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以频散分析为核心的面波勘探方法的数据处理流程可以描述为:
1)采集多道地震记录;
2)利用波场变换等方法形成记录的频散能量图;
3)按频散能量的聚焦趋势从频散能量图中拾取各阶面波频散曲线;
4)频散曲线反演得到横波速度。
由此可知,形成记录的频散能量图是面波数据处理的关键步骤,频散能量图的分辨率直接影响着频散曲线拾取的精度。常用的频散能量成像方法主要包括τ-p变换、f-k变换、相移法、频率分解法和高分辨线性拉东变换等。今天,我们将通过一个四层递增型地质模型瑞雷波模拟数据的应用实例来展示相移法的内涵,并在文中给出有关代码。
基本算法
对于一个面波地震记录u(x, t),其对应的傅立叶变换可以表示为u(x, ω),u(x, ω)由振幅项A(x, ω)和相位项P(x, ω)构成,即:
其中,ω是圆频率,i是虚数单位,振幅项A(x, ω)主要反应了球面扩散对振幅的影响和介质的衰减特性,相位项P(x, ω)保存了波的走时信息或者说相位信息,相位项中的负号表示震源在左侧激发。在远场近似条件下,可以将波的扩散模式看作平面扩散,即:
其中,x是震源到检波点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