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公式c语言double,海伦公式

原理简介

中国宋代的数学家秦九韶也提出了“三斜求积术”,它与海伦公式基本一样。

假设在平面内,有一个三角形,边长分别为a、b、c,三角形的面积S可由以下公式求得:

S=√[p(p-a)(p-b)(p-c)]

而公式里的p为半周长:

p=(a+b+c)/2

注:'Metrica'(《度量论》)手抄本中用s作为半周长,所以S=√[p(p-a)(p-b)(p-c)] 和S=√[s(s-a)(s-b)(s-c)]两种写法都是可以的,但多用p作为半周长。

由于任何n边的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n-2个三角形,所以海伦公式可以用作求多边形面积的公式。比如说测量土地的面积的时候,不用测三角形的高,只需测两点间的距离,就可以方便地导出答案。证明过程

证明(1)

与海伦在他的著作'Metrica'(《度量论》)中的原始证明不同,在此我们用三角公式和公式变形来证明。设三角形的三边a、b、c的对角分别为A、B、C,则余弦定理为下述推导

cosC = (a^2+b^2-c^2)/2ab

S=1/2*ab*sinC

=1/2*ab*√(1-cos^2 C)

=1/2*ab*√[1-(a^2+b^2-c^2)^2/4a^2*b^2]

=1/4*√[4a^2*b^2-(a^2+b^2-c^2)^2]

=1/4*√[(2ab+a^2+b^2-c^2)(2ab-a^2-b^2+c^2)]

=1/4*√[(a+b)^2-c^2][c^2-(a-b)^2]

=1/4*√[(a+b+c)(a+b-c)(a-b+c)(-a+b+c)]

设p=(a+b+c)/2

则p=(a+b+c)/2,p-a=(-a+b+c)/2,p-b=(a-b+c)/2,p-c=(a+b-c)/2,

上式=√[(a+b+c)(a+b-c)(a-b+c)(-a+b+c)/16]

=√[p(p-a)(p-b)(p-c)]

所以,三角形ABC面积S=√[p(p-a)(p-b)(p-c)][2]

证明⑵

中国宋代的数学家秦九韶也提出了“三斜求积术”。它与海伦公式基本一样,其实在《九章算术》中,已经有求三角形公式“底乘高的一半”,在实际丈量土地面积时,由于土地的面积并不是三角形,要找出它来并非易事。所以他们想到了三角形的三条边。如果这样做求三角形的面积也就方便多了。但是怎样根据三边的长度来求三角形的面积?直到南宋,中国著名的数学家秦九韶提出了“三斜求积术”。

秦九韶他把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称为小斜、中斜和大斜。“术”即方法。三斜求积术就是用小斜平方加上大斜平方,送到中斜平方,取相减后余数的一半,自乘而得一个数,小斜平方乘以大斜平方,送到上面得到的那个。相减后余数被4除,所得的数作为“实”,作1作为“隅”,开平方后即得面积。所谓“实”、“隅”指的是,在方程px 2=q,p为“隅”,q为“实”。以△、a,b,c表示三角形面积、大斜、中斜、小斜,所以q=1/4{a^2*c^2-[(a^2+c^2-b^2)/2 ]^2}

当P=1时,△ 2=q,

△=√1/4{a^2*c^2-[(a^2+c^2-b^2)/2 ]^2}

因式分解得

△ ^2=1/4[4a^2c^2-(a^2+c^2-b^2)^2]

=1/4[(c+a) ^2-b ^2][b^ 2-(c-a)^ 2]

=1/4(c+a+b)(c+a-b)(b+c-a)(b-c+a)

=1/4(c+a+b)(a+b+c-2b)(b+c+a-2a)(b+a+c-2c)

=1/4[2p(2p-2a)(2p-2b)(2p-2c)]

=p(p-a)(p-b)(p-c)

由此可得:

S△=√[p(p-a)(p-b)(p-c)]

其中p=1/2(a+b+c)

这与海伦公式完全一致,所以这一公式也被称为“海伦-秦九韶公式”。

S=√1/4{a^2*c^2-[(a^2+c^2-b^2)/2 ]^2} .其中c>b>a.

