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量子计算机纠错比特,谷歌证明其量子芯片可纠错_量子客

17bf17cab443bbe73741906c7739a860.png谷歌的 Sycamore 量子计算机

谷歌已经证明[1],其 Sycamore 量子计算机能够检测并修复计算错误。这是人们研制大规模量子计算的关键步骤,同时也是量子计算机未来能展现威力的核心,但目前市面上的量子系统多不稳定,产生的错误多于解决的错误。

纠错(Error-correction)是经典计算机的基本特性,通常使用有两种可能状态的位存储数据: 0和1。传输带有额外“奇偶校验位(parity bits)”的数据时,如果0翻转到1就会发出警告,反之亦然,这意味着,在数据处理时,这种错误是可以被发现并予以修正的。

在量子计算中,上述问题就复杂太多,因为每个量子比特,都处于0和1的混合状态,任何尝试直接测量它们,都会破坏数据。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理论解决方案是将许多物理量子比特聚集成一个单一的“逻辑量子比特(logical qubit)”。尽管之前已经创建了这样的逻辑量子位,但它们直到现在才被用于纠错。

谷歌人工智能量子的Julian Kelly和他的同事在谷歌的 Sycamore 量子计算芯片上演示了这一概念,其逻辑量子位的大小从5个物理量子位到21个物理量子位不等,他们发现每增加一个物理量子位,逻辑量子位的错误率就呈指数下降。

谷歌团队能够对其他的量子比特进行精细的的测量,并且没有影响如上量子比特使其坍塌,但是,当做全局测量时,仍然提供了足够的信息来推断是否发生了错误。 借用谷歌量子负责人所描述的,这成就意味着在未来可能制造出实用、可靠的量子计算机。这也是谷歌一直押注在超导量子计算机的缘由。并提到这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可以获得真正大规模的、容错的量子计算机。这有点像是对我们未来想要制造的设备的展望。

当然,谷歌团队只是在概念上演示了这个解决方案,大规扩展仍然存在一个巨大的工程挑战。增加逻辑量子比特,意味着更多物理比特的增加,从而错误率也增加,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一个平衡点,找到所谓的阈值,其中错误校正功能捕捉到的问题比量子比特的增加带来的问题更多。

当然,谷歌尚未达到这个阈值,通常成熟的量子计算机(低温超导系)需要1000个物理量子比特才能制造1个逻辑量子比特。而Sycamore目前只有54个量子比特,当然,这已经是两年前的事情了。

[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588-y

声明: 此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量子客仅提供内容展示平台。出于传递高质量信息之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原创文章转载需授权。

收藏

海报

分享链接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