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gboost 怎么读_都说学好英语分级读物必不可少,究竟该怎么读嘛

本文提供了一套实用的英语分级读物阅读指南,包括如何利用封面封底激发兴趣、内页阅读技巧及读后拓展方法,旨在帮助家长更好地引导孩子进行英语阅读。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今天这篇文章,算是咱们前段时间“英文分级读物科普系列”的一个“售后服务”~什么啊,连载吗?!没错,告诉了大家哪些分级读物好,也得告诉大家怎么读呀!我就不客气地一条龙承包了~

大家都知道阅读非常重要,知道分级读物非常非常重要,也愿意花时间精力和孩子共读,但一想到“是英语啊?”,可能有些家长就犯怵了!

还有,分级读物营养丰富,教育目的性非常明显,就是要引导孩子一步一步稳稳地往语言学习的高处走。但,却不如绘本故事“卖相佳”,相对枯燥,少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能让孩子沉浸其中;再随手翻开一本,来来回回都是大量重复的句式,还有为了照顾孩子尽快上路的高频词设计……总之,很有可能就是——

花了很多钱,一整套一整套往家搬,可孩子兴趣缺缺,书本大多都搁角落吃灰;花了很多时间,不厌其烦地导读、伴读、陪上阅读课,孩子的阅读能力却原地打转,甚至渐渐抵触。

到底该怎么做?到底哪做错了?

我先用之前也反复提到过的“英文伴读三原则”,快速回答大家!

自己上,没商量!

咱们平台大部分孩子,估计都是有阅读班、伴读课的。但我还是想说,父母的陪伴,是什么课什么名师都替代不了的。哪怕你每天只有很短的时间能够匀给孩子。

大家想想,孩子读中文绘本、汉语启蒙,不都是咱们自己来的么?面对陌生的语言,刚开始起步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陪伴,带TA入门。

口语渣,没关系!

咱们这代家长,总难过那道“口语关”,一开口就别扭不自信。可没关系啊!很多成年人,尤其生长在南方地区的(比如我),普通话也不怎么标准,或多或少都带点方言调调,可00后、10后的孩子们普通话都挺正宗,因为他们平时接触到标准语音的渠道很多啊!

So别想太多,家长的口语输入远远没有那么重大的影响,孩子总会从视频、音频等等渠道接收到更多、更正宗的输入,最后东风压倒西风,总量取胜

全英文,不强求!

有些家长觉得照着书读还是ok的,就是没办法串起来讲一个完整的故事。额,前面也说了,分级读物是教材型的,重复的句式、表达挺多,只能靠带读的人通过不同的表现、表达,来加工原材料;如果完全照着读,孩子很难感受到趣味。

所以,冒点中文完全可以!先让孩子理解这本书的内容,get到有意思的点,TA才会有进一步了解书本内容的好奇!孩子能理解大部分内容,能产生兴趣,亲子阅读就达到效果了!

用两个例子或许大家更好理解——

方法1:全英文带娃读一本书,TA听不懂,自己也别扭,娃进而不喜欢,进而没想法,进而不想学,进而有抵触……

方法2:半中文半英文的带读,娃不懂的用中文解释,书本没有的用中文拓展。娃觉得 有点意思,进而很专注,进而问问题,问题得到解答,更觉得有意思,如果类似《牛津树》这类效果和追剧差不多的读物,急吼吼地要往下读也很正常……

原则交代完毕,现在开始说方法

咱们要有信心。带孩子读英文分级读物,无非也是读书,只不过把中文换成了英文,难度增加了一丢丢,但本质上还是相似的。

也要更用心。由于英语不是母语,分级读物的教育性也得全部发挥出来,所以,带读分级读物的细节上,需要家长更加注意,更用心,读得更细致,把知识性、趣味性都读出来。

具体怎么做?咱们带上刚才的“英文伴读三原则”挨个看。

01

读前准备

读前准备,是和中文阅读最大的不同,这个环节,专指家长的准备。其实,后面要讲的“怎么读封面封底”、“怎么读内页”、“读后拓展”,都可以在【读前准备】这个环节里,一一搞定。

读本内容的大意要心里有数

拿起一本中文绘本,随手翻一翻,大概就能知道讲得是什么。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注定要花更多时间去弄清楚书本大意。

家长对要读的内容、基本信息有个大概了解,是基本要求。如果拿起一本不熟悉的书开读,过程中难免停顿、思考,这在孩子听起来,就有一种“出戏”的感觉。如果想用有意思的内容先把娃兜进来,那你自己一定要很熟悉内容。

5W1H原则是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就在用的,用来引导孩子,检验阅读效果效果也很好。其实,它用来帮助家长做读前准备也是百试不爽——

What:大概讲了什么事?

