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对于孩子是抽象的概念。很多时候我们教孩子认识时间,比如看懂电子表或者圆形的时钟。可是这对孩子来说还是困难
因此,我的做法是从认识一些大的时间概念开始,认识时间相关的科普知识。比如太阳的升起和降落,白天与黑夜,月亮的阴晴圆缺,上午和下午,这些是孩子可以直观感受到,也能增加对时间理解的广度。
还可以引导孩子一起玩关于时间的游戏,比如:
1:“老狼老狼几点了”,是很多孩子喜欢玩的游,玩乐中有了关于时间的概念。
2: 一起寻找关于与时间有关的实物:让孩子先说一些简单的记录时间工具,比如:闹钟、圆时钟、手表、沙漏、手机、手环、挂钟等物品。
3: 让孩子描述“我的一天”,比如我的一天是怎么过的?:起床、吃早饭、上学、午饭、午睡、下午、晚饭、晚上复习、阅读时间、睡觉时间、睡觉。记录的形式,可以画画,也可以24小时刻度形式展开。
4: 一起抓住生活中关于时间的场景
生活中有很多场景有时间的存在,带着孩子观察外面的时间,比如商场的营业时间、火车出发时间等等。通过这些互动,积累孩子的生活技能。
其实知识的本质是帮助孩子积累生活能力。
比如拿到一张火车票的时候能简单看懂,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发车,从哪个口进站等基本信息。
看商店的营业时间,能理解什么时候开门和什么时候关门,能简单学会理解这些知识。
举个例子:一个商场的营业时间10:00-22:00,请问这个商场的一天的营业时间有多少个小时?
又或者爸爸一周工作5天,每天的工作时长是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问问孩子一周的工作总时长是多少小时?
这些实践都可以增加孩子的理解能力,而不仅仅简单计算题目。孩子生活接触的越多,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就会越强,无形之中就学会了很多知识。
5:一起玩、感受时钟表的神奇
拿一个真实的圆形钟表,和孩子一起观察表面。比如孩子一定很好奇时针为什么有长短?这样就引入关于的刻度大小,关于时、分、秒的区分了

比如陪孩子一起观察针的旋转方向等,也可以让孩子体验拨动钟表,观察时间的走动,观察他们的速度怎么样,比如秒针因为脚长走的就快一点,时针的脚最短,走的最慢。

通过观察,一起总结:秒针走一圈,时钟跳一格;分针走一圈,时针跳一格。时针走一圈,就是12小时。
关于圆形时钟的认识,建议在孩子熟练关于5的倍数倍数后,看到分针就能很快反映出几点几分了。
时钟的认识按照由大到小,由整点、半点、几分的过程。
优先从整点开始,然后认识半点,再过渡到具体的分。可以和孩子动手制作一个或者画一个时钟表,这方面的素材以后放送给大家。
6:玩游戏理解顺时针和逆时针
生活中带孩子散步的时候,一起逆时针或顺时针围绕小区走起来,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顺时针、逆时针的转圈游戏这方面的素材以后放送给大家。
7:玩脑洞大开的游戏
比如:如果全世界的时间坏了,会发生什么?
星期一到星期五不用上课?白天睡懒觉,晚上出来玩?高铁不知道什么时候出发什么时候进展?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吃饭?有可能老师上一节课上了几天?
飞机不知道飞了多长时间?我们也不知道我们到底多少岁了,也不知道现在该上幼儿园还是小学?如果没有时间,全世界都颠倒和瘫痪了。让孩子认识、体会时间的重要。
比如:如果时间可以倒退,你想做什么?
这些脑洞大开的游戏和夸张式的游戏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刺激他们去天马行空一些事情,回答的内容不重要,重要的孩子大脑去思考。
同时孩子面对这种夸大问题时,大脑会很兴奋,觉得不可思议,这种时刻出现了,就是我们父母教育契机出现了
比如:与时间相关的词汇
让孩子想一想有哪些?想不出来的时候可由父母去引导,比如表示时间段的词:上午、中午、下午、晚上、傍晚、凌晨。表示时间先后关系的:先、后、然后、最后。
表示不确定时间的词:有时、偶尔、经常、从前、很久以前;表示时态的词:将来、现在、已经、马上。
这些时间的词汇在生活中也是使用频率高和生活紧紧相连,我们和孩子互动有意识的扩展它们,积累孩子的词汇量,对语言发展有很大促进,也帮助孩子慢慢理解关于时间的概念。
尽量把这些知识点融入生活中,在游戏趣味中习得的将更深刻。
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将事半功倍
下一篇内容将提供相关时钟练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