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试题
《运动训练学试卷》
一、填空,共20分
1、不论是从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容量,还是从人们投入的力度来看,在竞技体育的多种构件中( )都是主要的。
2、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
3、按照各项比赛成绩的评定方法,可将竞技项目分为( )、( )命中类、制胜类及得分类。
4、 对一名教练员来说,接触最多、运用最多的训练周期是( )、( )。
5、 循环训练法的结构有:每站的练习内容、运动负荷、练习站的( )练习站之间( )、每遍循环之间的间歇、练习的战数与循环练习的组数。
6、灵敏素质是指在各种突然的条件下改变身体运动的( )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
7、培养运动员的( )是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
二、选择(40分)
1、运动竞赛是( )在主持下,按统一的规则要求组织与实施的运动员个体的经济较量。
2、不同项目的本质属性所引起的项目之间( )是划分项目类别的几基本依据。
3、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体育项目进行分类没,跳水项目属于( )项群。
4 、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体育项目分类的隔网对抗性项群和按成绩评定方法分类的对应分类是( )。
5、( )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
6、一个完整的训练目标,应包含运动成绩指标、竞技能力指标以及( )指标。
7、体能主导类速度型项群比赛成绩的主要决定因素是( )。
8 、( )是指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以提高某一竞技能力、完成某一具体的训练任务所采用的身体练习。
9、运动员体能是指运动员机体的( )能力。
10、高强性间歇训练法的一次练习负荷时间通常在 ( )秒内。
11 、相对力量是指运动员( )所表现出来的力量水平。
12 、( )是战术活动的核心。
13 在竞技保持阶段,要把运动员的( )的保持和提高放在训练的首位。
14、( )之在完成动作过程中的时间特征。包括用力的大小、时间间隔的长短、动作幅度的大小及动作快满等要素。
15、 运动员在比赛中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决定自己战术行为的思维活动过程,称为( )。
16按主要目的可将比赛分为竞技性比赛、训练性比赛、检查性比赛和( )比赛。
17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主要有( )各方面。
18 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获得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获得途径是( )。
19 根据训练课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可以把训练课分为( )中不同类型。
20 不同的训练负荷有着不同的( )技能属性、个体属性和专项属性。
三.是非题(30分)
1竞技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
2 激烈的竞争性是竞技运动区别其他体育运动的本质特点。
3 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及技能状态是决定其他运动素质水平的基础。
4 运动负荷越大,消耗越剧烈,恢复过程就越,超量恢复也越明显。
5 间歇训练的特点之一是每次练习后进行充分的休息。
6 训练强度反映了运动负荷对机体的刺激的深度。
7 间歇训练法的强度通常要都比赛重复训练法的强度大。
8 运动员的反映能力主要是由先天遗传决定的。
9 发展柔韧性素质应与速度素质训练相结合。
10 进行动作速度训练时,专门性的动作速度训练与专项比赛动作要求一致。
11 运动技术具有个体差异性,对某个运动员来说,最合理的技术动作都不会完全相同,具有鲜明的个人特点。
12 技术结构包括基本结构和技术结合两层含义。
13 竞技状态的形成要经历四个阶段。
14基本训练周是各种训练周型中运动负荷最大的。
15在综合内容训练中,通常把技术性强的练习安排在前面,素质性练习放在后面;对其他的练习产生良好影响的练习放在前面,不产生良好影响的练习放在后面。
四.名词解释.
1 运动训练
2周期安排原则
3 重复训练法
4 灵敏素质
5 竞技战术
五.问答题.
1 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比赛成绩因素特征分析。5分
2 安排好综合训练课的基本部分应注意哪些问题?10 分
3力量训练的基本方法有哪些?进行力量训练应注意哪些问题?12 分
( 二选一8分)
4 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5 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2004年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
<<运动训练学>>试题
一.填空题.