When:什么时候发生的?

Where:在哪里发生的?

Who:主人公是谁?还有其他人物/动物吗?

Why: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是这个结果?

How:解决了什么问题?最后结果是什么?

家长自己了解了,讲出来才顺畅了,孩子心里的疑惑和提出的问题都很快得到回应和解答了,TA才更有信心跟着你一起读下去。

关键词汇、基本句式等语言知识点

这一点,就和中文阅读完全不一样了。我们之前掰过的大牌分级读物,几乎都属于教材型读物,学习性、目的性强强联合,不好好“备课”,hold不住。

经典大牌的分级读物一般会把重点词汇、句型罗列出来,虽说省事不少,still,咱们还是得先自己搞搞清楚。

因为你随便扫下来几页,可能会觉得它非常简单。但细看,就能发现很多重复的词、句。这些不断重复的句型,就是一册书的重点,家长一定要心里有数。如果没好好准备,读一本书很快就过掉了,漏掉了。

7a0b751c818b693b725dffa12101c9e5.png
519fea96e38f8eb60ba3aaa6a622fda5.png
0801b35e7a8de1bb30c645a6e50b078b.png
26e110e1b3d817cf0f4b898172641c34.png

多说一句。绘本一般没有这个设计,家长得自己筛选出重点词汇、句型,可以打印出来,夹在书中,或自己收起来。这样无论读多少次,“教案”在手,重点都有。

当孩子对书本内容比较熟悉、大部分能理解了后,吃不够,这时,你完全可以拿出一份拓展知识点。拓展思维、常识思维、常识类的拓展,家长可提前告诉孩子,或者在读完后提出挑战。

举个例子,读到《Reds and Blues》这本书时,可以借机和孩子一起了解生活中的red和blue,拓展到其它颜色的学习,或者问问孩子“Which color do you like the most?/你最喜欢哪个颜色啊?”

4963e5c47caab1df507ac176cd080904.png

准备引导的问题

读之前有哪些亲子间的讨论?

读封面、封底要问些什么问题?

读内页要问什么问题?

内页中的插图有什么需要特别引导的?

每一页怎么衔接?

读完一本后又该问什么问题让孩子发散思维?

……

这些问题,除非是专业的幼儿英语教育者,一般家长还是建议提前准备准备,以免脑袋一时半会儿转不过来。

问题的形式也是五花八门的,但总体来说,大家可以朝着这5个方面去准备问题:

预测 (Predict) :根据书里已经给出的信息,去猜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推断(Infer):根据书里已经给出的信息,再加上自己平时积累的背景知识,经验经历,去猜想书里并没有提到的信息。

形成图像(Visualize):通过描述性的语言,让孩子在脑中形成画面感。

联系 (Connect):联系“孩子已经知道的、已有经验的”和“书本内容”。

归纳概述 (Summarize) :找到或提炼出书中最重要的信息。

当然咯,也有的娃本身就是十万个为什么,解答完TA的问题后,咱还是得回归主线,继续学习。提前准备问题,也是防止被娃带偏了节奏。

cd73ec396ee7930b7f67277f3d4c0d10.png
f0836d8d5740ae37e28522ef75396c33.png

牛津树 v.s 大猫的读前准备。重点词句、读前、读中问题都大概考虑到了,家长拿到手只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增删。

以上读前准备的资料,有的网上有相关资料的,大家可以多找找,没有的话,还是得自己来了。

02

封面、封底怎么读

分级读物的封面封底一定不能小觑!和其它书不同,分级读物封面封底的的信息量非常之大,暗含许多设计和巧思。所以拿到书先别急着翻页,先引导孩子留意上面的信息,对引发阅读兴趣,引起内容思考非常有用。

观察封面/封底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这样观察封面 :

98ede291f23d475edf9be424bd55b2bd.png

● Who is this?

