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移动压缩包 命令,Linux命令,复制,移动,删除,创建,解压缩,修改权限

cp命令

该命令的功能是将给出的文件或目录拷贝到另一文件或目录中,同MSDOS下的copy命令一样,功能十分强大。

语法: cp [选项]

源文件或目录目标文件或目录

说明:该命令把指定的源文件复制到目标文件或把多个源文件复制到目标目录中。

该命令的各选项含义如下:

- a

该选项通常在拷贝目录时使用。它保留链接、文件属性,并递归地拷贝目录,其作用等于dpR选项的组合。

- d 拷贝时保留链接。

- f 删除已经存在的目标文件而不提示。

- i

和f选项相反,在覆盖目标文件之前将给出提示要求用户确认。回答y时目标文件将被覆盖,是交互式拷贝。

- p

此时cp除复制源文件的内容外,还将把其修改时间和访问权限也复制到新文件中。

- r

若给出的源文件是一目录文件,此时cp将递归复制该目录下所有的子目录和文件。此时目标文件必须为一个目录名。

- l 不作拷贝,只是链接文件。

需要说明的是,为防止用户在不经意的情况下用cp命令破坏另一个文件,如用户指定的目标文件名已存在,用cp命令拷贝文件后,这个

文件就会被新源文件覆盖,因此,建议用户在使用cp命令拷贝文件时,最好使用i选项。

mv命令

用户可以使用mv命令来为文件或目录改名或将文件由一个目录移入另一个目录中。该命令如同MSDOS下的ren和move的组合。

语法:mv [选项]

源文件或目录目标文件或目录

说明:视mv命令中第二个参数类型的不同(是目标文件还是目标目录),mv命令将文件重命名或将其移至一个新的目录中。当第二个参数

类型是文件时,mv命令完成文件重命名,此时,源文件只能有一个(也可以是源目录名),它将所给的源文件或目录重命名为给定的目标文

件名。当第二个参数是已存在的目录名称时,源文件或目录参数可以有多个,mv命令将各参数指定的源文件均移至目标目录中。在跨文件系

统移动文件时,mv先拷贝,再将原有文件删除,而链至该文件的链接也将丢失。

命令中各选项的含义为:

- I

交互方式操作。如果mv操作将导致对已存在的目标文件的覆盖,此时系统询问是否重写,要求用户回答y或n,这样可以避免误覆盖文

件。

- f

禁止交互操作。在mv操作要覆盖某已有的目标文件时不给任何指示,指定此选项后,i选项将不再起作用。

如果所给目标文件(不是目录)已存在,此时该文件的内容将被新文件覆盖。为防止用户用mv命令破坏另一个文件,使用mv命令移动文件

时,最好使用i选项。

rm命令

用户可以用rm命令删除不需要的文件。该命令的功能为删除一个目录中的一个或多个文件或目录,它也可以将某个目录及其下的所有文件及

子目录均删除。对于链接文件,只是断开了链接,原文件保持不变。

rm命令的一般形式为:

rm [选项] 文件…

如果没有使用-

r选项,则rm不会删除目录。

该命令的各选项含义如下:

- f 忽略不存在的文件,从不给出提示。

- r

指示rm将参数中列出的全部目录和子目录均递归地删除。

- i 进行交互式删除。

使用rm命令要小心。因为一旦文件被删除,它是不能被恢复的。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使用i选项来逐个确认要删除的文件。如果用户

输入y,文件将被删除。如果输入任何其他东西,文件则不会删除。

mkdir命令

功能:创建一个目录(类似MSDOS下的md命令)。

语法:mkdir [选项] dir-name

说明:该命令创建由dir-name命名的目录。要求创建目录的用户在当前目录中(dir-name的父目录中)具有写权限,并且dirname不能是当

前目录中已有的目录或文件名称。

命令中各选项的含义为:

- m

对新建目录设置存取权限。也可以用chmod命令设置。

- p

可以是一个路径名称。此时若路径中的某些目录尚不存在,加上此选项后,

系统将自动建立好那些尚不存在的目录,即一次可以建立多

个目录。

rmdir 命令

功能:删除空目录。

语法:rmdir [选项] dir-name

说明:dir-name表示目录名。该命令从一个目录中删除一个或多个子目录项。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个目录被删除之前必须是空的。rm

