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精编
教学基本信息课题《儿歌配画——插入图片》是河北大学出版社小学版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第4课。作者及工作单位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将自己在本节课教学中的亮点设计所依据的指导思想或者核心教育教学理论简述即可,指导思想和依据的教育理论应该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明确体现出来。本部分内容必须和实际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避免出现照搬课标中整个模块的教学指导思想等情况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念指导下的双主体教学模式,积极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学习小助手,设置具体的操作任务,激励学生运用知识,自己动手,尝试操作,在完成任务的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查漏补缺、体验成功。教材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必面面俱到)?????????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不仅要思考其他内容对本节内容学习的帮助,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内容学习的帮助;还应该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 《儿歌配画》是河北大学出版社小学版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册第4课,这一课主要是使学生学会在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根据儿歌内容合理安排图片的位置,使文档图文并茂。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诗歌整合,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学情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即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经过哪几个环节,最终形成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 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可能是知识基础不足、旧的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够、思维方式变化等。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Word这个写作的好工具,学会了用Word来输入文字及文字的修饰等知识;在此之后,学生还将继续学习利用Word来设计艺术字和编辑电子报纸。因此,本课教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本课内容,有利于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Word这个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和排版软件。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1、认知目标
(1)练习文字输入,在WORD文档中输入儿歌。
(2)让学生学会插入图片。
(3)让学生学会调整图片进行图文混排。
(4)让学生练习文字修饰。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艺术氛围中陶冶情操,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培养美感,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插入图片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是图片的环绕设置。教学流程示意(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楚地再现。)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儿歌吗?在你学过的儿歌中把你最喜欢一首背诵给大家听好不好?
同学们掌握了这么多首儿歌,老师对你们真要刮目相看了。老师也有几首喜欢的儿歌,你们想知道吗?幻灯片《儿歌欣赏》。
同学刚才看得非常投入,听得也非常认真。看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那么同学们,你们也可以把喜欢的儿歌做出这样的效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WORD制作儿歌配画。指名背诵儿歌
欣赏幻灯片
学生回答:老师,我觉得这些儿歌加上这些精美的图画非常贴切的表现了诗的意思,能够帮助我们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