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的诸多区域中,数学区作为缺一不可的活动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对幼儿前期知识经验的巩固,也是对后期内容的延伸。而在影响区角活动顺利开展的众多因素中,材料的提供是重要因素之一,幼儿通过操作游戏材料在实现娱乐功能的同时实现了它的教育功能,从而得到发展。因此,就数学区材料提供、投放问题的思考,本学期我围绕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从幼儿活动材料的多样性、层次性、提供发展合作性游戏的玩具材料入手提供本学期的数学区活动材料。
一、区角材料的投放与日常教学活动相结合
中班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其学习的特点仍要以操作为主,在操作中获得数学经验,而在集中活动时,常能看到由于时间、课程安排等原因中断了幼儿的操作活动而出现幼儿还不理解或玩得不尽兴的情况,为此我们可以把相关的操作材料投放到数学区让幼儿操作,让他们区角活动不断地与不同材料互动,获得相关经验。例如,“串链子”,应准备四种不同颜色、形状的塑料珠和长短不一的扭扭棒。幼儿可以选择按塑料珠子的形状、颜色的特征来进行有规律排序并串成美丽的脚链、手链、项链等,孩子乐意、享受用自己串好的链子来打扮自己,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亦乐乎。
二、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
在数学区的操作材料中,除了提供丰富的桌面操作材料,如,用一个月饼盒和决明子来布置一个小菜地,还为幼儿提供了1~10的数卡和10种数量都为10的蔬菜,有的幼儿玩起了“种菜”的游戏,先插上数卡,根据上面的数字种上相应数量的蔬菜;有的幼儿玩起了“卖菜”的游戏,在买菜时,买菜的幼儿会告诉同伴我要买6根红萝卜,2个茄子等不同玩法。
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喜欢、适合自己的材料,并通过与材料不断的互动,扩展出多种玩法,习得相关的数学经验。
三、材料的投放应尊重幼儿的发展差异
一个班级中,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提供一样难度的材料,有可能限制能力强的幼儿的发展,也有可能挫伤能力弱的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特别强调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因此,在同一区角中只有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才可以满足幼儿的不同操作需求。材料层次性地提供遵循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求,让幼儿在自主选择适宜自己感兴趣的玩具中探索玩法、发展能力,也建立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从而树立自信心。
四、提供发展合作性游戏的玩具材料
随着幼儿同伴交往需求与能力的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性也逐步发展。为此,在中班可以适当增加发展合作性游戏的玩具材料。
在提供操作材料时,我们只有了解幼儿的需要和从实际发展水平出发,认识幼儿发展的差异性,才能提供让每个幼儿适合、感兴趣的操作材料并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从而真正实现它的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