- r

dir命令可代替

rmdir,但是有危险性。删除某目录时也必须具有对父目录的写权限。

命令中各选项的含义为:

- p

递归删除目录dirname,当子目录删除后其父目录为空时,也一同被删除。如果整个路径被删除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保留部分路径,则系统

在标准输出上显示相应的信息。

ls 命令

ls是英文单词list的简写,其功能为列出目录的内容。这是用户最常用的一个命令之一,因为用户需要不时地查看某个目录的内容。该命令类

似于DOS下的dir命令。

语法:ls [选项] [目录或是文件]

对于每个目录,该命令将列出其中的所有子目录与文件。对于每个文件,ls将输出其文件名以及所要求的其他信息。默认情况下,输出条目

按字母顺序排序。当未给出目录名或是文件名时,就显示当前目录的信息。

命令中各选项的含义如下:

- a

显示指定目录下所有子目录与文件,包括隐藏文件。

- A

显示指定目录下所有子目录与文件,包括隐藏文件。但不列出“.”和

“..”。

- b

对文件名中的不可显示字符用八进制逃逸字符显示。

- c 按文件的修改时间排序。

- C 分成多列显示各项。

- d

如果参数是目录,只显示其名称而不显示其下的各文件。往往与l选项一起使

用,以得到目录的详细信息。

- f

不排序。该选项将使lts选项失效,并使aU选项有效。

- F

在目录名后面标记“/”,可执行文件后面标记“*”,符号链接后面标记

“@”,管道(或FIFO)后面标记“|”,socket文件后面标记

“=”。

- i 在输出的第一列显示文件的i节点号。

- l

以长格式来显示文件的详细信息。这个选项最常用。

每行列出的信息依次是: 文件类型与权限

链接数 文件属主 文件属组 文件大小

建立或最近修改的时间 名字

对于符号链接文件,显示的文件名之后有“--〉”和引用文件路径名。

对于设备文件,其“文件大小”字段显示主、次设备号,而不是文件大小。

目录中的总块数显示在长格式列表的开头,其中包含间接块。

- L

若指定的名称为一个符号链接文件,则显示链接所指向的文件。

- m

输出按字符流格式,文件跨页显示,以逗号分开。

- n

输出格式与l选项相同,只不过在输出中文件属主和属组是用相应的UID号和

GID号来表示,而不是实际的名称。

- o

与l选项相同,只是不显示拥有者信息。

- p 在目录后面加一个“/”。

- q

将文件名中的不可显示字符用“?”代替。

- r

按字母逆序或最早优先的顺序显示输出结果。

- R

递归式地显示指定目录的各个子目录中的文件。

- s

给出每个目录项所用的块数,包括间接块。

- t

显示时按修改时间(最近优先)而不是按名字排序。若文件修改时间相同,则按字典顺序。修改时间取决于是否使用了c或u选顶。缺省的

时间标记是最后一次修改时间。

- u

显示时按文件上次存取的时间(最近优先)而不是按名字排序。即将-t的时间

标记修改为最后一次访问的时间。

- x 按行显示出各排序项的信息。

用ls -

l命令显示的信息中,开头是由10个字符构成的字符串,其中第一个字符表示文件类型,它可以是下述类型之一:

- 普通文件

d 目录

l 符号链接

b 块设备文件

c 字符设备文件

后面的9个字符表示文件的访问权限,分为3组,每组3位。

第一组表示文件属主的权限,第二组表示同组用户的权限,第三组表示其他用户的权限。每一组的三个字

符分别表示对文件的读、写和执

行权限。

各权限如下所示:

