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服务器电源接口,服务器电源规范解析

服务器电源规范解析

服务器的动力之源、稳定之源

服务器电源有ATX电源和SSI电源两大类产品。ATX电源就是我们平常台式机使用的电源,在服务器领域这种电源主要被用在低端的塔式服务器及工作站上。而SSI电源则是Intel推出的一种服务器专用电源规范。

台式PC电源的发展经过了AT、ATX、ATX 12V三个阶段。目前的ATX电源已进入ATX 12V电源时代,与早期的 ATX 2.03标准相比,2000年2月便已推出的ATX 12V 1.0标准,增大了电源+12V输出能力,增加了+12V输出线,并增加了一只4芯的+12V接插头,这是首次为CPU单独增加的电源接口,而不再使用之前的+5V电压。这样加强了+12V输出电压,可获得比+5V电压大许多的高负载性及更大更恒定的功率,可解决P4处理器的高功耗需求。

而在2004年4月推出的ATX 12V 2.0标准中Intel又为ATX 12V 2.0电源增加了一个可拆的4pin接口,让电源主输出接口由20pin改为24pin.双+12V输出,一路为CPU供电,一路为主板、PCI-E及其他设备供电,以满足高性能PCI-E显卡的需求。而在2007年4月3日推出的ATX 12V 2.3标准中,Intel降低了各路电压最小输出时电流,提高了12V1输出能力降低了12V2输出能力,可更好满足显卡功耗的不断提升与新至强等主流CPU功耗持续下降的需求。针对ATX 12V 2.2版规范中最低的功率输出标准只有250W的问题,推出了180W、220W、270W三个功率级别的单路+12V电源标准,为入门级用户提供了更经济的选择;推出了300W、350W、400W、450W等大功率级别,以便更好的支持服务器/游戏工作站等高端平台。

而2008年2月23日推出的ATX 12V 2.31版则是ATX电源的最新规范,其对ATX 12V 2.3版规范做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将在ATX 12V 2.3版规范上去掉PW-OK信号重新加回到ATX 12V 2.31版当中;对CFX12V的交错负载进行一系列的调整,用户能够更为自由的搭配CPU以及显卡,而不用担心会出现兼容性或不稳定等问题等等。

目前的服务器用ATX电源大多遵循ATX 12V 2.3版本,能提供一个24Pin接口(为了兼容老主板的20Pin接口,一般由一个 20Pin接口和一个4Pin接口组合成),主要用于主板供电;一个8Pin接口(一般由两个4Pin接口组合成),主要用于CPU供电;一个6Pin接口(可通过D型接口转6Pin接口的转接线转接),主要用于中高端显卡供电等。

SSI EPS 12V电源外观和主流的ATX电源一样

而SSI(Server System Infrastructure)电源则是服务器的专用电源。该规格为服务器厂商在刀片、机箱和管理软件层面设计、制造兼容和具有互操作性的服务器部件提供设计参考,可简化产品开发过程,降低产品开发成本。根据使用的环境和规模的不同,SSI规范又可以分为TPS、EPS、MPS、DPS四种子规范。

EPS(Entry Power Supply Specification)规范基于ATX电源,主要为单电源供电的中低端服务器设计,额定功率可达450W以上,是市场上最常见的服务器电源产品。

TPS(Thin Power Supply Specification)规范主要为需要冗余工作强调有冗余保护功能的服务器设计,可实现4组电源并联冗余工作,由系统提供风扇散热。

MPS(Midrange Power Supply Specification)规范主要针对4路以上CPU的高端服务器系统设计,额定功率在375~450W,可单独使用,也可冗余使用。

DPS(Distributed Power Supply Specification)规范主要针对机房供电系统设计,最小功率为800W,是单48V直流电压输出的供电系统,通过二次供电输出负载需要的+5V、+12V、+3.3V直流电。

  • 0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Linux高性能服务器编程是一门专注于使用Linux操作系统和相关技术进行高效服务器开发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开发者需要充分利用Linux操作系统的特性和提供的各种工具,以确保服务器能够快速、稳定地处理大量并发请求。 以下是一些涉及到Linux高性能服务器编程的关键概念和技术: 1. 多进程/多线程编程:Linux提供了多进程和多线程编程模型,可以利用多核处理器的并行计算能力,并实现并发处理。开发者需要了解进程与线程的概念、创建和管理多进程/多线程的方法,以及进程间/线程间的通信与同步机制。 2. 异步IO编程:异步IO编程模型可以提高服务器的并发处理能力。Linux提供了epoll、kqueue等机制来实现高效的事件驱动编程,开发者可以利用这些机制实现非阻塞IO,处理大量的并发请求。 3. 网络编程:服务器通常需要与客户端进行网络通信。Linux提供了socket编程接口,开发者可以使用TCP/IP或UDP协议进行网络通信。熟悉socket编程接口、网络协议和网络编程相关技术是进行高性能服务器开发的基础。 4. 内存管理:Linux提供了丰富的内存管理机制,包括内存映射、共享内存等。开发者需要了解内存管理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合理地管理服务器的内存资源。 5. 性能调优:为了达到高性能的要求,开发者需要对服务器进行性能调优。这包括对代码进行优化、减少系统调用的开销、合理配置系统参数等。 总之,Linux高性能服务器编程是一个广阔而复杂的领域,需要开发者具备扎实的编程基础和对Linux操作系统的深入理解。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