根据海伦公式,我们可以将其继续推广至四边形的面积运算。如下题:

已知四边形ABCD为圆的内接四边形,且AB=BC=4,CD=2,DA=6,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这里用海伦公式的推广

S圆内接四边形= 根号下(p-a)(p-b)(p-c)(p-d) (其中p为周长一半,a,b,c,d,为4边)

代入解得s=8√ 3

证明⑶

在△ABC中∠A、∠B、∠C对应边a、b、c

O为其内切圆圆心,r为其内切圆半径,p为其半周长

有tanA/2tanB/2+tanB/2tanC/2+tanC/2tanA/2=1

r(tanA/2tanB/2+tanB/2tanC/2+tanC/2tanA/2)=r

∵r=(p-a)tanA/2=(p-b)tanB/2=(p-c)tanC/2

∴ r(tanA/2tanB/2+tanB/2tanC/2+tanC/2tanA/2)

=[(p-a)+(p-b)+(p-c)]tanA/2tanB/2tanC/2

=ptanA/2tanB/2tanC/2

=r

∴p^2r^2tanA/2tanB/2tanC/2=pr^3

∴S^2=p^2r^2=(pr^3)/(tanA/2tanB/2tanC/2)

=p(p-a)(p-b)(p-c)

∴S=√p(p-a)(p-b)(p-c)

证明⑷

通过使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结合证明 (具体可以参考证明方法1)推广相关

介绍

关于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解题中主要应用的有:

设△ABC中,a、b、c分别为角A、B、C的对边,ha为a边上的高,R、r分别为△ABC外接圆、内切圆的半径,p = (a+b+c)/2,则S△ABC

=1/2 aha

=1/2 ab×sinC

= r p

= 2R^2sinAsinBsinC

= √[p(p-a)(p-b)(p-c)]

其中,S△ABC =√[p(p-a)(p-b)(p-c)] 就是著名的海伦公式,在希腊数学家海伦的著作《测地术》中有记载。关于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解题中主要应用的有:设△abc中,a、b、c分别为角a、b、c的对边,ha为a边上的高,r、r分别为△abc外接圆、内切圆的半径,p = (a+b+c),则s△abc = aha= ab×sinc = r p= 2r2sinasinbsinc

其中,s△abc = 就是著名的海伦公式,在希腊数学家海伦的著作《测地术》中有记载。

海伦公式在解题中有十分重要的应用。

一、 海伦公式的变形

s=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二、海伦公式的证明

证一 勾股定理

分析:先从三角形最基本的计算公式s△abc = aha入手,运用勾股定理推导出海伦公式。

证明:如图ha⊥bc,根据勾股定理,得:

x = y =

ha = = =

∴ s△abc = aha= a× =

此时s△abc为变形④,故得证。

证二:斯氏定理

分析:在证一的基础上运用斯氏定理直接求出ha。

斯氏定理:△abc边bc上任取一点d,

若bd=u,dc=v,ad=t.则

t 2 =

证明:由证一可知,u = v =

∴ ha 2 = t 2 = -

∴ s△abc = aha = a ×

此时为s△abc的变形⑤,故得证。

证三:余弦定理

分析:由变形② s = 可知,运用余弦定理 c2 = a2 + b2 -2abcosc 对其进行证明。

证明:要证明s =

则要证s =

=

= ab×sinc

此时s = ab×sinc为三角形计算公式,故得证。

证四:恒等式

分析:考虑运用s△abc =r p,因为有三角形内接圆半径出现,可考虑应用三角函数的恒等式。

恒等式:若∠a+∠b+∠c =180○那么

tg · tg + tg · tg + tg · tg = 1

证明:如图,tg = ①

tg = ②

tg = ③

根据恒等式,得:

+ + =

①②③代入,得:

