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介绍如何在MFC应用程序中,通过非托管的方式调用WebService。详细解析了WebService与MFC交互的原理,并提供了使用MSXML库、WinInet API和第三方库如gSOAP等方法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附有示例代码,帮助理解如何实现这一过程。
1. .NET框架中的MFC和WebService交互原理
1.1 MFC与WebService交互概述
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是微软提供的一套用于简化Windows应用程序开发的C++库。虽然MFC主要针对桌面应用,但它也能通过特定技术与WebService进行交互。WebService作为网络服务的一种实现,提供了一种标准的机制来交换信息,允许应用程序通过网络调用远程服务。在.NET框架中,通过MFC调用WebService通常涉及到SOAP协议的使用,该协议允许不同平台上的应用程序以一种统一的方式进行通信。
1.2 MFC与WebService交互的必要性
随着应用程序架构的逐渐分布式,许多场景要求MFC应用程序能够访问运行在其他服务器或平台上的服务。借助WebService,MFC应用程序可以实现与Web服务的交互,执行诸如数据检索、业务逻辑处理和远程调用等任务。这种交互为开发跨平台应用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并且通过网络,这些服务可以被任何能够理解SOAP消息格式的应用程序所访问。
1.3 MFC与WebService交互的技术实现
实现MFC与WebService的交互主要依赖于.NET框架提供的Web Service Proxy类。开发者首先需要在MFC应用程序中引入相关的代理类,这些代理类是通过WSDL文件自动生成的,WSDL(Web Services Description Language)文件描述了WebService提供的操作、输入输出消息格式等信息。MFC应用程序通过代理类实例,就像调用本地函数一样调用远程WebService提供的方法,隐藏了底层的网络通信细节。
为了使MFC和WebService之间的交互更加清晰,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使用MSXML库来调用WebService的方法,为理解.NET框架下的MFC与WebService交互提供更多细节。
2. 使用MSXML库调用WebService的方法
在.NET框架中,Web服务(WebService)是一种提供特定功能的应用程序,它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调用。MSXML(Microsoft XML Core Services)库是Microsoft公司提供的一组组件,用于处理XML文档,包括解析和构建XML文档、执行XSL转换以及发送和接收SOAP消息。本章节将详细讨论使用MSXML库调用WebService的方法,包括MSXML库的介绍、配置以及如何通过MSXML与WebService进行数据交互。
2.1 MSXML库的介绍与配置
2.1.1 MSXML库的功能概述
MSXML库是一组用于处理XML数据的COM组件,它支持多种标准的XML功能,包括DOM(Document Object Model)、SAX(Simple API for XML)、XML Schema以及SOAP。这些组件在WebService调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SOAP消息的发送与接收过程中。MSXML库可以完成下列任务:
- 解析XML文档;
- 验证XML文档与XML Schema的一致性;
- 应用XSL样式表来转换XML文档;
- 发送和接收基于HTTP的SOAP消息。
2.1.2 MSXML库的安装和配置方法
MSXML库自Windows 2000起被包含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因此通常不需要单独安装。然而,为确保拥有最新版本,可以在Microsoft官网下载最新版的MSXML进行安装。MSXML的配置主要是在应用程序中声明并使用MSXML库提供的COM组件。以下是配置MSXML库的基本步骤:
- 在项目中引入必要的MSXML库类型库(TLB文件),以便能够使用MSXML库中的组件。
- 使用
CoCreateInstance或CreateObject等方法创建MSXML组件的实例。 - 配置组件的属性,例如设置HTTP请求的头信息、超时值等。
// 示例代码:创建一个MSXML的XMLHTTP组件
using Msxml2.XMLHTTP = "MSXML2.XMLHTTP";
object missing = System.Type.Missing;
object url = "http://example.com/Service.asmx";
Msxml2.XMLHTTPClass xmlHttp = new Msxml2.XMLHTTPClass();
xmlHttp.open("GET", url, false, null, null);
xmlHttp.send();
2.2 MSXML与WebService的数据交互
2.2.1 SOAP协议的基本概念
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OAP)是一种基于XML的协议,用于在网络上交换结构化信息。在WebService的场景中,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所有交互都是通过SOAP消息完成的。一个典型的SOAP消息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Envelope:定义了消息的开始和结束;
- Header:包含了可选的头部信息,例如认证信息;