1、从不同实践过程来看,竞技体育包含着( ) 、运动训练、运动竞技比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有机组成部分。
2、建立项群理论的理论意义之一是: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 )的共同规律。
3、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运动成绩的( ),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因素。
4、训练原则是根据运动训练活动的客观规律而确定的组织运动训练所必须遵循的( ),是运动训练活动客观规律的反映,对运动训练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5、变换训练法是指变换( )( )( )以及条件,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6、柔韧性训练的方法基本上是采用( )。
7、按技术的表现特点分类可将其分为( )战术、体力分配战术、( )战术和心理战术等。
二.选择题.
1、 以下哪个不是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
A 生物学因素 B 个性心理因素
C 经济发展因素 D 社会学因素
2、 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体育项目进行分类,排球项目属于-----项群。
A 快速力量性 B耐力性
C 对抗性 D 表现性
3、按照一个训练周期所包含的时间跨度的不同,可把训练周期划分为-----种类型。
A 三 B 四 C五 D 六
4、高强性间歇训练负荷强度大,心率多在每分-----次左右。
A 160 B 170 C 190 D 200
5、依比赛的性质可将比赛训练法分为-----种
A 三 B 四 C 五 D 六
6、运动素质是体能的-----表现
A 内在 B 外在 C 身体 D 健康
7、力量训练最常用的手段是------
A 负重抗阻练习 B 对抗性联系
C 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的练习
D 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
8、以下哪个不是反应速度训练常用的方法手段?
A 信号刺激法 B运动感觉法
C 选择性练习 D 速度练习
9、速度素质训练一般应安排在训练课的------
A 中部 B 前半部 C 后半部 D 任何时间
10、发展柔韧素质与-------素质相结合。
A 力量 B 速度 C 耐力 D 灵敏
11、--------是指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运动员能够迅速、准确、协调地改变身体运 动的空间位置和运动方向,以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
A 协调能力 B 移动速度
C 灵敏素质 D 竞技战术
12、--------即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
A 体育手段 B 身体活动
C 运动技术 D 协调能力
13、以下哪个不是影响运动技术发展的主体因素
A 协调能力 B 身体素质
C 动作技能的贮存数量 D 竞赛规则
14、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主要通过--------而获得
A 先天性遗传 B生活效应
C 训练效应 D 教练员的指导
15、运动员的全程性多年训练通常包括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阶段以及 竞技保持阶段。
A 专项技术训练 B 专项心理训练
C 最佳技术 D 最佳竞技
16、相对竞技状态的相对稳定阶段,在训练大周期的时期为:
A 准备期 B 竞赛期
C 恢复期 D 训练期
17、---------增加负荷方式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对优秀运动员才采用。
A 直线式 B 阶梯式
C 波浪式 D 跳跃式
18、运动员单位体重所具有的最大力量称为:---------
A 最大力量 B 相对力量
C 快速力量 D 力量耐力
19、按人体的生理系统分类,耐力素质可分为肌肉耐力和--------耐力。
A 心血管 B 有氧 C 无氧 D 呼吸
20、采用长时间重复训练方法进行时,负荷强度与负荷时间呈-------
A 负相关性 B 正想关性
C 无关性 D 相等性
三.是非题.
1、 教练员和运动员都是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
2、 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做训练水平。
3、 运动负荷越大,消耗越剧烈,恢复过程就越长,超量恢复也越明显。
4、 长时间重复训练方法主要用于提高运动员的无氧代谢的能力。
5、 教学性比赛训练方法的应用特点之一是:运动员的心理压力小,利于正常发挥技术水平;可激发运动员的训练激情、提高运动负荷强度。
6、 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是由其身体形态,心血管机能及运动素质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7、 运动素质是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和对外界信号刺激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快速位移的能力。
8、 反应速度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对信号应答反应的动作熟练程度上。
9、 专门性的动作速度训练与专项比赛动作要求相一致。
10、青少年运动在进入快速发育阶段时,反应速度增长的速度也加快。
11、 对每个具体的运动员来说 ,最合理的技术动作都完全相同。
12、战术指导思想是战术活动的核心。
13、多年训练计划可分为全过程多年训练计划和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14、在综合内容训练课中,通常将要求神经系统处于较为兴奋、能力供应充沛的练习应安排在前面,而容易产生疲劳或需要产生疲劳的练习应安排在后面。
15、在各种训练课中,综合训练课的负荷强度是最大的。
四.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
2、系统训练原则
3、重复训练法
4、 技术风格
5、 训练课的结构
五.问答题.