∴r2(x+y+z) = xyz ④

如图可知:a+b-c = (x+z)+(x+y)-(z+y) = 2x

∴x = 同理:y = z =

代入 ④,得:r 2 · =

两边同乘以 ,得:

r 2 · =

两边开方,得:r · =

左边r · = r·p= s△abc 右边为海伦公式变形①,故得证。

证五:半角定理

半角定理:tg =

tg =

tg =

证明:根据tg = = ∴r = × y ①

同理r = × z ② r = × x ③

①×②×③,得:r3 = ×xyz

应用

由于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计算四边形的面积,所以需要对海伦公式进行推广。由于三角形内接于圆,所以猜想海伦公式的推广为:在任意内接与圆的四边形ABCD中,设p=,则S四边形=

现根据猜想进行证明。

证明:如图,延长DA,CB交于点E。

设EA = e EB = f

∵∠1+∠2 =180° ∠2+∠3 =180°

∴∠1 =∠3 ∴△EAB≌△ECD

∴ = = =

解得:e = ① f = ②

由于S四边形ABCD = S△EAB

将①,②跟b = 代入公式变形④,得到:

∴S四边形ABCD =

所以,海伦公式的推广得证。证明过程

证明

⑴与海伦在他的著作'Metrica'(《度量论》)中的原始证明不同,在此我们用三角公式和公式变形来证明。设三角形的三边a、b、c的对角分别为A、B、C,则余弦定理为下述推导

cosC = (a^2+b^2-c^2)/2ab

S=1/2*ab*sinC

=1/2*ab*√(1-cos^2 C)

=1/2*ab*√[1-(a^2+b^2-c^2)^2/4a^2*b^2]

=1/4*√[4a^2*b^2-(a^2+b^2-c^2)^2]

=1/4*√[(2ab+a^2+b^2-c^2)(2ab-a^2-b^2+c^2)]

=1/4*√[(a+b)^2-c^2][c^2-(a-b)^2]

=1/4*√[(a+b+c)(a+b-c)(a-b+c)(-a+b+c)]

设p=(a+b+c)/2

则p=(a+b+c)/2,p-a=(-a+b+c)/2,p-b=(a-b+c)/2,p-c=(a+b-c)/2,

上式=√[(a+b+c)(a+b-c)(a-b+c)(-a+b+c)/16]

=√[p(p-a)(p-b)(p-c)]

所以,三角形ABC面积S=√[p(p-a)(p-b)(p-c)]

证明⑵中国宋代的数学家秦九韶在1247年也提出了“三斜求积术”。它与海伦公式基本一样,其实在《九章算术》中,已经有求三角形公式“底乘高的一半”,在实际丈量土地面积时,由于土地的面积并不是三角形,要找出它来并非易事。所以他们想到了三角形的三条边。如果这样做求三角形的面积也就方便多了。但是怎样根据三边的长度来求三角形的面积?直到南宋,中国著名的数学家秦九韶提出了“三斜求积术”。

秦九韶他把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称为小斜、中斜和大斜。“术”即方法。三斜求积术就是用小斜平方加上大斜平方,送到中斜平方,取相减后余数的一半,自乘而得一个数,小斜平方乘以大斜平方,送到上面得到的那个。相减后余数被4除,所得的数作为“实”,作1作为“隅”,开平方后即得面积。

所谓“实”、“隅”指的是,在方程px 2=q,p为“隅”,q为“实”。以△、a,b,c表示三角形面积、大斜、中斜、小斜,所以

q=1/4{a^2*c^2-[(a^2+c^2-b^2)/2 ]^2}

当P=1时,△ 2=q,

△=√1/4{a^2*c^2-[(a^2+c^2-b^2)/2 ]^2}

因式分解得

△ ^2=1/4[4a^2c^2-(a^2+c^2-b^2)^2]

=1/4[(c+a) ^2-b ^2][b^ 2-(c-a)^ 2]

=1/4(c+a+b)(c+a-b)(b+c-a)(b-c+a)

=1/4(c+a+b)(a+b+c-2b)(b+c+a-2a)(b+a+c-2c)

=1/4[2p(2p-2a)(2p-2b)(2p-2c)]

=p(p-a)(p-b)(p-c)

由此可得:

S△=√[p(p-a)(p-b)(p-c)]

其中p=1/2(a+b+c)

这与海伦公式完全一致,所以这一公式也被称为“海伦——秦九韶公式”。

146266325_1_20181007090456576.jpg海伦公式

S=√1/4{a^2*c^2-[(a^2+c^2-b^2)/2 ]^2} .其中c>b>a.