- Body:包含了SOAP消息的主体部分,通常包含要执行的操作和传递的数据;
- Fault:是一个可选的元素,当消息处理过程中出现错误时,它会被包含在SOAP响应中。
2.2.2 使用MSXML发送SOAP请求
使用MSXML发送SOAP请求首先需要创建一个XMLHTTP实例,然后通过它发送HTTP请求。为了构建一个SOAP请求,通常需要构建一个符合SOAP规范的XML字符串,然后将其作为请求消息的内容。以下是一个发送SOAP请求的示例代码:
// 示例代码:构建SOAP请求消息并使用XMLHTTP发送
string soapMessage =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soap:Envelope xmlns:soap='http://schemas.xmlsoap.org/soap/envelope/'>
<soap:Body>
<MyOperation xmlns='http://example.com/webservice'>
<param1>Value1</param1>
<param2>Value2</param2>
</MyOperation>
</soap:Body>
</soap:Envelope>";
object url = "http://example.com/Service.asmx";
Msxml2.XMLHTTPClass xmlHttp = new Msxml2.XMLHTTPClass();
xmlHttp.open("POST", url, false, null, null);
xmlHttp.setRequestHeader("Content-Type", "text/xml; charset=utf-8");
xmlHttp.setRequestHeader("SOAPAction", "http://example.com/MyOperation");
xmlHttp.send(soapMessage);
2.2.3 处理WebService响应
一旦SOAP请求被发送,客户端将等待来自WebService的响应。当响应返回时,可以通过 xmlHttp.responseText 属性获取响应内容。如果响应消息中包含SOAP Fault元素,则表示服务端在处理请求时遇到了错误。以下是如何获取SOAP响应并检查错误的示例:
// 示例代码:获取SOAP响应并检查错误
string response = xmlHttp.responseText;
// 检查是否有SOAP Fault
if (response.Contains("<soap:Fault>"))
{
// 解析响应中的错误信息
// ...
}
else
{
// 正常的SOAP响应
// ...
}
在处理SOAP响应时,需要使用XML解析方法来处理响应消息中的数据。在本章节中,我们介绍了MSXML库的基本概念、安装和配置方法、以及如何通过MSXML库发送SOAP请求和处理响应。下一章节中,我们将继续深入了解使用WinInet API进行WebService交互的方法。
3. 利用WinInet API进行WebService交互
3.1 WinInet API的基本概念和使用环境
3.1.1 WinInet API的功能概述
Windows Internet (WinInet) API 是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的一组用于与Internet上的资源进行交互的函数。这些API允许开发者实现文件传输(FTP)、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以及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HTTPS)的访问和操作。在进行WebService交互时,WinInet API 提供了一个简化的接口来处理HTTP/HTTPS请求,从而实现与WebService的通信。
通过WinInet API,开发者不需要深入了解底层的协议细节,便可以实现数据的上传和下载。例如,在进行WebService调用时,可以使用WinInet API创建HTTP请求,然后发送SOAP消息到服务端,并接收返回的响应。这种交互方式适合于需要直接与HTTP协议打交道,或者当Web服务使用了自定义的HTTP头或HTTP方法时。
3.1.2 WinInet API的安装和配置
为了在.NET项目中使用WinInet API,首先需要确保目标系统上安装了.NET Framework。WinInet API作为系统一部分,通常是预装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因此,不需要单独安装WinInet API,但需要在项目中添加对应的引用。
在Visual Studio中,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添加WinInet引用:
- 打开项目属性,切换到“引用”页面。
- 点击“添加”按钮,然后选择“浏览”。
- 在“浏览”窗口中,定位到
C:\Windows\System32文件夹,找到wininet.dll文件并选择它。 - 确认添加后,就可以在项目中使用WinInet API了。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WinInet API并不是设计为托管代码使用,因此在.NET项目中使用时需要进行平台调用(P/Invoke)或者使用封装好的第三方库。
3.2 WinInet API进行WebService调用
3.2.1 初始化WinInet会话
初始化WinInet会话是使用WinInet API进行任何HTTP操作的第一步。初始化会话会设置一些全局参数,比如代理服务器设置,以及一些缓存和超时设置。
使用WinInet API的 InternetOpen 函数来初始化一个会话句柄:
[DllImport("wininet.dll", SetLastError = true)]
private static extern IntPtr InternetOpen(string lpszAgent,
