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统调用
这是用户态进程主动要求切换到内核态的一种方式,用户态进程通过系统调用申请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程序完成工作,比如 fork() 实际上就是执行了一个创建新进程的系统调用。而系统调用的机制其核心还是使用了操作系统为用户特别开放的一个中断来实现,例如 Linux 的 int 80h 中断。
- 中断
当外围设备完成用户请求的操作后,会向 CPU 发出相应的中断信号,这时 CPU 会暂停执行下一条即将要执行的指令转而去执行与中断信号对应的处理程序,如果先前执行的指令是用户态下的程序,那么这个转换的过程自然也就发生了由用户态到内核态的切换。比如硬盘读写操作完成,系统会切换到硬盘读写的中断处理程序中执行后续操作等。
- 异常
当 CPU 在执行运行在用户态下的程序时,发生了某些事先不可知的异常,这时会触发由当前运行进程切换到处理此异常的内核相关程序中,也就转到了内核态,比如缺页异常。

当时大神们在写 Linux 内核的时候,估计还不知道将来虚拟机会大放异彩,大神们想,操作系统一共分两级特权,一个内核态,一个用户态,而 CPU 却有四个等级,好奢侈,好富裕,就敞开了用,内核态运行在第 0 等级,用户态运行在第 3 等级,占了两头,太不会过日子了。
如果用户态程序做事情,就将扳手掰到第 3 等级,一旦要申请使用更多的资源,就需要申请将扳手掰到第 0 等级,内核才有高权限访问这些资源,申请完资源,返回到用户态,扳手再掰回去,这个程序一直非常顺利的运行着,直到虚拟机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