1、 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2、 从训练学的角度讲,贯彻周期安排原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3、 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 在运动训练中,如何处理好特长技术与全面技术的关系?
5、 试述周训练计划的主要任务及其负荷特点?
2005年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
《运动训练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运动训练
2竞技水平
3适时恢复原则
4间歇训练法
5运动训练手段
二.单项选择题.
1、每名运动员都从事着特定专项的训练,其训练的目标就是在特定的专项上夺取比赛的胜 利和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具有鲜明的一一一一
A、灵活性 B、创造性
C、个性 D、专一性
2、依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体育项目进行分类,以下哪个项目属于技能类格斗性项群的项目?
A、 篮球 B、击剑 C、体操 D、射击
3、技术训练是一一一训练的核心纽成部分,占有很大的比重。
A、 难美项群 B、准确项群
C、格斗项群 D、体能类项群
4、 状态诊断在训练中的作用之一是:为运动训练过程确立一个客观、准确的一一一
A、 观察点 B、出发点
C、比较点 D、训练点
5、竞技状态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经历了一一一个阶段。
A、三 B、四 C、五 D、六
6、按照一个训练周期所包含的时间跨度的不同,可以把其区分为多年训练周期、一一一训练周期、大训练周期、中训练周期、小训练周期及日训练周期这样几种。
A、 准备 B、竞赛 C、恢复 D、年度
7、一一一一训练法是一种按具有高度代表性的规范式目标模型的要求纽织和把握运动训练过程的控制性方法。
A、模式 B、程序 C、重复 D、间歇
8、运用发展性间歇训练方法进行训练时,运动员的心率一般控制在每分钟一一一次。
A、200 B、190 C、170 D、160
9、循环持续训练组织形式可分为三类:流水式、一一一一式、分配式。
A、轮换 B、分纽 C、替换 D、纽合
10、变换训练法是指变换一一一一、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的训练方法。
A、负荷强度 B、负荷量
C、运动负荷 D、休息时间
11、按人体的生理系统分类,耐力素质可分为一一一耐力和心血管耐力。
A、肌肉 B、生理 C、心理 D、呼吸
12、动作速度训练中,练习的持续时间一般不宜过长。这是因为动作速度训练强度较大, 要求运动员的兴奋性要高,一般讲不应超过一一一一秒。
A、lO B、2O C、30 D、40
13、所谓技术风格,是指某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一一一一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
A、 规范和科学 B、自动和定型
C、模式和标准 D、成熟和定型
14、以下哪个不是影响技术风格的因素?
A、特长技术 B、运动员的神经类型
C、种族特征 D、场地器材
15、按参加战术行动的人数分类可将其分为个人、小组和一一一一战术。
A、阵形 B、体力分配 C、心理 D、集体
16、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是战术训练的一一一一。
A、一般任务 B、次要环节
C、结合点 D、中心环节
17、运动员的全程性多年训练通常包括基础训练阶段、专项提高阶段、最佳竞技阶段和一--阶段。
A、竞技保持 B、竞技消失
C、自主训练 D、退出训练
18、比赛周的主要 任务是为运动员在各方面培养一一一一一作直接的准备和最后的调整,并参加比赛,力求创造优异成绩。
A、最佳竞技状态 B、最佳身体状态
C、最佳机能状态 D、最佳心理状态
19、周运动负荷的一一一一,是基本训练周负荷变化的主要特点。
A、加大 B、减少 C、保持 D、无所谓
20、根据训练任务及内容的不同,可把周的训练分为基本训练周、一一一一、恢复周四种基本类型。
A、 身体训练周 B、技、战术训练周
C、赛前训练周 D、系统训练周
三.简答题.
1、竞技体育有何特点?
2、不同训练小周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4、战术方案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四.论述题.
