢说“口碑营销”,而是改口“社会化网络营销”——这需要感谢大旗让行业里诸多和我有一样苦恼和困惑的人终于有了一个对行业定义上的解决方法。
不过一个名词能解决多少问题,似乎过高的肯定言之过早。毕竟,“社会化网络营销”的效果不可控性和无法测评性,让这个行业如何拥有清晰的操作模式和赢利模式成为了最大的问题——一个产业需要赚钱的,买家不知道如何评估,卖家不知道如何卖,自然形成庞大的业务模型就成为了一个问号。
许多圈内知名人士都能尽自己所能推动这个行业的认知: webleon写了cisco的社会化营销之路,也分享了 美国企业对这种营销手段的重视,闫跃龙做了 DELL社会化营销的深度分析,我也写了一篇关于 企业在社会化营销中如何定位“关系”的思考文章。
而这个行业最终问题的解决还是要回归到企业的认可度上。企业对于口碑营销的认知和认可尚未完善,“口碑营销”被一定程度上的等同于“论坛发帖”也绝非偶然——清晰地报价方式和可控的评估标准是让多年来一直习惯了传统营销手段的企业乐于选择和容易接受的方式。
举动三:联合各大社区推出“诚信自律同盟”:论坛“打手”、“水手”泛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各大社区对于商业贴和水贴的管理和封杀也是头疼不已。推出“诚信自律同盟”一方面是希望从社区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净化社区环境,让广大网友不再为铺天盖地的“虚假信息”困扰;一方面,也是提高了做论坛营销者的操作成本。
其实说到论坛营销,又有点老生常谈。作为在中国目前仍处于社会化媒体主导形式的BBS,是中国口碑营销的发源地。因为有了广大网友在BBS的畅所欲言,因为有了茶话会式的互动沟通方式,BBS里的口碑营销土壤才显得格外的肥硕。
论坛中的“虚假信息”——这个说法,从某种意义上讲,多少有些伪命题的感觉——网民的言论本就无所谓真假,而中国的互联网环境本就没有所谓的“社会化ID”之说,网络诚信的基础本就虚无。但是网民可以接受同样是网民的胡言乱语,却无法接受来自“商家”的推广言论。
当网络平台媒体化,当网络环境社会化,网络口碑营销作为一个依托于这些自媒体平台之上的营销方式,其良性发展是否仅靠“自律”可以完成?
社区运营的获利方式主要通过商业广告——企业主付费购买广告位。但当社区内容也可以作为广告形式去售卖,而所获利益并不由社区运营方取得的时候,社区运营商的愤慨和抵制也就变得可以理解了。广告主花钱买媒体投放广告内容,媒体售卖自己的用户关注——这是多赢的商业模式。而当投放商业信息不再需要付费购买媒介平台,媒体运营商只能眼睁睁的“给他人做嫁衣”,多赢局面不再存在时,产业模式的备受质疑也就顺理成章了。
其实大旗做“诚信自律同盟”多少也有无奈的成分,网络环境的持续恶化,最终受伤害的是整个产业而并非单纯的一两家做口碑营销的公司。但说到底,可能还是客户认知的问题。
郑治聊起叶茂中也要投身这个行业的时候,都觉得是好事,这个行业需要一些有社会影响力和客户影响力的人去承担起教育市场和教育客户的工作,让客户的认知从传统的单项传播转变为双向沟通。
当客户把网民沟通方式和社会化媒体平台当作媒介的时候,传播商业广告内容自然成了代理公司要去完成的任务。而只有当客户把网民沟通方式和网络关系形态作为沟通手段的时候,社会化网络平台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才能凸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