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几个月前,我就把“打工人”的表情包安排上了。趁着话题上热搜,我抓紧时间,赶紧趁热又去“搜刮”了一包裹。
两个字:满意!
三个字:贼满意!
四个字:痛哭流涕!
“打工人”也太难了叭,不难不是“打工人”。

但是,难的同时,“打工人”又特别有趣。表情包不愧是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承载了那么多“打工人”无处安放的才华。
毫不夸张地说,也是多亏了有这项发明,不然还不知道要疯掉多少“打工人”。
就像人没有了精神寄托,就要变成行尸走肉一样,“打工人”要是没了表情包,那必将更早地化为一抔黄土,“死”后滋养这片土地。

如果“打工人”是当代阿Q,那么表情包就是当代的精神胜利法。阿Q要是没了精神胜利法,那还能算是阿Q吗?当然不能算。
所以,“打工人”也不能没了表情包。
嬉笑怒骂,酸甜苦辣,皆为表情包呈之。

对于“打工人”来说,表情包是不带刀刃的武器,是冷漠社会里打磨人际关系的润滑器,更是关键时刻能一秒化解尴尬的大杀器。
多少次,当不知道该如何与新同事交流时,是表情包打破了初见时的尴尬与矜持;
多少次,当不知道该如何接领导的话头时,是表情包拯救了抓耳挠腮和忐忑不安的你;
又是多少次,当不能直截了当地回怼奇葩客户的要求和刁难时,借着表情包才夺回了场子;
………

这么一看,表情包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
今天,又是表情包,让当代年轻人都聚在了一起,都连成了一片,甚至还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打工人”。
这是第一次,让当代年轻人达到并认可了同一种“身份标签”的共识,“工人阶级”没做到的事,“打工人”做到了。
不得不说,表情包,功不可没。

当代“打工人”,确实是一个从来都没有被忽视的群体,生在和平年代,不缺吃,不缺穿,不缺玩儿,还能坐在敞亮的教室里接受教育。他们曾经被评为“最幸福的一代”。
这个说法,在很长时间内,也被他们自己所认可和接受,直到遭遇了社会的毒打。
什么“最幸福的一代”,都是骗人的。
原来二十几岁不一定是风华正茂,也很有可能是沧桑麻木。痛苦,不打招呼地就来了。

老一辈不理解,现在年轻人怎么一点儿活力都没有,整天自怨自艾,故作抑郁。
他们不懂,当代“打工人”的苦,何止是苦不堪言,说苦成哑巴都一点儿不过分。
那到底“苦”在哪儿呢?
冰心曾经有句话,精准概括了年轻人的痛苦,虽已过百年,但我仍然觉得恰当:
“不能升天,不甘入地”。上不能上,下不甘下,是年轻人最痛苦的事。
当“奋斗”不能再和“美好未来”划上等号,那“打工人”该何去何从呢?
没有人能给出答案,所以“打工人”只能苦中作乐,借着表情包,聊以慰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