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a(米拉)超级计算机和Titan(泰坦)超级计算机有着相同的血统。它采用IBM第三代“蓝色基因/Q”构建,由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和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共同设计而成。
“米拉”超级计算机拥有786432个内核,每秒可进行一亿亿次浮点计算(10 Petaflops),拥有48个分立式机柜,整个计算机系统能耗为9345KW。“米拉”超级计算机也没有采用CPU+GPU混合架构,而是采用纯CPU——IBM的16核PowerPC A2处理器(和“红杉”超级计算机一致),该处理器支持四路并行多线程,主频为1.6GHz。每个机架拥有1024个计算节点,每个节点对于16GB RAM,拥有384个I/O节点,存储容量为35PB。
超级计算机“米拉”(点击查看大图)
“米拉”在密集线性代数(计算密集型浮点)运算方面能提供超高性能,主要为实验室提供与科学和工程应用高度关联的应用。2014年,“米拉”将全部投入生产应用,每年可为科学家提供超过50亿小时的计算支撑。
超级计算机“米拉”
随着超级计算机性能不断提升,人们也越来越注重其高效节能、实用和可持续性。通过结合创新的新芯片设计和极其高效的水冷却,“米拉”将比蓝色基因/P提升5倍以上的能源效率。“米拉”在Green500名单中排名前五,预示着这也是一套“高能效”的超级计算机。
目前,“米拉”位于美国阿拉贡国家实验室,主要帮助涉及能源生产和存储的化学现象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使用全球云系统应用模型来展开气候模型的研究,也在天文学领域比如黑暗宇宙深处的结构分析,和全球等离子微湍流模拟,等等各类工程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