r 读

w 写

x 执行。对于目录,表示进入权限。

s

当文件被执行时,把该文件的UID或GID赋予执行进程的UID(用户ID)或GID(组

ID)。

t

设置标志位(留在内存,不被换出)。如果该文件是目录,在该目录中的文件只能被超级用户、目录拥有者或文件属主删除。如果它是可

执行文件,在该文件执行后,指向其正文段的指针仍留在内存。这样再次执行它时,系统就能更快地装入该文件。

tar命令

tar可以为文件和目录创建档案。利用tar,用户可以为某一特定文件创建档案(备份文件),也可以在档案中改变文件,或者向档案中加入新

的文件。tar最初被用来在磁带上创建档案,现在,用户可以在任何设备上创建档案,如软盘。利用tar命令,可以把一大堆的文件和目录全部

打包成一个文件,这对于备份文件或将几个文件组合成为一个文件以便于网络传输是非常有用的。Linux上的tar是GNU版本的。

语法:tar [主选项+辅选项] 文件或者目录

使用该命令时,主选项是必须要有的,它告诉tar要做什么事情,辅选项是辅助使用的,可以选用。

主选项:

c

创建新的档案文件。如果用户想备份一个目录或是一些文件,就要选择这个选项。

r

把要存档的文件追加到档案文件的未尾。例如用户已经作好备份文件,又发现还有一个目录或是一些文件忘记备份了,这时可以使用该选

项,将忘记的目录或文件追加到备份文件中。

t

列出档案文件的内容,查看已经备份了哪些文件。

u

更新文件。就是说,用新增的文件取代原备份文件,如果在备份文件中找不到要更新的文件,则把它追加到备份文件的最后。

x 从档案文件中释放文件。

辅助选项:

b

该选项是为磁带机设定的。其后跟一数字,用来说明区块的大小,系统预设值为20(20*512

bytes)。

f

使用档案文件或设备,这个选项通常是必选的。

k

保存已经存在的文件。例如我们把某个文件还原,在还原的过程中,遇到相同的文件,不会进行覆盖。

m

在还原文件时,把所有文件的修改时间设定为现在。

M

创建多卷的档案文件,以便在几个磁盘中存放。

v

详细报告tar处理的文件信息。如无此选项,tar不报告文件信息。

w 每一步都要求确认。

z

用gzip来压缩/解压缩文件,加上该选项后可以将档案文件进行压缩,但还原时也一定要使用该选项进行解压缩。

gzip命令

减少文件大小有两个明显的好处,一是可以减少存储空间,二是通过网络传输文件时,可以减少传输的时间。gzip是在Linux系统中经常使用

的一个对文件进行压缩和解压缩的命令,既方便又好用。

语法:gzip [选项]

压缩(解压缩)的文件名

各选项的含义:

-c

将输出写到标准输出上,并保留原有文件。

-d 将压缩文件解压。

-l 对每个压缩文件,显示下列字段:

压缩文件的大小

未压缩文件的大小

压缩比

未压缩文件的名字

-r

递归式地查找指定目录并压缩其中的所有文件或者是解压缩。

-t 测试,检查压缩文件是否完整。

-v

对每一个压缩和解压的文件,显示文件名和压缩比。

-num

用指定的数字num调整压缩的速度,-1或--fast表示最快压缩方法(低压缩比),-9或--best表示最慢压缩方法(高压缩比)。系统缺省

值为6。

unzip命令

用MS

Windows下的压缩软件winzip压缩的文件如何在Linux系统下展开呢?可以用unzip命令,该命令用于解扩展名为.zip的压缩文件。

语法:unzip [选项] 压缩文件名.zip

各选项的含义分别为:

-x 文件列表

解压缩文件,但不包括指定的file文件。

-v 查看压缩文件目录,但不解压。

-t 测试文件有无损坏,但不解压。

-d 目录 把压缩文件解到指定目录下。

-z 只显示压缩文件的注解。

-n 不覆盖已经存在的文件。

-o 覆盖已存在的文件且不要求用户确认。

-j

不重建文档的目录结构,把所有文件解压到同一目录下。

df命令

功能:检查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占用情况。可以利用该命令来获取硬盘被占用了多少空间,目前还剩下多少空间等信息。

语法:df [选项]

说明:df命令可显示所有文件系统对i节点和磁盘块的使用情况。

该命令各个选项的含义如下:

