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素质教育,信息素质教育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实现

摘要:信息素养自提出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理论也不断丰富和完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担负学生信息技术及知识传授的任务,在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方面也具有其重要职责。文章对信息素质教育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现开展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信息素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网络的普及已经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息素质成为一个现代人生存的基本素质,人们虽然能够更容易获取各种信息,但必须学会高效地使用这些信息。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实际上是就计算机化的进程,可以说人们的处理信息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应是它的一个基本职责。

一、信息素养的由来

(一)概念的提出

信息素养概念的提出,可以溯源到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给美国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委员会的报告,报告中提出: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在未来十年中信息素养教育将是国家发展的目标。

(二)信息素养的本质

当今社会信息量的膨胀和信息质量的不确定性造就了信息超载的局面,对人们的信息能力提出了挑战。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面临着不同种类的、数量巨大的信息选择,为保证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必须以有效的手段去获取、利用和鉴别信息,这种能力来自信息素养教育。

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人的能力素养包括的五个方面是: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分为六个方面:确定所需信息的范围;有效地获取所需的信息;鉴别信息及其来源;将检出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基础;有效地利用信息去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了解利用信息所涉及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合理、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二、信息素养教育在院校教育中的地位

(一)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者必备的能力

院校教育要给学生创造一个信息素养教育的环境和条件,以使学生懂得如何去找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知道如何去学习、去更新知识并重构个人的知识体系,进而使学生学会认知和创新,成为有创新意识和宽阔视野的高质量人才。信息素养将为学生高层次的后继学习和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它是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构成院校培养目标的一个主要方面。

(二)信息素养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基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院校教育中引入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建构主义理论得到广泛认同,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取得的。教育理念从关注“教师中心”转变为关注“学生中心”,从关注学习结果转变为同时关注学习过程,从关注以学科知识的记忆型学习转变为关注以学科问题这中心的研究式学习,从关注外部控制到关注学习者的自我引导、自我调节学习,从师生相对单向的沟通到学习共同体的多向沟通互动,从学习者之间竞争关系式的学习到学习者共同研究的协作式学习。建构主义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理论支撑,信息素养是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集中体现。教学需要信息素养的支持,教学又作用于信息素养的提高,教学客观上就是一种信息素养的训练过程,不管教育者是否认知信息素养这个概念。

(三)信息素养体系

信息素养可分为三个层次,互相促进,不断提高的,它们是:信息技术基础能力,包括网络工具等软件的使用,如E-mail、网络浏览器、搜索引擎等。通用信息素养涉及学术与非学术问题的信息获取和评价能力,包括:了解信息源的特点,根据需求选择恰当的信息源,使用检索方法及策略,对获得的信息做出评价,通过交流信息、组织与综合信息完成具体任务,懂得如何合法地检索与利用信息。专业信息素养教育是基于学科的专门信息素养,包括:了解本学科信息的范畴、类型、常用的信息资源并对其做出有效的评价和判断。

三、信息素质教育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实现

(一)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体验信息时代的学习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转变教学理念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传统教学经常沿用“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这样的“三部曲”,这还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围绕着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来开展教学,教学过程应体现为新“三部曲”,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由具体到抽象,由实际到理论,由个别到一般,体验探索的过程,从实践中得到经验上升为理论的过程,二者同样重要,这也许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许多“麻烦”,但这个代价是值得的,是完整教学过程所必须包含的。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可以将我们日常生活中遇见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问题,设计成课堂教学的典型范例来加以分析,先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最后给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建议,让学生自己比较老师和其他同学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优缺点,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等,都是让学生体验到知识建构过程,切实从学习中提高信息素质。

(二)注重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上机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许多学生不清楚或不理解的问题,通过上机操作便可迎刃而解,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成果很大部分体现在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上,有些教师认为上机是同学们自己的事,只要照实验书本操作即可,教师总是被动地等同学们提问,教师要主动引导,有意识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上机任务要进行精心设计,体现信息素质教学的理念,不仅要进行单项训练,还要让学生完成贴近未来工作与生活的综合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探索与成功的乐趣。

计算机课程应成为学生学习和实践网络教学的入门课与示范课。当前网络教学资源十分丰富,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会使用网络课程开展自主学习,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上机时间,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三)兼顾互联网的应用能力与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一个人的知识既来源于他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探索,又来源于其他个体(包括前人)的知识,没有知识就无法创新。随着网络的应用,人类知识的数据呈几何倍数增长,不认真学习和研究获取信息的方法,就无法有效利用这些信息,信息检索能力成为现代人们能力与知识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应结合利用院校图书馆、校园网资源、教育信息资源,培养学生信息检索的能力,使他们有效利用这些信息资源开展自学,学会利用互联网查阅各种有用资料,具备对丰富的信息资源的分析和鉴别能力。

(四)改革考试形式,变知识考核为能力考核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考试形式多样,单一笔试只能对学生的知识进行考核,上机考试也多为单项技术的测试,应将二者的结合使考试更加客观公正。

为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在对学生的考核中,关注学生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考核。学生的信息素养集中体现在学习与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对学生的考核也应从知识考核转变为能力的考核,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能否学习新的知识,应成为考核的关键,最能全面反映了学生的信息素质高低,这也是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所需要的最重要的能力,考试应贴近现实问题的解决,应加大综合性实践能力的考核,表现在考试的形式上,应加大反映学生主观性与创造性的综合作业考核方式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孙平,曾晓牧.面向信息素养论纲[J].图书馆论坛,2005(4).

2、Association of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J].

(作者单位: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基础部计算机教研室)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