1、试述制定系统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是什么?
2006年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
运动训练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4分,共40分)
1、运动训练
2、项群
3、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
4、竞技需要原则
5、模式训练法
6、延迟性转化
7、技术风格
8、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
9、徽缩大周期
10.战术意识
二、简答题(共60分)
1、简述我国运动训练学研究的中国特色。8分
2、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的区别有哪些?8分
3、贯彻适宜负荷原则的训练学要点有哪些?8分
4、运动技术评价常用方法有哪些?并作简要说明。10分
5、简述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8分
6、简述高原现象产生原因与克服方法。8分
7、简述确定训练大周期日程的工作步骤。10分
三、论述题(共50分)
1、从定性的角度,结合您所熟悉的专项,,设计该专项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25分
2、如何科学地确定力量素质负荷量度。25分
2007年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
《运动训练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5分)
1、运动训练原则
2、战术意识
3、竞技需要原则
4、间歇训练法
5、技术分格
二、选择填空(共30分)
1、竞技比赛的运动成绩都是由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 )以及( )等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
A 竞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B比赛条件
C教练员的指导水平 D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
2、依比赛的性质可将比赛训练法分为四种即教学性比赛方法,( )检查性比赛方法和( )。
A模拟性比赛方法 B表演性比赛方法
C适应性比赛方法 D实习性比赛方法
3、运动员竞技能力的获得途径包括( )、( )、和( )。
A专项训练 B训练效应
C先天遗传 D生活效应
4、有氧耐力训练的目的在于提高运动员机体吸收、输送和利用( )的能力,促进有机体的( )。
A氧气 B 养分 C技能水平 D 新陈代谢
5、提高运动员移动速度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二:一是( ),另一个是反复进行( )。
A反应训练 B力量训练 C专项训练 D步频联系
6、当运动员出现速度障碍时,可采用牵引跑、( )、( )、下坡跑和顺风跑等手段予以克服。
A 变速跑 B持续跑 C带领跑 D车轮跑
7、根据训练任务及内容的不同,可把小周期训练分为( )、( )、( )和恢复周。
A赛前训练周 B比赛周
C基础训练周 D身体训练周
8、机体的( )只发生在适宜负荷的条件下,而当负荷超出了运动员的最大承受能力时,运动员的机体便会产生( )
A生物适应现象 B超量恢复现象
C裂变现象 D不良反应
9、运动员起始状态诊断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成绩诊断、( )诊断和( )诊断。
A竞技能力 B运动技术
C训练水平 D训练负荷
三、正误判断(20)
1、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竞技体育项目进行分类,跳水属于表现性准确性项群的项目。
2、竞技保持阶段的主要训练任务之一是最大限度地发展专项能力,完善比赛心理品质。
3、负荷量反应负荷对机体刺激的量的深度,而负荷的强度则反应负荷对机体刺激的大小。
4、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身体速度和移动速度。
5、技术结果包括动作基本结构和技术组合两层含义。
6、力量训练的极限强度法的突出特点是负荷次数达到极限值。
7、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的最主要的区别是它们的负荷强度不同。
8、动作速度训练中,练习的持续时间一般不宜过长。
9、战术意识是战术活动的核心。
10、在训练课的安排中,一般要将发展速度性的联系安排在可的前半部分进行。
四、问答题(45)
1、简述系统训练原则的科学基础。
2、简述运动智能训练的意义一主要方法。
3、试述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要求.
五、论述题(30)
试述影响运动技术的因素。

成体考研冲刺班—致2021年报考成体的学弟学妹
新冠疫情考研英语高频词汇(一)
新冠疫情考研英语高频词汇(二)
新冠疫情考研英语高频词汇(三)
2021年考研报名23个细节
关于成体少干计划的释疑——2021成体考研“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报名的注意事项
成体考研报名注意事项
成体考研最后100天,怎么复习?
成体考研英语阅读做题技巧
成体考研英语阅读技巧—唐迟
成体推免扩招—解读2021年成体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成体新生奖学金、导师选择、选课、修学分等问题的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