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之前分享的主要是Oracle上的一些内容,那么mysql又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呢?下面从MySQL总体架构、sql查询执行流程和语句执行顺序来看一下。。
01
架构总览
下面看一下mysql的架构图: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架构分为两层,上层是MySQLD的被称为的‘SQL Layer’,下层是各种各样对上提供接口的存储引擎,被称为‘Storage Engine Layer’。其它各个模块和组件,从名字上就可以简单了解到它们的作用,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
再看一下Oracle的架构:
Oracle系统体系结构由三部分组成:逻辑结构、物理结构和实例。
02
查询执行流程
理解sql查询执行的流程对优化是很重要的,下面介绍下mysql的查询执行流程:
1.连接
- 1.1客户端发起一条Query请求,监听客户端的‘连接管理模块’接收请求
- 1.2将请求转发到‘连接进/线程模块’
- 1.3调用‘用户模块’来进行授权检查
- 1.4通过检查后,‘连接进/线程模块’从‘线程连接池’中取出空闲的被缓存的连接线程和客户端请求对接,如果失败则创建一个新的连接请求
2.处理
- 2.1先查询缓存,检查Query语句是否完全匹配,接着再检查是否具有权限,都成功则直接取数据返回
- 2.2上一步有失败则转交给‘命令解析器’,经过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后生成解析树
- 2.3接下来是预处理阶段,处理解析器无法解决的语义,检查权限等,生成新的解析树
- 2.4再转交给对应的模块处理
- 2.5如果是SELECT查询还会经由‘查询优化器’做大量的优化,生成执行计划
- 2.6模块收到请求后,通过‘访问控制模块’检查所连接的用户是否有访问目标表和目标字段的权限
- 2.7有则调用‘表管理模块’,先是查看table cache中是否存在,有则直接对应的表和获取锁,否则重新打开表文件
- 2.8根据表的meta数据,获取表的存储引擎类型等信息,通过接口调用对应的存储引擎处理
- 2.9上述过程中产生数据变化的时候,若打开日志功能,则会记录到相应二进制日志文件中
3.结果
- 3.1Query请求完成后,将结果集返回给‘连接进/线程模块’
- 3.2返回的也可以是相应的状态标识,如成功或失败等
- 3.3‘连接进/线程模块’进行后续的清理工作,并继续等待请求或断开与客户端的连接
最后一图做小总结:
在看一下Oracle的sql查询执行流程:
1、当一用户第一次提交一个SQL表达式时,Oracle会将这SQL进行Hard parse,这过程有点像程序编译,检查语法、表名、字段名等相关信息(如下图),这过程会花比较长的时间,因为它要分析语句的语法与语义。然后获得最优化后的执行计划(sql plan),并在内存中分配一定的空间保存该语句与对应的执行计划等信息。
2、当用户第二次请求或多次请求时,Oracle会自动找到先前的语句与执行计划,而不会进行Hard parse,而是直接进行Soft parse(把语句对应的执行计划调出,然后执行),从而减少数据库的分析时间。
注意的是:Oracle中只能完全相同的语句,包大小写、空格、换行都要求一样时,才会重复使用以前的分析结果与执行计划。
03
SQL解析顺序
这一块Oracle和mysql都是一样的,所以就不区别开了。看一个实例:
SELECT DISTINCT < select_list >FROM < left_table > < join_type >JOIN < right_table > ON < join_condition >WHERE < where_condition >GROUP BY < group_by_list >HAVING < having_condition >ORDER BY < order_by_condition >LIMIT < limit_number >
执行顺序是这样的
1 FROM 2 ON 3 JOIN 4 WHERE 5 GROUP BY 6 HAVING 7 SELECT 8 DISTINCT 9 ORDER BY 10 LIMIT
一看还是很自然和谐的,从哪里获取,不断的过滤条件,要选择一样或不一样的,排好序,那才知道要取前几条呢。
总结一下:
总结
后面会分享更多devops和DBA方面的内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