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主控计算机功能不包括,​项目四 计算机X线体层成像 任务二CT的基本硬件与CT的类型...

项目四 计算机X线体层成像

任务二 CT成像的基本硬件与类型

一、基本硬件

(一)扫描机架系统

1.X线管:固定阳极(第一二代CT)、旋转阳极(焦点小、热容量大、寿命长)。

2.X线发生器:高精度稳压措施,高频逆变高压技术。

3.探测器:接收透过人体的X线转化为电信号。

固体探测器:闪烁晶体,光电转换单元;

气体探测器:氙气,利用X线的电离效应。

4.准直器:前准直器(调节X线束宽度,决定扫描层厚);后准直器(减少散射线)。

5.A/D转换器:将来自探测器的电信号放大、积分后变为数字信号送人计算机。

(二)计算机系统:由主控计算机和阵列计算机两部分组成。

主控计算机的作用是:

①控制和监视扫描过程,并将扫描数据送入存储器;

②CT值的校正和输入数据的扩展;

③与操作者对话并控制扫描等信息的传送;

④图像重建的程序控制;

⑤故障诊断及分析。

阵列处理机主要的任务是在主控计算机的控制下,进行图像重建等处理。

(三)外围设备

检查床:准确把病人送入预定或适当位置;

操作台:人机对话;

图像存储与记录部分:硬盘、光盘。

二、基本类型与特点

(一)普通CT(请您自己总结哦)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第四代    第五代

X线束形状

扫描方式

探测器数量

扫描时间

主要应用范围

(二)螺旋CT (SCT)扫描

螺旋CT最重要的突破是滑环技术,去掉了常规CT扫描过程中旋转的电缆,以滑环和碳刷代之,通过碳刷和滑环的接触导电使机架作单向连续旋转。

此外,螺旋CT还采用热容量大、散热快的X线管和高速计算机系统及大容量的硬盘系统。

1.单层螺旋CT扫描:X线管连续旋转扫描,受检体(检查床)同时向一个方向连续移动,X线管相对于受检体的运动为一螺旋轨迹。

根据X线产生部分传递的电压高低,可分为高压滑环和低压滑环。

插值处理:对原始螺旋数据进行插值处理,才能得到足够多的重建平面投射数据。

进行插值处理的原因:对于螺旋CT的任一层面,扫描轨迹仅有一点与该平面相交,其余各点均落在该平面之外。

螺距(pitch):床速与扫描层厚的比值,无量纲。

螺距的选择原则:小螺距可增加原始扫描数据量,提高图像质量,但增加了扫描时间和被检者的辐射量。大螺距,在相同时间内可以增加扫描范围,在相同范围时可以缩短曝光时间,但原始扫描数据量减少,图像质量下降。

螺旋CT优点:

提高扫描速度,减少运动伪影,提高了对比剂利用率。

容积数据,没有数据遗漏,便于进行各种影像重建。

根据需要做回顾性重建。

单位时间内的扫描速度提高,提高了增强时对比剂的利用率。

2.多层螺旋CT扫描

探测器的种类:根据其排列方式分为等宽型(即Z轴方向的多排检测器宽度一致)和非等宽型(即检测器宽度不均等)。

非等宽型探测器:探测器的间隔少,量子吸收效率较高,可减少曝光剂量;但探测器组合不如等宽型灵活。

等宽型的探测器:组合比较灵活、层厚改变方便;但其间隔会造成信息的丢失。

(1)探测器阵列:常见的有三种,即16排,探测器排宽为1.25mm,34排中间为4排0.5mm、两侧各15排1mm,经典的8排非等宽型的,由中间向两侧探测器排宽分别为1、1.5、2.5、5.0mm。

(2)数据采集通道:MSCT根据所选层厚的不同,可将探测器进行不同的组合。

(3)X线束

单层螺旋CT:薄扇束,线束宽度等于层厚。

多排螺旋CT:厚扇形X线束(或称锥形X线束)。

(4)层厚的选择

单层螺旋CT:沿Z方向只有一排探测器,层厚与线束宽度相等。

MSCT层厚:不仅取决于线束宽度,还取决于探测器组合。

前准直器调节X线束宽度,后准直器调节覆盖范围与数据采集通道完成层厚选择。

不等宽探测器阵列,还可通过后准直器对探测器的部分遮盖来完成层厚的选择。

(5)螺距:多层螺旋CT螺距等于 d/MS。

(6)图像重建算法

优化采样扫描:调整采样轨迹获得补偿信息,缩短采样间隔、增加Z轴采样密度改善图像质量。

滤过内插法:多点加权非线性内插法,即通过改变滤过波形和宽度调整有效层厚及图像噪声,实现Z轴方向的多层重建。

(7)智能扫描

长范围容积扫描,可能跨越人体体厚、密度相差悬殊的部位。

智能扫描能在扫描过程中连续变化扫描条件,对不同密度、体厚的部位使用不同扫描条件;

MSCT与SSCT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提高X线利用率,缩短了曝光时间,延长了X线管的寿命;

(2)扫描速度更快,减少了扫描时间,提高了检查速度 ;

(3)提高了时间分辨率,扫描一周,最快可达0.33秒;

(4)提高Z方向的空间分辨率。

(三)双源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

双源CT的两套X线管和两套探测器在X-Y平面上间隔90°。即通过机架旋转90°即可获得180°数据,使单扇区采集的时间分辨率达到83ms。即使在最快的扫描和进床速度下,也能确保极佳的图像质量。

双源CT虽然使用了两套X线管、两套探测器,在心脏扫描中的放射剂量却只有常规CT的50%,即使用50%剂量得到100%的心脏细节。其原因是:

一具备很高的时间分辨率,能够在一次心跳过程中采集心脏图像,降低了扫描剂量。

二根据心率的快慢自动选择最快的扫描速度。另外,双源CT采用了依据心电图的适应性剂量控制,最大程度地降低了心脏快速运动阶段的放射剂量。

双源CT采用双能量探头技术,扫描时两个X线管的管电压分别为80kV和140kV,可同时采集高能(硬射线)和低能X线(软射线),两种射线同时成像可大大改进组织特征区分, 全自动减影算法,将血管与骨骼相分离。

(四)能谱CT

将传统X线混合能量分解成40~140keV连续不断的101个单能量,获得不同物质的能谱曲线,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物质定性分离和定量测定。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的公众号

以上内容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张晓康 张卫萍主编 的医学影像成像原理第3版内容编辑整理,图片来自网络,错误在所难免,欢迎批评指正,本人QQ1039717114,黄天当立。

【温故知新】点击蓝色文字,就能看到往期精彩内容

项目一概述

项目一任务二医学影像成像基本知识

项目二 任务一 模拟X线成像的基本条件(一)

项目二 任务一模拟X线成像的基本条件(二)

项目二 任务一 模拟X线成像的基本条件(三)

项目二 任务二 X线胶片的感光与冲洗原理

项目二 任务三 模拟X线影像的传递与形成

项目二 任务四X线照片影像形成及影响因素(一)

项目二 任务四X线照片影像形成及影响因素(二)

项目三 数字化X线成像任务一 计算机X线摄影

项目三 数字X线成像 任务一 计算机X线摄影(二)

项目三数字化X线成像 任务二 数字化X线摄影

项目三 数字X线成像 任务三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项目四 计算机X线体层成像任务一、二(更正,此处只有任务一)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