根据海伦公式,我们可以将其继续推广至四边形的面积运算。如下题:

已知四边形ABCD为圆的内接四边形,且AB=BC=4,CD=2,DA=6,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这里用海伦公式的推广

S圆内接四边形= 根号下(p-a)(p-b)(p-c)(p-d) (其中p为周长一半,a,b,c,d,为4边)

代入解得s=8√ 3

证明⑶海伦公式

在△ABC中∠A、∠B、∠C对应边a、b、c

O为其内切圆圆心,r为其内切圆半径,p为其半周长

有tanA/2tanB/2+tanB/2tanC/2+tanC/2tanA/2=1

r(tanA/2tanB/2+tanB/2tanC/2+tanC/2tanA/2)=r

∵r=(p-a)tanA/2=(p-b)tanB/2=(p-c)tanC/2

∴ r(tanA/2tanB/2+tanB/2tanC/2+tanC/2tanA/2)

=[(p-a)+(p-b)+(p-c)]tanA/2tanB/2tanC/2

=ptanA/2tanB/2tanC/2

=r

∴p^2r^2tanA/2tanB/2tanC/2=pr^3

∴S^2=p^2r^2=(pr^3)/(tanA/2tanB/2tanC/2)

=p(p-a)(p-b)(p-c)

∴S=√p(p-a)(p-b)(p-c)

证明⑷通过使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结合证明 (具体可以参考证明方法1)推广

关于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解题中主要应用的有:

设△ABC中,a、b、c分别为角A、B、C的对边,ha为a边上的高,R、r分别为△ABC外接圆、内切圆的半径,p = (a+b+c)/2,则

S△ABC

=1/2 aha

=1/2 ab×sinC

= r p

= 2R^2sinAsinBsinC

= √[p(p-a)(p-b)(p-c)]

其中,S△ABC =√[p(p-a)(p-b)(p-c)] 就是著名的海伦公式,在希腊数学家海伦的著作《测地术》中有记载。关于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解题中主要应用的有:

设△abc中,a、b、c分别为角a、b、c的对边,ha为a边上的高,r、r分别为△abc外接圆、内切圆的半径,p = (a+b+c),则

s△abc = aha= ab×sinc = r p

= 2r2sinasinbsinc

其中,s△abc = 就是著名的海伦公式,在希腊数学家海伦的著作《测地术》中有记载。

海伦公式在解题中有十分重要的应用。

一、 海伦公式的变形

s=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二、 海伦公式的证明

证一 勾股定理

分析:先从三角形最基本的计算公式s△abc = aha入手,运用勾股定理推导出海伦公式。

证明:如图ha⊥bc,根据勾股定理,得:

x = y =

ha = = =

∴ s△abc = aha= a× =

此时s△abc为变形④,故得证。

证二:斯氏定理

分析:在证一的基础上运用斯氏定理直接求出ha。

斯氏定理:△abc边bc上任取一点d,

若bd=u,dc=v,ad=t.则

t 2 =

证明:由证一可知,u = v =

∴ ha 2 = t 2 = ——

∴ s△abc = aha = a ×

=

此时为s△abc的变形⑤,故得证。

证三:余弦定理

分析:由变形② s = 可知,运用余弦定理 c2 = a2 + b2 ——2abcosc 对其进行证明。

证明:要证明s =

则要证s =

=

= ab×sinc

此时s = ab×sinc为三角形计算公式,故得证。

证四:恒等式

分析:考虑运用s△abc =r p,因为有三角形内接圆半径出现,可考虑应用三角函数的恒等式。

恒等式:若∠a+∠b+∠c =180○那么

tg · tg + tg · tg + tg · tg = 1

证明:如图,tg = ①

tg = ②

tg = ③

根据恒等式,得:

+ + =

①②③代入,得:

