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一直gc_Java中GC简单总结

在正式的GC之前,要进行可达性分析来标记出将来可能要宣告死亡的对象。如果每次GC的时候都要遍历所有的引用,这样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因为在可达性分析的时候要保证期间不发生引用关系的变化,所有执行线程要停顿等待,称为“Stop The World”,程序中的线程需要停止来配合可达性分析。

所以,每次直接遍历整个引用链肯定是不现实的。 为了应对这种尴尬的问题,最早有保守式GC和后来的准确式GC。

保守式GC

在进行GC的时候,会从一些已知的位置(GC Roots)开始扫描内存,扫描到一个数字就判断他是不是可能是指向GC堆中的一个指针(这里会涉及上下边界检查(GC堆的上下界是已知的)、对齐检查(通常分配空间的时候会有对齐要求,假如说是4字节对齐,那么不能被4整除的数字就肯定不是指针),之类的。)。然后一直递归的扫描下去,最后完成可达性分析。这种模糊的判断方法因为无法准确判断一个位置上是否是真的指向GC堆中的指针,所以被命名为保守式GC。这种可达性分析的方式因为不需要准确的判断出一个指针,所以效率快,但是也正因为这种特点,他存在下面两个明显的缺点:

因为是模糊的检查,所以对于一些已经死掉的对象,很可能会被误认为仍有地方引用他们,GC也就自然不会回收他们,这对程序语义来说是安全的,因为所有应该活着的对象都会是活的;但对内存占用量来说就不是件好事,总会有一些已经不需要的数据还占用着GC堆空间,从而引起了无用的内存占用,造成资源浪费。

由于不知道疑似指针是否真的是指针,所以它们的值都不能改写;移动对象就意味着要修正指针。换言之,对象就不可移动了。有一种办法可以在使用保守式GC的同时支持对象的移动,那就是增加一个间接层,不直接通过指针来实现引用,而是添加一层“句柄”(handle)在中间,所有引用先指到一个句柄表里,再从句柄表找到实际对象。这样,要移动对象的话,只要修改句柄表里的内容即可。但是这样的话引用的访问速度就降低了。Sun JDK的Classic VM用过这种全handle的设计,但效果实在算不上好。

准确式GC

与保守式GC相对的就是准确式GC,何为准确式GC?关键就是“类型”,也就是说给定某个位置上的某块数据,要能知道它的准确类型是什么,这样才可以合理地解读数据的含义;GC所关心的含义就是“这块数据是不是指针”。 要实现这样的GC,JVM就要能够判断出所有位置上的数据是不是指向GC堆里的引用,包括活动记录(栈+寄存器)里的数据。就是我们准确的知道,某个位置上面是否是指针,对于java来说,就是知道对于某个位置上的数据是什么类型的,这样就可以判断出所有的位置上的数据是不是指向GC堆的引用,包括栈和寄存器里的数据。

在java中实现的方式是:从我外部记录下类型信息,存成映射表,在HotSpot中把这种映射表称之为OopMap,不同的虚拟机名称可能不一样。实现这种功能,需要虚拟机的解释器和JIT编译器支持,由他们来生成OopMap。生成这样的映射表一般有两种方式:

每次都遍历原始的映射表,循环的一个个偏移量扫描过去;这种用法也叫“解释式”;

为每个映射表生成一块定制的扫描代码(想像扫描映射表的循环被展开的样子),以后每次要用映射表就直接执行生成的扫描代码;这种用法也叫“编译式”。

总而言之,GC停顿的时候,虚拟机可以通过OopMap这样的一个映射表知道,在对象内的什么偏移量上是什么类型的数据,而且特定的位置记录着栈和寄存器中哪些位置是引用。

半保守式GC

JVM可以选择在栈上不记录类型信息,而在对象上记录类型信息。这样的话,扫描栈的时候仍然会跟上面说的过程一样,但扫描到GC堆内的对象时因为对象带有足够类型信息了,JVM就能够判断出在该对象内什么位置的数据是引用类型了。这种是“半保守式GC”,也称为“根上保守(conservative with respect to the roots)”由于半保守式GC在堆内部的数据是准确的,所以它可以在直接使用指针来实现引用的条件下支持部分对象的移动,方法是只将保守扫描能直接扫到的对象设置为不可移动(pinned)(可以理解为一级对象,从栈开始第一层扫描到的对象),而从它们出发再扫描到的对象就可以移动了。