uint dwAccessType, string lpszProxyName, string lpszProxyBypass,
uint dwFlags);
-
lpszAgent:标识用户的应用程序。 -
dwAccessType:指定连接类型,如INTERNET_OPEN_TYPE_DIRECT表示直接连接到Internet。 -
lpszProxyName和lpszProxyBypass:分别用于指定代理服务器名称和要绕过代理的主机名称。 -
dwFlags:设置标志位,可选值如INTERNET_FLAG_NO_AUTH等。
初始化会话后,我们得到一个会话句柄,这个句柄将用于后续的WinInet API调用。
3.2.2 构造WebService请求
构造WebService请求涉及到构建一个HTTP请求,其中包含SOAP消息。WinInet API提供了 HttpOpenRequest 和 HttpSendRequest 等函数用于构造和发送HTTP请求。
首先,使用 HttpOpenRequest 打开一个新的请求:
[DllImport("wininet.dll", CharSet = CharSet.Ansi, SetLastError = true)]
private static extern IntPtr HttpOpenRequest(IntPtr hInternetSession,
string lpszVerb, string lpszObjectName, string lpszVersion,
string lpszReferer, IntPtr lpszAcceptTypes, uint dwFlags,
IntPtr lpContext);
-
lpszVerb:请求使用的HTTP方法,如“POST”。 -
lpszObjectName:请求的URL地址。 -
lpszVersion:HTTP版本,通常为“HTTP/1.1”。 -
lpszReferer:请求来源的URL。 -
lpszAcceptTypes:字符串数组,指定客户端能够接受的内容类型。对于SOAP请求通常是"text/xml"。 -
dwFlags:标志位,用于设置请求头等。
3.2.3 发送请求和接收响应
创建请求之后,接下来需要发送请求并接收响应。使用 HttpSendRequest 函数发送请求,并通过 InternetReadFile 读取响应内容。
bool result = InternetWriteFile(hRequest, soapMessage, soapMessage.Length, out bytesWritten);
if (!result) {
// 处理错误
}
// 发送请求头
result = HttpSendRequest(hRequest, null, 0, null, 0);
if (!result) {
// 处理错误
}
// 读取响应
byte[] responseBuffer = new byte[bufferSize];
int bytesRead;
bool success;
do {
success = InternetReadFile(hRequest, responseBuffer, responseBuffer.Length, out bytesRead);
if (success) {
// 将响应数据转换为字符串或其他格式
} else {
// 处理读取错误
}
} while (bytesRead > 0);
这段代码展示了发送SOAP请求和读取响应的基本流程。实际上,开发者需要处理各种可能的错误,并且在发送请求和接收响应时,可能需要多次调用 InternetReadFile 函数,因为响应数据可能被分块传输。
使用WinInet API进行WebService调用涉及许多细节,开发者需要精确控制请求和响应的处理流程,尤其是在错误处理和数据转换方面。与MSXML相比,WinInet API提供了更底层的控制,但也需要更复杂的操作和更多的错误处理。
在下一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使用gSOAP等第三方库简化WebService的调用过程。
4. gSOAP等第三方库在WebService调用中的应用
4.1 gSOAP库的安装与配置
4.1.1 gSOAP库的功能介绍
gSOAP是一个开源的SOAP工具集,它提供了一系列用于Web服务交互的工具和库。gSOAP支持SOAP 1.1和SOAP 1.2协议,以及WSDL 1.1规范。它被广泛应用于C和C++语言的跨平台Web服务调用,可以轻松地将C/C++程序转化为SOAP服务或者SOAP客户端。gSOAP的主要功能包括:
- 生成C/C++头文件和源文件,这些文件是从WSDL描述文件中自动生成的。
- 支持SOAP编解码器,允许在不直接处理XML的情况下,进行高效的数据交换。
- 强大的类型系统,支持自定义数据类型和复杂的数据结构。
- 支持HTTP和HTTPS传输安全。
- 强大的错误处理和调试工具。
4.1.2 gSOAP的安装步骤
安装gSOAP库的步骤相对简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 下载gSOAP工具包。可以从gSOAP的官方网站下载最新版本的gSOAP工具包。
- 解压下载的文件到指定目录。
- 运行安装脚本。在命令行中切换到解压目录,执行安装脚本,例如在Windows中运行
install.bat,在Unix/Linux系统中运行configure && make && sudo make install。 - 配置环境变量。安装过程中可能会要求配置环境变量,以确保编译器能够找到gSOAP的头文件和库文件。
代码块展示
这里展示一个简单的gSOAP安装脚本示例:
#!/bin/bash
# install_gSOAP.sh
# 定义安装目录变量
INSTALL_DIR=/usr/local/gsoap
# 检查是否存在gSOAP压缩包
if [ ! -f gsoap_2.8.12.tar.gz ]; then
echo "gSOAP source file not found!"
