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侧力构件弹性位移如何计算_层间位移角常见问题汇总

本文详细探讨了层间位移角在结构分析中的重要性,并针对软件计算层间位移角时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包括层间位移角为0的原因、不同软件计算结果差异大的分析、竖向荷载加载方式的影响,以及如何自定义位置计算层间位移角和查看最大位移角位置的方法。内容适用于结构工程师理解和解决相关问题。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5236fa939332c3e5ee08399ac77b74ac.png

层间位移角是结构分析与设计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结构工程界对此的讨论也比较多,其中也有很多争论。但不管后续规范对于层间位移角的计算方法以及限值是否进行调整以及如何调整,层间位移角仍将作为衡量结构整体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一点应该是肯定的。下面就工程师在使用软件过程中,针对层间位移角结果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整理,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问题一:为什么分析结束以后,层间位移角是0?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层间位移角是如何统计的。软件统计层间位移角时,一般遵循如下步骤:

  • 对同一时刻,提取各竖向构件(框架柱和剪力墙边缘构件)上下两个顶点的位移后,取其差值并除以层高(构件长度)即为各个构件在该时刻的层间位移角;
  • 对同一构件,取所有时刻层间位移角的最大值得到该构件的层间位移角;
  • 对同一楼层,取所有竖向构件最大值,即为该楼层的层间位移角;
  • 根据各楼层得到的层间位移角,即可得到整个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曲线。

对于剪力墙结构,软件根据剪力墙边缘构件来统计层间位移角。导入PKPM模型时,程序可以自动导入PKPM模型中边缘构件配筋,并根据面积相等原则等代为方钢管布置在剪力墙的两端。对于YJK模型,由于无法读取边缘构件配筋面积,因而需要在导入时指定边缘构件的配筋率。导入ETABS、SAP2000以及MIDAS模型时,由于不导入配筋结果,因而也需要指定配筋率。如果未指定边缘构件配筋率,则由于没有边缘构件会导致程序无法统计层间位移角。

6b180bc8d3e87603c44084012693c2ef.png
图1 预处理对话框

f640013f123fe65a0efa14c19cd899f7.png
图2 指定配筋率

问题二:不同软件小震弹性层间位移角为何相差很大?

633e8a62f344ff719c7a55492b6eb3ae.png
图3 某剪力墙结构

某6度区剪力墙结构,地上56层,建筑高度为177.8米,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类别为II类。采用人工波进行弹性时程分析,采用双向地震加载,主次方向峰值加速度之比为1:0.85。

75acdd2a88965cf6b19e719f07f301e8.png
(a)RGB.x

aba5618db7b01fb675920b0018dbd0eb.png
(b) RGB.y

图4 人工波时程曲线

采用SAUSAGE与某弹性设计软件进行小震弹性时程分析,两个软件计算的主方向层间位移角结果如图5所示。SAUSAGE中最大层间位移角位于顶层,最大值为1/756。某弹性设计软件中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2130,两者相差了将近3倍。

f586980cc4d82669b2b132c2f4531a4a.png
(a)SAUSAGE (b)某弹性设计软件图

图5 层间位移角

查看两个模型前三阶振型的周期(表1),都比较一致,说明两个模型的刚度比较接近。两个模型的基底剪力分别为5100kN和4700kN,也差别不大。荷载差别不大,刚度接近的情况下为何层间位移角有这么大的差别?

表1 结构周期对比

a6f1523ffda30aaf17e4c5629928c3df.png

最后比较下来问题出在了初始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是否考虑上面。在SAUSAGE中,弹性时程分析自动考虑初始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结果,而某弹性设计软件模型中对此未予考虑。

55d4a112d44b18040c68909526886266.png
(a)SAUSAGE (b)某弹性设计软件

图6 楼层剪力

SAUSAGE中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如图7所示,顶部竖向荷载作用下最大变形已经达到了81.3mm。某弹性设计软件地震作用下的顶部楼层位移最大值为58.2mm,SAUSAGE地震作用下顶部楼层位移最大值为138.8mm,如果减去竖向荷载最大变形81.3mm,顶部楼层位移为57.5mm,与某弹性设计软件结果基本一致。

3cf267455fa7208b7ad6d1aab3cd9089.png
图7 一次性加载结构变形 图8 施工阶段加载结构变形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如图9所示,一次性加载时最大值为1/1151。扣除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结果,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为1/747,与某弹性设计软件计算结果一致。

c249c94f6529cc88f111560ed7572970.png
图9 层间位移角对比

3. 竖向加载用一次性加载还是施工阶段加载?

仍然是上一个问题当中的模型,对于竖向荷载分别采用一次性加载和施工阶段加载,变形结果分别如图7和图8所示。一次性加载时,顶部位移最大值为81.3mm。而采用施工阶段加载后,最大变形出现在结构中部,最大变形为17mm。

二者层间位移角对比如图9所示,结构顶部层间位移角结果相差不大,中间楼层的层间位移角相差较大,最大值出现39层,二者层间位移角误差为1/1647。

假定结构大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为1/300,则上述两种方法误差大概为18%左右。如果大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为1/200,则误差比例降低到12%左右。如果大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为规范限值1/100,则误差比例降为6%。也就是说结构大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越小,则竖向荷载采用一次性加载和施工阶段加载两种方法的影响越大。

最后,还是建议进行大震弹塑性分析时,将施工阶段加载后的内力和变形状态作为弹塑性分析的初始状态。

4. 如何自定义位置计算层间位移角?

菜单:动力结果→层间位移→自定义层间位移

用鼠标左键,单击任意一个框架柱或剪力墙边缘构件,则该构件的水平坐标(坐标X和坐标Y)将会增加到左侧列表中(图10),同时采用该坐标的所有框架柱和剪力墙边缘构件将会被选中,视图中将显示为红色。将所有要计算的位置都定义好以后,点击“重新计算”,程序将利用这些构件,按照问题1中所述方法,计算层间位移角。

d3cc6f04b0d23d84c4357567eab47401.png
图10 自定义层间位移角计算位置

自定义层间位移角的结果可以通过菜单“动力结果→层间位移→层间位移”进行查看(图11)。数据分组中选择“自定义”,则可以查看自定义的层间位移角。

daf327cb7195a096a7b2b33aaa9dff4f.png
图11 自定义层间位移角

5. 如何查看最大层间位移角的位置?

菜单:动力结果→层间位移→自定义层间位移

在图10中,点击“全楼”按钮后确定并退出

打开工程目录下Earthquake 文件夹,找到工程名_User.DED文件,查看自定义位置统计的层间位移角以及对应的节点(图12)。

f7aa2815ede281e10ae0f0cf11f27e94.png
图12 最大层间位移角节点位置

想要定位图12中的节点位置,可以通过菜单:属性修改→搜索进行定位即可。

401ecde5c211a8e821a534d5073bed02.png
图13 搜索节点

6. 如何分塔查看层间位移角?

解答:分析之前,选中构件并通过菜单:属性修改→分塔→定义多塔(图14)。

677baf8d46e8ed73ca7500ac9835f6eb.png
图14 定义塔号

分析之后,查看楼层指标时,在数据分组中选择相应的塔号,即可显示该塔的楼层指标。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