∴r2(x+y+z) = xyz ④

如图可知:a+b——c = (x+z)+(x+y)——(z+y) = 2x

∴x = 同理:y = z =

代入 ④,得:r 2 · =

两边同乘以 ,得:

r 2 · =

两边开方,得:r · =

左边r · = r·p= s△abc 右边为海伦公式变形①,故得证。

证五:半角定理

半角定理:tg =

tg =

tg =

证明:根据tg = = ∴r = × y ①

同理r = × z ② r = × x ③

①×②×③,得:r3 = ×xyz应用

海伦公式证明证一:勾股定理

海伦公式

勾股定理证明海伦公式

证二:斯氏定理

证三:余弦定理分析:由变形② S = 可知,运用余弦

斯氏定理证明海伦公式

定理 c^2 = a^2 + b^2 ——2abcosC 对其进行证明。

证明:要证明S =

则要证S = ab×sinC

此时S = (ab×sinC)/2为三角形计算公式,故得证。

146266325_2_20181007090456779.jpg海伦公式

证四:恒等式

恒等式证

恒等式证明⑵

证五:半角定理

∵由证一,x = = ——c = p——c

y = = ——a = p——a

z = = ——b = p——b

∴ r3 = ∴ r =

∴S△ABC = r·p = 故得证。

146266325_3_20181007090456936.jpg海伦公式

推广

由于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计算四边形的面积,所以需要对海伦公式进行推广。由于三角形内接于圆,所以猜想海伦公式的推广为:在任意内接与圆的四边形ABCD中,设p=,则S四边形=

现根据猜想进行证明。

证明:如图,延长DA,CB交于点E。

设EA = e EB = f

∵∠1+∠2 =180° ∠2+∠3 =180°

146266325_4_2018100709045745.jpg海伦公式

∴∠1 =∠3 ∴△EAB≌△ECD

∴ = = =

解得:e = ① f = ②

由于S四边形ABCD = S△EAB

将①,②跟b = 代入公式变形④,得到:

∴S四边形ABCD =

所以,海伦公式的推广得证例题

146266325_5_20181007090457233.jpg

海伦公式C语言版:

如图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O中,SABCD =,AD = 1,AB = 1,CD = 2.

求:四边形可能为等腰梯形。

解:设BC = x

由海伦公式的推广,得:

(4——x)(2+x)2 =27

x4——12x2——16x+27 = 0

x2(x2—1)——11x(x——1)——27(x——1) = 0

(x——1)(x3+x2——11x——27) = 0

x = 1或x3+x2——11x——27 = 0

当x = 1时,AD = BC = 1

∴ 四边形可能为等腰梯形。

在程序中实现(VBS):

dim a,b,c,p,q,s

a=inputbox('请输入三角形第一边的长度')

b=inputbox('请输入三角形第二边的长度')

c=inputbox('请输入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度')

a=1*a

b=1*b

c=1*c

p=(a+b+c)*(a+b-c)*(a-b+c)*(-a+b+c)

q=sqr(p)

s=(1/4)*q

msgbox('三角形面积为'&s),,'三角形面积'

在VC中实现

#include#includemain()

int a,b,c,s;

printf('输入第一边\n');

scanf('%d',&a);

printf('输入第二边\n');

scanf('%d',&b);

printf('输入第三边\n');

scanf('%d',&c);

s=(a+b+c)/2;

printf('面积为:%f\n',sqrt(s*(s-a)*(s-b)*(s-c)));

C#版: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Text;

namespace CST09078

class Program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double a,b,c,p,s;

Console.WriteLine('输入第一条边的长度:\n');

a = Convert.ToDouble(Console.ReadLine());

Console.WriteLine('输入第二条边的长度:\n');

b = Convert.ToDouble(Console.ReadLine());

Console.WriteLine('输入第三条边的长度:\n');

c = Convert.ToDouble(Console.ReadLine());

p =(a+b+c)/2;

s = Math.Sqrt(p*(p - a)*(p - b)*(p - c));

Console.WriteLine('我算出来的面积是{0}',s);

Console.Read();

pascal版:

program x;

var

a,b,c:real;

function xb(x,y,z:real):real;

var

p,s:real;

begin

p:=(x+y+z)/2;

s:=sqrt(p*(p-x)*(p-y)*(p-z));

xb:=s;

end;

begin

readln(a,b,c);

writeln(xb(a,b,c):0:2);

end.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