exit 1
fi
# 解压文件
tar -xzf gsoap_2.8.12.tar.gz
# 进入解压目录
cd gsoap_2.8.12
# 编译安装
./configure --prefix=$INSTALL_DIR
make
make install
# 添加gSOAP的头文件和库文件到环境变量
echo 'export PATH=$PATH:'$INSTALL_DIR/bin >> ~/.bashrc
echo 'export CPATH=$CPATH:'$INSTALL_DIR/include >> ~/.bashrc
echo 'export LIBRARY_PATH=$LIBRARY_PATH:'$INSTALL_DIR/lib >> ~/.bashrc
source ~/.bashrc
在执行上述脚本之前,确保您已经安装了GCC编译器以及GNU Make工具。
4.2 利用gSOAP实现WebService调用
4.2.1 生成WebService的C++绑定
使用gSOAP工具从WSDL文件生成C++绑定的步骤如下:
- 准备WSDL文件。
- 使用gSOAP的
wsdl2h工具生成C++头文件。 - 使用gSOAP的
soapcpp2工具生成C++源文件。 - 编译生成的源代码,生成最终的客户端或服务端程序。
4.2.2 gSOAP的高级特性与使用技巧
gSOAP提供了许多高级特性,如:
- 支持异步调用和同步调用。
- 内置的WS-Security支持,用于提供SOAP消息的安全性。
- 可以通过插件机制扩展gSOAP的功能。
使用技巧方面,gSOAP用户通常需要:
- 利用gSOAP的工具生成尽可能多的代码,减少手动编码的工作量。
- 在生成的代码中实现业务逻辑。
- 利用gSOAP的编译时安全特性进行错误检查。
- 使用gSOAP的调试工具进行问题定位。
代码块与逻辑分析
下面是一段gSOAP使用示例代码,其中展示了如何使用gSOAP工具生成绑定代码并创建一个SOAP客户端:
#include "soapH.h"
#include "calc.nsmap" // 由 soapcpp2 生成
int main() {
struct soap soap; // 初始化gSOAP上下文
double n1 = 1.0, n2 = 2.0; // 定义加法函数的参数
double result = 0.0; // 存储加法函数的结果
// 初始化gSOAP绑定到SOAP服务端点
soap_init(&soap);
soap_set_mode(&soap, SOAP_C是国内);
soap_set_endpoint(&soap, "http://localhost:8080/soap/CalcService");
// 调用加法函数
if (soap_call.Operation(&soap, "http://tempuri.org/Add", n1, n2, &result)) {
fprintf(stderr, "Error during Add operation: %s\n", soap_faultcode(&soap));
} else {
printf("Result of %g + %g is %g\n", n1, n2, result);
}
// 清理gSOAP上下文
soap_destroy(&soap);
soap_end(&soap);
return 0;
}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首先包含了由 soapcpp2 工具根据WSDL文件生成的头文件 calc.nsmap 。然后,我们初始化了 soap 上下文,并设置了目标服务的端点。接着,通过 soap_call.Operation 调用了SOAP服务的 Add 操作。如果调用成功,结果将打印出来;如果失败,错误信息将被打印。
参数说明
-
struct soap *soap: 指向soap类型的指针,用于管理SOAP会话上下文。 -
soap_set_mode(&soap, SOAP_C是国内): 设置字符编码模式为“国内”,以处理中文字符。 -
soap_set_endpoint(&soap, "http://localhost:8080/soap/CalcService"): 设置SOAP服务端点的URL。
通过以上示例,可以感受到gSOAP提供的强大功能以及其在WebService交互中的使用方法。gSOAP不仅仅是一个库,更是一个完整的工具集,它极大地简化了WebService的调用过程,并在保证安全性和效率的同时,为开发者提供了丰富的特性。
5. MFC调用WebService的步骤详解
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是微软提供的一套用于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的C++类库。本章节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MFC调用WebService的步骤,并分析这些步骤背后的逻辑和细节。
5.1 获取和解析WSDL文件
5.1.1 WSDL文件的作用和解析方法
