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数据结构算法_Python 数据结构与算法 —— 初识算法

算法是什么?

举个简单例子:

我们要做一份蛋炒饭:

拿钱包,出门,去菜市场购买鸡蛋和大米以及油和盐——购买蛋炒饭的材料

回家将大米淘洗干净放进电饭煲——煮熟大米

将锅放在电磁炉上加热——往锅里倒适量油

将鸡蛋打开放入油锅——翻炒鸡蛋至七分熟

将适量煮熟的米饭倒入锅中,加盐——翻炒两分钟

以上就是制作一份简单蛋炒饭的步骤

如果把这些交给机器来做,也是如此,并且步骤将更加细分和严谨

简单来讲,这就是算法

那么算法到底是什么呢?

先来看一道简单的高中数学题:

现有a,b,c三个自然数,要求满足以下条件:

1.a+b+c = 1000

2.a^2 + b^2 = c^2 (^代表平方)

分析:

首先排除数学公式,我们使用机器思维来计算这道题,能想到的办法也很简单,即一个一个数尝试

,直到试出准确答案为止,此种方法我们称之为 枚举法

上面数学题使用Python来实现:

import time

start_time = time.time()

for a in range(0, 1001):

for b in range(0, 1001):

for c in range(0, 1001):

if a+b+c == 1000 and a**2 + b**2 == c**2:

print("a, b, c: %d, %d,%d" % (a, b, c))

end_time = time.time()

print("time:%d" % (end_time - start_time))

print("finished!")

代码执行结果:

C:\python3\setup\python.exe C:/Users/limia/Desktop/DataS/01_枚举组合.py

a, b, c: 0, 500,500

a, b, c: 200, 375,425

a, b, c: 375, 200,425

a, b, c: 500, 0,500

time:121

finished!

Process finished with exit code 0

注释: 在上面的代码中:计算这道数学题的同时,还引入了time模块来计算这段代码的运行时间,以方便之后对比算法效率

通过分析这道题,我们可以得知,a+b+c=1000,在有了a和b的值之后,c的值自然就可以计算为:1000-a-b,分析至此,则代码可以改进为以下:

import time

start_time = time.time()

for a in range(0, 1001):

for b in range(0, 1001):

c = 1000 - a -b

if a**2 + b**2 == c**2:

print("a, b, c: %d, %d,%d" % (a, b, c))

end_time = time.time()

print("time:%d" % (end_time - start_time))

print("finished!")

代码执行结果:

C:\python3\setup\python.exe C:/Users/limia/Desktop/DataS/01_枚举组合.py

a, b, c: 0, 500,500

a, b, c: 200, 375,425

a, b, c: 375, 200,425

a, b, c: 500, 0,500

time:1

finished!

Process finished with exit code 0

通过对比,可以一目了然的发现,改进后的代码执行效率(1s)明显高于第一种代码执行效率(121s)

算法的概念:

算法是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本质

算法是独立存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想

计算机程序本质上是一个算法来告诉计算机确切的步骤来执行一个指定的任务

单纯以时间衡量算法效率是否是科学的、客观的?

答案:不客观

假设在一台古老的计算机上运行上面的两个程序,则其所消耗的时间都将是极长的,因此单纯以时间计算算法的效率是不科学的。

在衡量算法的效率时,应当脱离计算机来估算

因此引入时间复杂度来衡量算法的效率

每台计算机执行的总时间不同,但是执行基本运算数量大体相同

上面的两个程序,以时间复杂度来表示算法效率:

T = 1000 * 1000 * 1000 * 2

==》 当计算的不是a+b+c=1000,而是a+b+c=2000时,以时间复杂度表示则

T = 2000 * 2000 * 2000 * 2

==》 当计算的不是1000或者2000,而是n呢?

T(n) = n * n * n * 2

简化:

T(n) = n^3 * 2

则此时 **T(n) = n^3 * 2 ** 即为这个程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函数

通过函数 T(n) = n^3 * 2 ,可做出曲线图

系数对曲线形状改变不大,只是陡峭不同,因此 T(n) = n^3 * 2 可以简化为T(n) = n^3

T(n) = n^3 则可以叫做 T(n) = n^3 * 2 的渐进函数

大O表示法

上述 **T(n) = n^3 ** 就是 ** T(n) = n^3 * 2 ** 的大O 表示法

总结: 大O表示法只留下表示特征的部分

常见时间复杂度之间的关系

O(1) < O(logn) < O(n) < O(nlogn) < O(n^2) < O(n^3) < O(2^n) < O(n!) < O(n^n)

个人博客地址:www.limiao.tech

微信公众号:TechBoard

慕课网:techLee

如果觉得文章对您有所帮助,那就伸出小手 ==>> 点击下方 [ like ] 吧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目标检测(Object Detection)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其主要任务是找出图像所有感兴趣的目标(物体),并确定它们的类别和位置。以下是对目标检测的详细阐述: 一、基本概念 目标检测的任务是解决“在哪里?是什么?”的问题,即定位出图像目标的位置并识别出目标的类别。由于各类物体具有不同的外观、形状和姿态,加上成像时光照、遮挡等因素的干扰,目标检测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二、核心问题 目标检测涉及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分类问题:判断图像的目标属于哪个类别。 定位问题:确定目标在图像的具体位置。 大小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大小。 形状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形状。 三、算法分类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Two-stage算法:先进行区域生成(Region Proposal),生成有可能包含待检物体的预选框(Region Proposal),再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样本分类。常见的Two-stage算法包括R-CNN、Fast R-CNN、Faster R-CNN等。 One-stage算法:不用生成区域提议,直接在网络提取特征来预测物体分类和位置。常见的One-stage算法包括YOLO系列(YOLOv1、YOLOv2、YOLOv3、YOLOv4、YOLOv5等)、SSD和RetinaNet等。 四、算法原理 以YOLO系列为例,YOLO将目标检测视为回归问题,将输入图像一次性划分为多个区域,直接在输出层预测边界框和类别概率。YOLO采用卷积网络来提取特征,使用全连接层来得到预测值。其网络结构通常包含多个卷积层和全连接层,通过卷积层提取图像特征,通过全连接层输出预测结果。 五、应用领域 目标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 安全监控:在商场、银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