● What is he doing?

● What is he reading?

● What else can you see on the table?

● Let’s see what’s on the table. This is ... this is.... and this is ...

● Chip is reading a recipe! So why the title is shopping, not cooking ?

● Let's check what happened today!

……

猜测内容

6b311008d4dc6c36a2bbc4a8c7a6a8cd.png

● 看见了什么?

● 一共有几个人呢?

● 她正准备做什么?

● 除了人物,还有些什么?

● 你能猜到这是什么地方吗?

● 咱们再一起读读这本书的标题吧!

● 现在可以告诉我,她准备做什么吗?

有的读物,封底也值得细细品读。

这里想再次猛夸一顿《牛津树》,不愧是几十年的经典读物,设计上的每个细节都值得细细研读。《牛津树》的封底,最好连着封面一起观察、思考。仔细看看封底小人,这可是内容的剧透哦!

Kipper怎么了?

b7a0e0f723dc16824e5ce2ca385ed6de.png

Biff在干嘛?

b400047ead72a75df99310ffa515d79e.png

Chip在玩什么?

e78ba179d7fd75270e426d0ea9434941.png

03

内页怎么读

分级阅读是个让家长又爱又恨的的东西,爱的是跟着一级一级读,英语肯定进步;恨的是,一级一级跟着读下去,不容易,重复太多,让娃兴致勃勃地主动翻页,也不容易。

因为它的知识点就摆在明面上,高频词、重点句式,blablabla。而精心设计的内容多半藏在插图之中和文字之外。照着念?肯定无趣。自己发挥?担心跑偏。到底怎么读?方式很有讲究。

语调起伏,带动沉浸阅读

中文读物的话,你很熟悉,就算不熟悉,看到形容词、语气词,条件反射也能读出情感。英文就不一样了,看到词汇你得先反应一下这是什么意思,再放在语境里想想这该是什么情绪。而分级读物最大的特点,就是重复。如果没反应过来,没好好准备,一直在读同样的内容,孩子喜欢才怪咧!

我之前给大家推荐过一个牛津树的伴读课,选它的最大理由,就是那位带读老师能把看起来平平淡淡,又反复出现一个词组的故事,讲得跟过山车一样起伏跌宕。

比如,一家人第一次看见杂技表演时,Chip发出的“one wheel”应该是惊叹!

c01dbed404a24b98c07f5730b46daafa.png

第二次说出“one wheel”的Chip,语气应该是炫耀又急切的,因为手中的陀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掉了……

c77526ee6860bea4fd5d45e6f222e51e.png

第三次说出“one wheel”的是妈妈,她看到了爸爸骑车自行车玩杂耍,应该是吃惊大叫了一声,这一声吸引了孩子们看到了爸爸的绝活。

b25db01aba4643649b7f59cb15b7b264.png

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关键信息

我认为读物的精彩之处,在于那些“没有说出来的内容”。文字没有写出来,就需要家长带着孩子好好观察。

分辨人物的情绪,关注文字之外、图书之中的细节,这样读下来的一本书,一定比别人更厚,相应地,孩子的理解也更深。

大家看看这幅图,虽然只有两段字,但页面里的信息量可不小。

e177eb780ebf6a663a2b8e03d574deac.png

● 先看妈妈,妈妈骑着什么?手中拿着什么?那她在干什么呢?是不是也在模仿杂耍?你看她颤颤巍巍的,估计也担心自己掉下来~

● 在看旁边的狗狗floppy,也开心的大叫起来。它的叫声,是不是吸引了邻居家的小狗呢?是不是邻居大叔又悄悄冒出来,正暗中观察呢?

● 结合上一页看看——妈妈单手操作的难度比较大,而Chip刚刚是和姐姐合作完成的,所以他朝妈妈竖起了大拇指。

c77526ee6860bea4fd5d45e6f222e51e.png

上一页内容

● 结合下一页看看——姐姐Biff笑得比谁都开心,我猜她一定是从妈妈的做法中受到了启发!果然,接下来Biff找来了滑板车玩起杂耍来。为了安全起见,她还带上头盔了呢!