WSDL(Web Services Description Language)文件是一个XML文档,描述了WebService提供的接口和操作。它使得客户端能够了解如何与服务进行交互。在调用WebService之前,首先需要获取WSDL文件,通常在WebService的URL后面加上 ?wsdl 即可获取。
解析WSDL文件通常会使用一些现成的库,如gSOAP,它可以直接根据WSDL文件生成C++代码。解析过程需要理解WSDL的结构,包括它定义的服务(service)、端点(endpoint)、消息(message)、类型(type)和绑定(binding)等概念。
5.1.2 使用工具生成C++接口代码
根据WSDL生成C++代码的过程可以通过命令行工具完成,也可以通过一些集成开发环境(IDE)中的向导来完成。例如,gSOAP提供了一个名为 wsdl2h 的工具,该工具能够解析WSDL文件并生成头文件(.h),这个头文件中包含了服务描述和绑定信息,以及需要填充的模板代码。
接下来使用 soapcpp2 工具处理这个头文件,它将创建出服务实现的框架代码(包括代理类等)。开发者可以在这个框架中填充逻辑,以实现对WebService的具体调用。
5.2 实例化客户端代理对象
5.2.1 客户端代理对象的作用和实例化过程
在面向对象编程中,代理对象代表了一个远程对象。在WebService的调用中,客户端代理对象负责封装与远程服务通信的逻辑。通过代理对象,我们可以在本地调用方法,而实际的调用和处理逻辑是在远程服务器上完成的。
实例化客户端代理对象涉及到将WSDL文件生成的C++代码中的类实例化。在MFC中,这通常意味着创建一个C++对象,并初始化它以与WebService进行通信。在多数情况下,代理对象的实例化涉及到设置一些参数,比如服务地址、消息协议、认证信息等。
5.2.2 客户端代理对象的配置和使用
客户端代理对象一旦实例化,就需要进行配置,以确保它按照预期的方式与WebService通信。这包括设置网络参数,如代理服务器配置、超时设置等。在MFC应用程序中,这通常涉及到调用代理对象提供的接口函数,输入正确的参数值。
使用代理对象调用WebService操作时,开发者只需像调用本地方法一样,调用代理对象的方法。实际上,代理对象在内部会将这些调用转换成SOAP消息,通过网络发送给远程服务器,然后再将服务器返回的结果转换为本地方法的返回值。
5.3 发起请求与处理响应
5.3.1 构造请求消息
构造请求消息通常是一个透明的过程,因为大部分工作都在通过工具生成的代码中完成。但是,开发者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自定义构造请求消息,比如添加特定的SOAP头信息。这可以通过直接操作代理对象中的相关属性来完成。
5.3.2 解析响应消息和错误处理
当代理对象接收到远程WebService的响应后,开发者需要从代理对象中提取出响应数据,并将其转换成业务逻辑可以理解的信息。这个过程可能涉及到解析XML响应,这可以通过使用MFC提供的XML解析器,或者第三方库如TinyXML来完成。
错误处理是调用WebService时不可忽视的一环。无论网络问题、服务问题还是接口变更,都有可能造成调用失败。因此,开发者需要根据返回的SOAP错误信息进行相应的错误处理。具体来说,需要检查SOAP响应头,并从中提取错误代码和描述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决定后续的错误处理逻辑。
6. 非托管调用WebService的错误处理和兼容性
6.1 错误处理机制
6.1.1 常见的错误类型和诊断方法
在非托管调用WebService过程中,开发者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连接错误 :这包括无法连接到WebService服务器、网络超时等问题。
- 数据格式错误 :数据格式不匹配,比如发送的数据格式不被服务器接受。
- 协议错误 :违反SOAP协议规则,比如请求头不完整或者错误。
- 服务端错误 :WebService服务端抛出的错误,如逻辑错误、资源限制等。
在诊断这些错误时,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法:
- 日志记录 :记录详细的调用日志,包括请求和响应数据。
- 异常捕获 :在代码中合理使用try-catch块,捕获并处理可能发生的异常。
- 调试器 :使用调试工具单步执行代码,观察错误发生的具体位置。
6.1.2 错误处理的最佳实践
错误处理是保证软件稳定性的关键一环。以下是一些在非托管调用WebService时的最佳实践:
- 异常安全代码 :确保代码在异常情况下也能正常清理资源,避免内存泄漏等问题。
- 详细错误信息 :提供清晰、详细的错误信息,有助于快速定位问题。
- 重试机制 :在合理的场景下,实施自动重试机制,以应对网络波动等临时性问题。
- 错误代码约定 :为常用的错误类型定义清晰的错误代码,便于调试和跟踪。
6.2 兼容性考虑与解决方案
6.2.1 非托管调用的兼容性问题
非托管代码通常是针对特定的操作系统和编译器版本编写的,因此在不同的环境中可能会遇到兼容性问题。常见的问题包括:
- 平台差异 :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可能会对API调用有不同限制或要求。
