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手头项目的关系,从去年开始接触到了centos操作系统。出于个人爱好和对win10的种种不满,本着爱折腾的精神,零零散散地利用近一年的时间,终于把自己的台式机和对象的笔记本打造成了可以替代windows的生产利器。下面按顺序流程做一次总结,作为分享和备忘。
一、centos7的安装
采用U盘安装比较方便,具体参照《鸟哥的Linux私房菜基础学习篇》第四版和博文https://www.linuxidc.com/Linux/2016-07/133646.htm。有两点需要注意:
(1)如果不是老鸟,就不要装X选择最小安装了,还是用个有8G空间的U盘,老老实实选择一款图形操作界面安装,如下图所示,gnome桌面及以下的选项都行。当然,有条件的话最好选择最后一项——开发及生成工作站,这样预装软件会很全,后期能省很多事,但是安装起来会跑几个小时。
(2)在分区时,/分区槽不宜过小。因为后面许多大型的设计软件和游戏会安装到/opt和/usr下,而且作为个人生产使用,实在犯不着把一半以上的磁盘空间都腾给/home分区槽。
安装完后,默认登陆的桌面是gnome classic,有条件也可以选择其他,如下所示。(PS:这里附上截取该登陆界面的命令,即按下Ctrl+Alt+F2~6键,在另一控制台输入
chvt 1;sleep 5;xwd -root -display :0 -out screenshot.xwd
以上命令转自https://www.cnblogs.com/chiren/p/4753538.html总体来讲,gnome的界面风格更像mac,kde则更像windows。接下来可以优化一下个人设置——添加gnome下打开Terminal和显示桌面的快捷键。
具体操作为依次打开界面Settings–>Devices–>Keyboard,右边菜单的最下面有一个“+”,点击后弹出“Add Custom Shortcut”窗口。Name一栏随便写,方便记忆就行;Command一栏键入/usr/bin/gnome-terminal;shortcut设置为“Ctrl+空格”,最后点击Add添加即可。同理设置Hide all normal windows的快捷键为“Super+D”,以便符合windows下的操作习惯。
打开图形界面application installer,尝试添加一些软件和解码器,完善一下系统的基本功能。不过说实话,这个内置的前端软件远不如win10下的Microsoft Store,当然了,两者不可同日而语,毕竟linux的强项不在于此。
二、利用yum打造科研环境
要想软件装得快又好,yum命令不可少。
博文https://www.cnblogs.com/Yiutto/p/5962899.html中已经将一些软件安装总结得很到位了,但有一点需要补充。
为了避免相关软件日后被墙,也为了下次装机时能更迅速,建议将/etc/yum.conf中的keepcache=0改为keepcache=1,这样本机下通过yum安装的包都会被缓存在/var/cache/yum/。
注意,将keepcache设为1后,记得时常检查/var分区的剩余空间大小。因为每次更新的软件包都积攒着不删除,很容易导致/var分区被占满,从而使系统崩溃!
三、wine的安装
一开始安装wine,我是拒绝的,因为这已经违背了我抛弃window的初衷。但是考虑到"Wine Is Not an Emulator",以及部分windows下的破解软件"真香",我觉得做人还是不能太有原则。
yum install wine -y
以上安装的是64位wine,至于32位的安装则需要给yum添加一个源。
wget https://harbottle.gitlab.io/harbottle-main/7/x86_64/wine32-release/wine32-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