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两天又跑到掌上百科淘词典,然后机缘巧合又再次拜读了版主O大几篇词典文章,于是又起了兴头,针对双解VS英英词典,学习词典VS母语词典,说下自己的看法。然后其他类型的词典,如俚语、同义词,搭配,汉英等后面有兴致咱再接着聊。
词典是很有说头的,毕竟词典是英语学习者的终身老师,不可或缺,任何一个serious english learner肯定对词典都是最感兴趣的,当然论痴迷(O大自称 @Dictionaryphile,绝对一点不假),论精深,谁也比不过O大。
先摆上O大的名言镇楼:
查词典可以解决绝大部分语言方面的问题。
一本牛津高阶,顶一百个英语名师。
老师就是比你先查了词典而已。
知识越多的人,查词典越多。
不查词典,不学习的人,是可耻的。
其实不管学什么,最终都是把自己变成一本相关领域的活词典,仅此而已。
一切问题,都是语言和逻辑的问题。
双解词典 or 英英词典
很多人买双解词典,是因为双解词典是国外牛津、朗文出的词典,貌似比国内人编的英汉词典权威,而并不是为了看英文释义,其实这样真是糟蹋东西了,这样的话,真还不如买国内出版的权威英汉词典,起码英汉词典没有那些因为翻译问题导致的错误。
我们之所以买双解词典,是因为我们想看英文释义,英文释义才足够准确。因为中英文语言和文化的不对等性,用中文解释英语单词,往往多多少少会出现偏差。
但直接买英英词典吧,看着满页的英文,又有点怯得慌,实际上一般学习者词典的释义都只使用3000常用词,高中毕业的学生就可以使用了。其实我们更多的是心理障碍,觉得有个中文解释更靠得住,其实有时候这个倒也没错,例如某些名词的释义,就像前两天看有人举例,tile的英语释义是A thin, flat or convex slab of hard material such as baked clay or plastic, laid in rows to cover walls, floors, and roofs. 看半天可能都没明白什么东西,一看中文,瓦片或瓷砖片,马上明白了。
其实倒不说英英词典将比双解好多少,因为双解词典实际也只是将英英版加了注释而已(因为考虑篇幅,个别的双解词典有在原版基础上稍有删减,例如ODE的双解版。按照O大的说法:“双解词典和原版英英电子版相比,蓝本并非最新版,且阉割了一些甚至大量信息,故而遇到想查询更多更新信息的时候,就只好求诸英英版。”)。只是很多人买双解本来想着是看英文释义,但往往偷懒,中文释义一瞄就知道了,英文释义还要看半天,所以买了双解词典,但是往往后面就当英汉词典用了,如果属于这种管不住自己的话,那最后还是用英英,堵住自己偷懒的道路。
之所以不推荐看双解词典的中文部分(不仅是释义,也包括例句的中文翻译),是因为以下几点:
- 中文释义部分经常不是对英文释义的忠实翻译,而是用意思相近的、现成的中文词语来解释,但中文词语和英文词语在内涵外延上往往有多多少少的偏差,所以常会造成误解,或至少无法有效的掌握词语的真实意思。经常你查句子中出现的一个生词,然后直接用中文释义往里套,是解释不同的,但你看了英文释义之后才解释的通。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也是不建议看中文翻译的主要原因。
- 中文释义偶尔会有错误,包括例句的翻译都可能会出现错误。
即便是外研社或商务出的牛津高阶或朗文现代这种词典也会有错误。当然牛津和朗文这种已经出过很多版的词典,错误已经算少的了。大家吐槽比较多的像美传和新牛津大词典的双解版。
下面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flamboyant,下面第一个释义是韦氏高阶的,第二个是牛津高阶的:


两个词典释义的汉译部分都是不准确的,和英文原意是偏离的。原文中的attract attention是结果,而并非目的,也即并不是说人家这样表现就是为了attract attention,可能人家就是喜欢那样,但我们的翻译就直接按照目的来翻译了,这也就是为何flamboyant这个词的意思比较难以把握的原因,按炫耀、卖弄来解释的话,在有些句子中解释的通,在其他句子中则解释不通。
实际,flamboyant本身并没有炫耀和卖弄这样的贬义,它只是说一个人的行为方式或举止穿戴比较夸张醒目,显得很有自信,从而比较引人注目(attract attention),例如有人喜欢穿平常人认为扎眼的衣服,头发也是很新潮的发式等,当然这个人这样子,可能是本身就喜欢这样的风格,也可能确实是喜欢炫耀、卖弄。有时候不是外貌,而可能是一个人的说话方式,声音很大很有自信,还带着很多手势,旁若无人,总是跟演说一样。还有的时候,是形容一个运动员,动作比较大,姿势比较华丽,例如:....his lightning speed and flamboyant, aggressive style of play. 他闪电般的速度以及华丽、咄咄逼人的打球风格。
我在下面学习词典VS母语词典部分,还会针对这个单词,给出两个母语词典中的解释,比起上面学习词典中的英文解释,就明显更清晰,能让你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个词的准确含义。
第二个例子,sophisticated:

上面截图是牛津高阶双解(第8版)里面的解释,比较一下中英文释义,肯定是有偏差的,原文释义中的fashion, culture and other things that people think are socially important完全没有翻译出来,而给出的“见多识广,老练的,见过世面的”在某些句子中能套上,但在其他一些句子则不一定能套上。
然后再看例句,第一个例句,不清楚为什么翻译非要加上“五花八门”,很容易让人理解为sophisticated在这里的意思是五花八门,但明显不对啊。而sophisticated本身的意思一点没有翻译出来,这里的sophisticated只是说城市生活中一些普通人所无法接触的高级享乐生活,例如撕葱公子所享受的pleasures就是sophisticated级别的,需要有钱有闲,经常接触各种场合才能耳濡目染的一些东西。
第二个例句,这里翻译为老成,这个翻译真是不好,sophisticated完全没有老成所代表的“成熟稳重,甚至有点木讷”的这个意思,甚至可以说完全相反的意思。(这也就是我一直怀疑的,词典中的很多翻译,尤其是例句翻译可能都是专家们找自己学生们做的,而不是专家自己翻译的)
sophisticated这个词是比较微妙,比较难解释的,别说看中文释义,即便看英文释义都不能准确掌握,而要结合例句,通过具体的语境,才能准确的把握其意思和用法,英文中这样的词很多。词典中的例句大多是经过改编的,干巴巴,营养很差,对于理解这种比较微妙的单词帮助不大,必须是真实语境中的句子才能有帮助,下面从电影里面找了两个例句:
A:These are my people.They're gay? No, you bleeding imbecile.They have style. They're cultured. They're sophisticated.
B:So they're gay.
从上面例句可以看出来,什么是sophisticated? 要有style,要cultured,举个形象的例子,会优雅的品尝红酒(cultured),举手投足有贵族范儿(style),才叫sophisticated。
当然这里说“看英文释义都不能准确掌握”,这个不是说词典中的英文释义解释的不够好,而是限于篇幅,对于这种比较微妙的词,词典也只能给你一个大概的意思,无法解释的非常形象,除非是http://vocabulary.com那种释义方法或说我这里的这种解释方法,结合具体例子来解释,但这种需要很多篇幅文字,不适用于普通词典。下面是http://vocabulary.com的解释:
People are sophisticated if they have plenty of worldly experience and what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good taste." Sometimes, that just means they have a lot of money and like things that are fancy. Going to a symphony is considered more sophisticated than going to a rock concert.
另外一个例句,几个警察在酒吧聚会,这几个警察是从事心理画像工作的,也即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外貌举止行为来分析其心理和动机,以帮助找到罪犯,现在为了消遣,他们每个人在酒吧中挑出一个人,根据其外貌举止来判断他是什么样的人,看谁说的最准确,其中一个警察说:
Black suit, blond hair, Martini. I'm the sophisticated type on the prowl for pretty, young things.
什么是sophisticated?黑色西装,金发,喝Martini,在酒吧寻找年轻漂亮猎物的优雅男子。
但还有一些语境,则用“见多识广,老练的,见过世面的”就比较贴切了,这时候更强调精明老练,而不是强调cultured或style,例如上面牛津词典的第二个例句,还有下面的例句(以下图片来自人人词典):