- 编译器版本 :不同编译器版本可能会产生不同的代码行为,特别是在处理底层数据结构和内存操作时。
- 系统库版本 :系统库更新后,原有的调用方式可能不再兼容。
6.2.2 解决兼容性问题的策略与技巧
处理兼容性问题时,以下策略和技巧可能会有所帮助:
- 使用抽象层 :通过抽象层封装系统调用,使得应用程序可以在不同平台上无感知地运行。
- 静态链接 :在可能的情况下,静态链接所需的库,以减少因系统库变更带来的兼容性风险。
- 模拟器或兼容层 :使用模拟器或兼容层来模拟老版本的操作系统或库环境。
- 回滚策略 :保留老版本的代码库和依赖库,在新版本出现问题时可以迅速切换。
6.3 示例代码展示
6.3.1 示例代码的环境搭建
在展示示例代码之前,首先需要说明环境搭建的步骤:
- 安装合适的编译器和开发环境,比如Visual Studio。
- 确保所有相关的库和工具都已经安装,如MSXML、WinInet等。
- 配置项目属性,确保代码可以正确地找到所需的头文件和库文件。
6.3.2 代码执行流程和关键点解读
以下是一个使用MSXML库调用WebService的示例代码,展示了从初始化到调用的整个流程: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msxml6.h>
int main() {
HRESULT hr = CoInitialize(NULL);
if (FAILED(hr)) {
std::cout << "Failed to initialize COM library. Error code: 0x" << std::hex << hr << std::endl;
return 1;
}
IXMLHTTPRequestPtr pXMLHttpRequest;
hr = pXMLHttpRequest.CreateInstance(__uuidof(IXMLHTTPRequest));
if (FAILED(hr)) {
std::cout << "Failed to create IXMLHTTPRequest object. Error code: 0x" << std::hex << hr << std::endl;
CoUninitialize();
return 1;
}
// 设置请求
LPCWSTR url = L"http://example.com/WebServiceExample.asmx/HelloWorld";
pXMLHttpRequest->open(L"GET", url, TRUE);
pXMLHttpRequest->onreadystatechange = [](IXMLHTTPRequestPtr pXHR) -> HRESULT {
if (pXHR->readyState == 4) {
if (SUCCEEDED(pXHR->status)) {
BSTR bstrResponse = pXHR->responseText;
wprintf(L"Response Text: %s\n", bstrResponse);
} else {
wprintf(L"Server returned response code: %u\n", pXHR->status);
}
}
return S_OK;
};
pXMLHttpRequest->send();
CoUninitialize();
return 0;
}
关键点解读:
- 初始化COM库 :调用
CoInitialize函数初始化COM库,这是使用许多Windows API和库所必需的。 - 创建XMLHttpRequest对象 :通过
CreateInstance方法创建了一个IXMLHTTPRequest指针,该对象用于发送HTTP请求。 - 设置请求参数 :指定目标URL,并设置请求类型为GET。
- 处理响应 :设置
onreadystatechange事件处理函数,用于处理服务器响应。该函数会在请求状态改变时被调用。 - 发送请求 :调用
send方法发送请求,并等待响应。 - 结束时清理 :使用
CoUninitialize函数清理COM资源。
在本章中,我们讨论了非托管调用WebService时的错误处理和兼容性问题,并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案。我们也通过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MSXML库发送一个简单的WebService请求。在后续的章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优化和扩展这些基本调用,以实现更加复杂和稳定的WebService交互。
简介:本文介绍如何在MFC应用程序中,通过非托管的方式调用WebService。详细解析了WebService与MFC交互的原理,并提供了使用MSXML库、WinInet API和第三方库如gSOAP等方法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附有示例代码,帮助理解如何实现这一过程。
703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