28d5eec552f3320f456a3056d95baf72.png

下一页内容

提问互动要有难有易,由易到难

刚开始接触分级读物的时候,父母和孩子的互动,可以轻松一点,哄孩子也没什么问题;越往后面的级别读,互动就越需要抓重点、动脑筋。比如,这里说“the children were unhappy”,那观察内容,可不可以用不同的词来表示unhappy呢?

003812f183594d8bd05bf089540edf06.png

语言和文化背后的故事

比如《Good Old Mom》这个故事讲的是妈妈一步一步装扮成圣诞老人的故事,正是让孩子了解中西方不同节日的好机会。可以通过妈妈的装扮步骤,先来了解圣诞老人长什么样~

3d4f022da50869e570efd581846719c4.png

熟悉标点符号,以及代表的语气

看下面这张图,3个感叹号,2个大写的单词,还有一个字号超大,这代表了什么呢?是蛋壳声音越来越大了吗?这样下去,蛋不会有危险吧?

68ef9da91d7b6187ee7812aaf0dc1463.png

不需要一味的意译内容

到这里,爸爸妈妈厉害的语言功底就可以拿出来了。结合整篇文章的语境,再稍微展开一点,用描述性的语言来翻译,孩子会更有感。比如,讲到下面这页的时候,你可以这样翻译:

7889efc8fb31a087b7a224371c75a542.png

“Chip想要一只老鼠做宠物。”

“Oh不不不!大家都接受不了!你看,爸爸和妈妈眉头都皱得老高了!因为他们觉得呀,老鼠是害虫,不能养在家里。姐姐Biff也不乐意,因为老鼠太小了,没办法像狗狗floppy一样可以溜出去玩。弟弟Kipper坚决不同意,他太害怕毛茸茸的老鼠了,你看他都吓傻了!”

04

读后拓展

好的分级读物,一般也带有拓展内容,比如走迷宫、思考题。但除了这些,家只能做的,能把英文伴读设计得更有趣的、更扎实的小技巧,还有很多很多。比如:

● 分角色朗读(这次换孩子当妈妈,你来当Chip)

● 学习高频词(said表示你说过了什么话,你能数数书上有多少个said吗?)

● 总结故事(书上哪一页你最喜欢,为什么?)

● 阅读收尾(画出两个连续场景,DIY上对话泡泡图)

有一定基础的孩子,还可以:

● 读完一册书后,尝试参考故事中的时间循序,来讲述一件事情(中英文都可以);

● 尝试从Non-fiction读物中,整理出关键信息;

● 任意代入一个角色的视角,用第一人称复述故事……

更多形式有趣,效果也不错的读后拓展,大家可以参考我年前写的这一篇文章,里面有许多“具体怎么做”。就从一本孩子最喜欢最熟悉的读物开始,试着把分级读物读得更扎实吧!顺便,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哦:

10个超有趣亲子阅读小方法,照做就有奇效!

96a7422923cbb828f164c5442377a8fa.png

有家长问我,一本书到底读几次才能读出突飞猛进的效果啊?

我的回答是,看情况。世界上很多难题都可以用“看情况”这三个字来解答,教育本来追求的就是个体差异化,所以,更该看情况。

你家里一定有那么1、2本书,是孩子超级喜欢的,愿意一直读一直读下去,甚至读几十遍,全篇背下来。挺好的,这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支持孩子就对了。况且,还能通过五花八门的读后拓展,精读这本书。

同样,也有一些书,孩子看了一眼就扔开了,没兴趣了,可你觉得那本书很重要,怎么办?Let it go吧,但你自己得记住,这本书还没有认真读过,过段时间,再悄悄摆出来,总有一天,能把它从to-do list里划掉。

怎么样,今天的“售后”大家还满意不?

我只是抛砖引玉,

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带读诀窍和心得吧,

在留言区晒出你的英文亲子阅读小诀窍吧!

19cc419b261fa0a9100452b0784f384f.png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