Safe Point 安全点

有了OopMap,HotSpot可以快速准确完成GC Roots枚举。但是如何创建OopMap?程序运行期间,引用的变化在不断发生,如果每一条指令都声称OopMap,那占用空间就太大了,所以有了安全点(Safe Point)。只在安全点进行GC停顿,只要保证引用变化的记录完成于GC停顿之前就可以。

安全点选定太少,GC等待时间就太长,选的太多,GC就过于频繁。选定原则是”具有让程序长时间执行的特征“,也就是在这个时刻现有的指令是可以复用的。一般选在方法调用、循环跳转、抛出异常的位置。

现在的问题是在Safe Point让线程们以怎样的机制中断,方案有两种:抢先式中断、主动式中断。

抢先式中断:GC发生时,中断所有线程,如果发现有线程不再安全点上,就恢复线程让它运行到安全点上。现在几乎不用这种方案。

主动式中断:设置一个标志,和安全点重合,再加上创建对象分配内存的地方。各个线程主动轮询这个标志,发现中断标志为真就挂起自己。HotSpot使用主动式中断。

Safe Region 安全区

在正式的GC之前总是需要进行可达性分析来查找内存中所有存活的对象,以便GC能够正确的回收已经死亡的对象。那么对于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每次GC的时候都要遍历所有的引用肯定是不现实的。因为在可达性分析的时候,需要进行Stop The World,程序中的线程需要停止来配合可达性分析。对于程序来说有也一样,也希望GC的时候快一点,以便让程序高效地完成工作。这里准确式GC就会提到一个OopMap,用来保存类型的映射表。

Safepoint保证了程序执行时,在不长的时间里就会遇到可进入GC的安全点,但如果线程没有分配cpu时间,必须线程处于sleep或blocked状态,就无法响应JVM的中断请求,走到安全点去挂起。Safe Region解决了这一问题。

安全区域是指在一段代码片段中,引用关系不会发生变化,在该区域的任何地方发生GC都是安全的。当代码执行到安全区域时,首先标识自己已经进入了安全区域,那样如果在这段时间里JVM发起GC,就不用管标示自己在安全区域的那些线程了,在线程离开安全区域时,会检查系统是否正在执行GC,如果是,就等到GC完成后再离开安全区域。

OopMap

OopMap记录了栈上本地变量表到堆上的引用关系。其作用是:垃圾收集时,收集线程会对栈上的内存进行扫描,看看哪些位置存储了Reference类型。如果发现某个位置确实存的是Reference类型,就意味着它所引用的对象这一次不能被回收。但问题是,栈上的本地变量表里面只有一部分数据是Reference类型的(它们是我们所需要的),那些非Reference类型的数据对我们而言毫无用处,但我们还是不得不对整个栈全部扫描一遍,这是对时间和资源的一种浪费。因此,大部分主流的虚拟机用空间换时间,在某个时候把栈上代表引用的位置全部录下来,这样到真正gc的时候就可以直接读取,而不用再一点一点的扫描,比如HotSpot,它使用一种叫做OopMap数据结构来记录这些信息。

一个线程意味着一个栈,一个栈由多个栈帧组成,一个栈帧对应着一个方法,一个方法里面可能有多个安全点。gc发生时,程序首先运行到最近的一个安全点停下来,然后更新自己的OopMap,记下站上哪些位置代表着引用。枚举根节点时,递归遍历每个栈帧的OopMap,通过栈中记录的被引用对象的内存地址,即可找到这些对象(GC Roots)。

通过上面的解释,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使用OopMap可以避免全栈扫描,加快枚举根节点的速度。但这并不是它的全部用意。它的另一个更根本的作用是,可以帮助HotSpot实现准确式GC。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