-a

显示所有文件系统的磁盘使用情况,包括0块(block)的文件系统,如/proc文件系统。

-k 以k字节为单位显示。

-i 显示i节点信息,而不是磁盘块。

-t

显示各指定类型的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使用情况。

-x

列出不是某一指定类型文件系统的磁盘空间使用情况(与t选项相反)。

-T 显示文件系统类型。

du命令

du的英文原义为“disk

usage”,含义为显示磁盘空间的使用情况。

功能:统计目录(或文件)所占磁盘空间的大小。

语法:du [选项] [Names…]

说明:该命令逐级进入指定目录的每一个子目录并显示该目录占用文件系统数据块(1024字节)的情况。若没有给出Names,则对当前目录

进行统计。

该命令的各个选项含义如下:

-s

对每个Names参数只给出占用的数据块总数。

-a

递归地显示指定目录中各文件及子孙目录中各文件占用的数据块数。若既不指定-s,也不指定-a,则只显示Names中的每一个目录及其中

的各子目录所占的磁盘块数。

-b

以字节为单位列出磁盘空间使用情况(系统缺省以k字节为单位)。

-k

以1024字节为单位列出磁盘空间使用情况。

-c

最后再加上一个总计(系统缺省设置)。

-l

计算所有的文件大小,对硬链接文件,则计算多次。

-x

跳过在不同文件系统上的目录不予统计。

dd命令

功能:把指定的输入文件拷贝到指定的输出文件中,并且在拷贝过程中可以进行格式转换。可以用该命令实现DOS下的diskcopy命令的作

用。先用dd命令把软盘上的数据写成硬盘的一个寄存文件,再把这个寄存文件写入第二张软盘上,完成diskcopy的功能。需要注意的是,应

该将硬盘上的寄存文件用rm命令删除掉。系统默认使用标准输入文件和标准输出文件。

语法:dd [选项]

if =输入文件(或设备名称)。

of =输出文件(或设备名称)。

ibs = bytes

一次读取bytes字节,即读入缓冲区的字节数。

skip = blocks

跳过读入缓冲区开头的ibs*blocks块。

obs = bytes

一次写入bytes字节,即写入缓冲区的字节数。

bs = bytes

同时设置读/写缓冲区的字节数(等于设置ibs和obs)。

cbs = byte 一次转换bytes字节。

count=blocks 只拷贝输入的blocks块。

conv = ASCII 把EBCDIC码转换为ASCIl码。

conv = ebcdic 把ASCIl码转换为EBCDIC码。

conv = ibm 把ASCIl码转换为alternate EBCDIC码。

conv = block 把变动位转换成固定字符。

conv = ublock 把固定位转换成变动位。

conv = ucase 把字母由小写转换为大写。

conv = lcase 把字母由大写转换为小写。

conv = notrunc 不截短输出文件。

conv = swab 交换每一对输入字节。

conv = noerror 出错时不停止处理。

conv = sync

把每个输入记录的大小都调到ibs的大小(用NUL填充)。

chmod 命令

指令名称 : chmod

使用权限 : 所有使用者

使用方式 : chmod [-cfvR] [--help] [--version] mode

file...

说明 : Linux/Unix 的档案存取权限分为三级 :

档案拥有者、群组、其他。利用 chmod

可以藉以控制档案如何被他人所存取。

参数格式 :

mode : 权限设定字串,格式如下 :

[ugoa...][[+-=][rwxX]...][,...],其中

u 表示该档案的拥有者,g

表示与该档案的拥有者属于同一个群体(group)者,o

表示其他以外的人,a 表示这三者皆是。

+ 表示增加权限、- 表示取消权限、=

表示唯一设定权限。

r 表示可读取,w 表示可写入,x

表示可执行,X

表示只有当该档案是个子目录或者该档案已经被设定过为可执行。

-c : 若该档案权限确

实已经更改,才显示其更改动作

-f :

若该档案权限无法被更改也不要显示错误讯息

-v : 显示权限变更的详细资料

-R :

对目前目录下的所有档案与子目录进行相同的权限变更(即以递回的方式逐个变更)