批判了半天,但如果让我去翻译那些句子,我也可能很难对于每种语境都能在汉语中找到一个合适的词儿,所以说翻译是一门很需要功力的工作(我是说翻译工作本身,而不是从事翻译工作的人,人就良莠不齐了),想要翻译的信达雅兼备,甚至只是信达兼备,都需要极深的功夫,不仅要求英语水平本身高,还要求中英文文字功底都强,即便这样,具体在翻译的时候,还是要苦思冥想,都说翻译一本书,和二次创作其实差不多了,当然现在没人傻到会下这种苦功夫了。反正我这种过分认真性格、认死理的人,是绝对不能干翻译这种工作的,把自己累死也赚不了几毛。咳咳,扯远了。。。
语境也分比较明显/强的语境,也即能通过上下文能让你很清楚的把握某个单词的意思/用法/使用场合等,有些语境则没有那么强,而往往小说、美剧、电影这种场景化的材料中语境是比较强的,所以如果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小说、美剧、电影是必须要接触的,天天做阅读理解或者看报纸杂志是远远不够的,是远远培养不出母语级别语感的。咳咳,再次扯远。。。
最后,我挺认同一个看法:学习英语,刚开始用英汉词典,后面用双解词典,再后面用英英词典,但最后又会用回双解词典。对于这个看法,我的理解是,当学习者达到一个很高阶段,已经从学习阅读为主转向学习表达为主,那么双解词典有其独特的作用,其中文释义可以帮助表达的学习,例如有学习者把4部双解词典进行编译,导出文本,然后用软件进行全文检索,充当汉英词典。
学习词典(learner's dictionary) or 母语词典
大家一般使用的都是learner's dictionary,例如牛津高阶,朗文当代等,大家可以先看下O大的这篇文章:
英语学习型词典 vs 母语型词典?
相比母语词典,学习词典的好处主要是对英语学习者更友好:
- 一般使用常见的3000单词来对单词进行释义,让学习者能更容易看懂。
- 在词条中会提供更多的帮助信息,例如短语习语搭配,语法注解(例如,动词的话是及物还是不及物,名词的话可数还是不可数),尤其是会提供较多的例句,而母语词典大多都没有或很少有例句的。母语者不需要例句,他们已经具备了母语级别的语感,但我们学习者要确切掌握词语意思和用法,例句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例句越多越好。
母语词典相比学习者词典,主要有以下特点:
- 收词更多,某些词收入了更多义项或用法,经常有些在学习者词典中查不到的词或义项,在母语词典中可以查到。
- 对于释义,其用词造句不受限制,往往能更精准的解释清楚词义,而学习者词典有时候就解释的比较模糊。
- 经常采用以词解词的解释方式,但这对词典使用者的词汇量有比较高的要求,有很多解释用词都属于1万5或2万以上的单词。
- 由于是给母语者使用的,因此往往不提供短语搭配,或提供的较少,也不提供例句,或者提供的往往是历史上的名人名言之类,句子意思不是那么清晰。
例如上面提到的flamboyant这个单词,在ODE中的解释:

可以看得出来,母语词典的用词就难不少,但精准很多,用exuberance, confidence, and stylishness这三个单词就精准的从三个层面解释了怎么样才算是flamboyant:
- exuberance:The quality of being full of energy, excitement, and cheerfulness; 精力旺盛,充满活力和愉悦的
- confidence:A feeling of self-assurance arising from an appreciation of one's own abilities or qualities. 自信的,源于对自身能力或素质的欣赏。
- stylishness:Fashionably elegant and sophisticated. 时髦高雅的
而我们的wikitionary词典甚至还给配了一张图片,让你看看什么是flamboyant:

最后,再看看伟大的http://vocabulary.com中的释义,是不是就完全清晰了:

学习词典往往会给出比较多的用法指南,例如slut这个单词,在学习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

用很浅显的语言解释了单词,还给出了用法指南,指出这种属于禁忌语,very offensive,don't use this word.
而母语词典的释义用词确实难了很多,很多属于以词解词,slut是promiscuous的或者slovenly的,你还要针对这些释义用词再查几次词典。


上面的新牛津和美传这两部母语词典还是比较照顾学习者的,释义按照常用到不常用来排序,还有指出哪些释义属于archaic的,而像webster's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这种级别的大型母语词典,给出了更多释义的同时,有时候并不会注明哪些词义属于已经不再使用的古义,对于释义也没有按照常用到不常用的顺序排列,所以对于英语学习者是不太友好的。

又如上面提到的sophisticated这个词,牛津高阶这种学习者词典的解释是:

相比下面美传的解释,明显美传的解释则更精准,不过就几乎没有例句了:






从sophisticated在以上母语词典的解释能看出来:
- 为什么一部词典不够用,因为对于比较微妙的词,往往每个词典都有自己比较独到的解释,如果只是用一部词典,只有有限的几个解释,往往就在某个语境中解释不通。而我在上篇文章中也说到过“一般来说,不会说某一部词典就一直比其他词典好,一般都是这个词这部词典解释的更好,那个词那部词典解释的更好。或者,这个词虽然这个词典解释的好,但提供的例句一般般,启发性不足,而那部词典的例句启发性更好。”
- 即便是母语词典,即便很多部词典加起来,可能也无法让你真正掌握一个词,还需要通过大量实例,通过大量场景才能明白其各个层面的意思和用法。所以说记单词不是记释义,而是记例句,记场景context,当然并非死记硬背,要像我们对汉语的熟悉那样,随便一个词,我们就能想出它的N种用法,用在哪些场合合适,哪些场合不合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