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python程序的执行过程_《师说》的“说”

《师说》的说

《师说》的说

《师说》的说

孙绍振

对于这篇经典文章,

解读甚多,

空话连篇者几成顽症。原因是问题提得不到位,甚至文

不对题。有一篇解读文章的小标题是《师说》在艺术上有哪些特色

?

本来老老实实说,文章

有什么特色,很明确,但是,却加上了个艺术上,就弄巧成拙。韩愈这篇文章,是不是属于

艺术范畴呢?理论界的共识是,

古希腊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两类,

一类是理性的,

在亚里斯多

德那里,

包括物理学

(hysics)

后物理学

(metaphysics),

也就是形而上学,

另一类则是属于感性

的情感的,后来被称之为美学

(aesthetics)

。韩愈这篇文章,性质上是论说文,是理性文章,

和艺术

(

文学

)

的情感性质属于不同范畴。弄清这一点,才能明明白白把解读聚焦在文章的理

性逻辑上。

有些文章似乎也意识到了文章不是抒情散文,

提出其特点在于严谨的结构,

但是,

这种

结构性质是什么性质,

是理性的还是情感性的,

含含糊糊,

就不能不陷入另外一种更为流行

的顽症,

就是重复一望而知的内容。

有一篇文章引用了原作的第一部分古之学者必有师。

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

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

存也。

’这样解读:

第一段,论述求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指出:无论是谁,只要掌握了真理和知识:都

可以做自己的老师。

这段的意思是说: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除疑惑

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明白事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

?

有了疑惑而不去请教老师,那种疑惑

就永远解决不了。生在我前面的人,

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应该向他学习,

生在我后

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

我电该跟他学习。我拜老师是学习他懂得的道理,

何必

管他比我年纪大还是比我年纪小呢

?

所以说不论尊贵卑贱,不论年长年幼,谁懂得道理,谁

就是我要向他学习的老师。

这样的解读,

说它是空话连篇还是客气的,

其实其中的关键词还

有错误,把韩愈的有确定历史内涵的道翻译今天一般意义上的道理,就不能不包含着误导。

文章还提出此文有严谨的结构,

可是上述解读,既不见结构,

也不见严谨,只见把韩愈

的经典散文翻译成用罗嗦的空话。

其实,

到位的解读首先要把结构讲清楚,

不是一般的结构,

而是议论文的理性的逻辑结构。结构的严谨,乃是逻辑结构的严密。

另有一篇文章倒是意识到此文是议论文,

故从理性观念上分析说:

师说用的方法是下定

义:文章一开头就断言:古之学者必有师,并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定义了老师

的职责。接着从这个定义出发,由解惑说到从师。经过一番推论,又得出‘道之所存,师之

所存的结论。

’这话说得似乎没有多大错误,但仍然失之空洞,对于议论文的逻辑这样说:

这其间层层衔接,一气贯通,毫无冗余之处,

具有强大的说服力。

文章在逻辑上怎么层层衔

接,怎么一气贯通的,何以见得毫无冗余之处,怎么构成

了强大的说服力?全是结论,没有任何分析和论证,这在文风上明显是相当武断的。

对这样的文章之所以有必要加以分析,

就是因为很有代表性,

几乎是一般解读文章的样

板。

一般解读文章往往满足于内容的阐释,对于文章的体式,或者说是形式,则不置一词。

原因在于,

在潜意识里黑格尔的内容决定形式在起遮蔽作用。

其实,

形式往往并不这样消极,

有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内容。

[i]

懂得了这一点,就不能忽视文章的体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