--help : 显示辅助说明

--version : 显示版本

范例 :将档案 file1.txt 设为所有人皆可读取

:

chmod ugo+r file1.txt

将档案 file1.txt 设为所有人皆可读取

:

chmod a+r file1.txt

将档案 file1.txt 与 file2.txt

设为该档案拥有者,与其所属同一个群体者可写入,但其他以外的人则不可写入

:

chmod ug+w,o-w file1.txt file2.txt

将 ex1.py 设定为只有该档案拥有者可以执行

:

chmod u+x ex1.py

将目前目录下的所有档案与子目录皆设为任何人可读取

:

chmod -R a+r *

此外chmod也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权限如 chmod 777

file

语法为:chmod abc file

其中a,b,c各为一个数字,分别表示User、Group、及Other的权限。

r=4,w=2,x=1

若要rwx属性则4+2+1=7;

若要rw-属性则4+2=6;

若要r-x属性则4+1=5。

范例:

chmod a="rwx" file

chmod 777 file

效果相同

chmod ug="rwx",o=x file

chmod 771 file

效果相同

若用chmod 4755

filename可使此程式具有root的权限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确认系统中vsFTPd的安装和版本情况: [root@localhost ~]#rpm –q vsftpd 安装vsFTPd命令: [root@localhost Server]#rpm –ivh vsftpd-2.0.5-12.el5.i386.rpm 在vsftpd.conf文件中配置匿名访问: anonymous_enable=YES 启动vsFTPd服务 [root@localhost ~]#/etc/init.d/vsftpd start 停止vsFTPd服务 [root@localhost ~]#/etc/init.d/vsftpd stop 重新启动vsFTPd服务 [root@localhost ~]#/etc/rc.d/init.dvsftpd restart 重启vsftpd服务: [root@localhost ~]#/etc/rc.d/init.dvsftpd condrestart vsFTPd的配置 在vsftpd.conf文件中配置监听地址 listen_address=ip address 在vsftpd.conf文件中配置控制端口的格式为: listen_port=port_value vsftpd.conf文件 主动模式的相关配置参数如下:  port_enable=YES|NO  connetc_from_port_20=YES|NO  ftp_data_port=port number  port_promiscuous=YES|NO 关于被动模式的相关配置参数如下:  pasv_enable=YES|NO  pasv_min_port=port number  pasv_promiscuous=YES|NO  pasv_address= IP address ASCII模式相关配置参数如下: ascii_download_enable=YES|NO ascii_upload_enable=YES|NO 超时选项: idle_session_timeout data_connection_timeout accept_timeout connect_timeout 负载控制: max_clients=numerical value max_per_ip=numerical value anon_max_rate=value local_max_rate=value vsFTPd的具体应用 打开vsFTPd的配置文件: [root@localhost ~]# vi /etc/vsftpd/vsftpd.conf 打开匿名用户支持: anonymous_enable=YES 打开写支持: write_enable=YES 允许上传; anon_upload_enable=YES 允许匿名用户上传; anon_mkdir_write_enable=YES 允许匿名用户创建目录和上传; anon_other_write_enable=NO 但不允许匿名用户删除和改名; 执行以下指令让匿名用户具备写权限: [root@localhost ~]#chmod ftp.root /var/ftp/pub 重启vsFTPd服务: [root@localhost ~]# service vsftpd restart 匿名服务器测试 匿名登录vsFTPd匿名服务器,登录名为anonymous,密码都为空: [root@localhost ~]# ftp 192.168.1.6 测试能否上传文件,输入!ls命令查看匿名用户拥有哪些文件: ftp>!ls 假设匿名用户在本机/var/tmp目录下有一个名为test.txt的文件,使用以下命令测试是否能将其传到服务器上: ftp> put test.txt 最后测试匿名用户是否能够新建目录: ftp>mkdir hello /incoming/hello目录建立成功,即测试成功。 配置高安全级别的匿名FTP服务器 在配置文件/etc/vsftpd/vsftpd.conf修改或添加如下设置: anonymous_enable=YES 启用匿名访问 local_enable=NO 关闭本地用户访问 write_enable=NO 关闭本地用户的写权限 anon_upload_enable=NO 关闭匿名用户的上传权限 anon_mkdir_write_enable=NO 关闭匿名用户创建目录和写入文件权限 anon_other_write_enable=NO 关闭匿名用户删除、改名的权限 安全调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